(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移動設備與移動技術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已經體驗到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自主學習、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便利。在教育領域,“移動式學習”必將是未來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模式。高職院校《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內容豐富,其中表達不直觀的平法施工圖以及知識點繁多的鋼筋構造既是本課重點又是難點,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要將其講解透徹十分困難。“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富有趣味性的視頻、動畫,進行學習,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移動學習是指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學生通過利用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無線設備來更為方便靈活地進行學習活動,以及與他人進行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則是在移動學習基礎上構建的更為具體的活動。
“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具有移動終端靈活便攜性、學習內容零散單元性、互動及時性和個體自主性的特點。
以“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為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1.2.1 單調的“標準化”
傳統課堂教學受授課計劃影響較大,計劃性、預設性較強。教學活動有時受教案與進度束縛,不能將搜集到的全部電子資源展示給學生,且容易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
1.2.2 統一的“程式化”
傳統課堂教學強調課堂紀律,難免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違背了學生主體地位的指導思想,耗散了其學習積極性。教學活動僅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教師與學生互動受限,學生業余時間利用也不充分。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將“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引入“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課題組對此進行了需求分析,在16、17兩屆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共280人中隨機抽取100人作為樣本,對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及兩種模式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
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是否聽過或了解移動學習、是否對此概念感興趣、是否使用教育輔助應用等。問卷通過三個指標對學生對移動學習的興趣進行了衡量:他們先前對移動式學習的了解情況,移動式學習的方法,以及他們何時適應了這種學習方式(此為開放性問題)。
教學模式對比研究中,將樣本隨機分為兩份,每份樣本中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認為是均勻的。針對“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中框架梁內鋼筋類型這一知識點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和“移動式學習”教學。傳統課堂教學由教師講授并配有部分視頻、動畫,安排兩課時教學時間。“移動式學習”教學則輔以任務驅動,讓學生利用一天中的閑暇時間自由觀看視頻、動畫,自由交流。教學活動后第二天采用試卷形式評估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能力。評估結果顯示,“移動式學習”教學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更加深刻且更加靈活。
“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需要通過無線通信設備的網絡服務,把移動技術與教學環境相結合,設計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特點的學習微平臺。
移動學習微平臺整體設計思路是,給學生提供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同時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進行實時或異時交互。
學習微平臺的搭建采用目前已廣泛被學生接受與使用的微信公眾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生群體中,微信軟件的受眾達到100%,學生經常利用生活或學習中的碎片化時間瀏覽微信軟件中的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等。微信公眾號可良好的實現移動學習微平臺的設計思路。
學習微平臺將模仿傳統教學“課前引導——課中學習——課后鞏固”的思路,將平臺劃分為“項目引導——移動學習——鞏固提高”三個板塊。學習微平臺中的內容緊扣教材、課程標準及最新版平法圖集,重點介紹工程中常見的鋼筋節點的構造做法及工程量計算,并輔以電子演示、視頻動畫及習題試題庫等。
移動學習微平臺搭建成后,將“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引入“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選取17屆建筑工程造價專業三個班級作為試點班,做了以下工作。
課堂教學前教師利用微信群向學生發送預習資料和學習任務,學生根據學習任務,登錄學習微平臺觀看鋼筋節點、工程案例視頻,下載相關規范及電子版圖集。
課堂教學時,教師以解答學生從視頻、資料中發現的問題為主,輔以課堂講授,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互助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完善知識框架。教師可根據任務結果所反映的學生知識薄弱點,及時調整課程安排。
課堂教學后,學生登錄學習微平臺完成習題、自助比對答案、發現知識盲區,并且隨時隨地翻閱電子版圖集,鞏固所學知識。
采用“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在“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中進行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經驗尚淺,所以存在一些問題。
3.2.1 網絡環境建設不完善
移動設備的性能及落后的校園網絡環境影響著“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由于此模式對移動設備與移動技術的依賴性強,當學生的移動設備無法識別資源時很容易挫傷其學習積極性,而且在無線熱點沒有覆蓋的校園環境下,觀看視頻動畫等消耗的流量費用較大,超出某些學生可負擔范圍。
3.2.2 教學監控環節不完善
“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自制力要求較高。但實際實施過程中,部分學生沒有觀看全部的教學視頻,甚至還有學生沒有完成單元作業,這些情況的出現與教師教學監控環節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有直接關系。
本文針對如何將順應時代發展而產生的“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引入“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以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如下結論:
(1)“移動式學習”概念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且分析表明,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將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移動學習微平臺可以采用微信公眾號實現,并能滿足其整體設計思路;
(3)采用“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在“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課程中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應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不斷解決問題,為改善此教學模式提供寶貴經驗。
[1]史迎馨,王巧玲 “移動式學習+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大學計算機基礎”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7(24),79-80。
[2]趙悅紅 移動學習教學模式應用研究及系統實現[C],河北農業大學。
[3]王月辰 移動式學習及其對商務英語學習的影響[J],萬方數據,165。
[4]胡颯 移動式學習: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的新途徑[J],思想理論教學,2013.12上,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