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艷
“五項修煉”是著名的管理學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1]中所提出的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即匯聚五項修煉或技能: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項修煉是團體學習;第五項修煉是系統思考。同樣,要想創建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也必須經過系統的修煉,才能成為優秀的職業化人才隊伍,為我們從新聞出版大國到新聞出版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教我們如何擴展個人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學習是自我超越的不斷動力。提高編輯隊伍的學習能力,促進知識的良性轉換,也是團隊文化的一種體現。
首先,要樹立全新的學習理念。強化編輯培訓,完善學習培訓制度,突出“培訓是編輯最大的福利”。形成全面的立體化教育培訓格局,持續開展不同主題、不同層次的培訓教育,提高編輯的全媒體素養。各種崗位技能競賽使得編輯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增長才干與學識。
其次,是要規范學習行為。要制訂團隊學習實施計劃和學習條例。要建立促進學習的體系。在學習過程中,要圍繞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制訂一套評估編輯團隊和個人發展的體系。要鼓勵編輯提出創新建議。對于編輯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地給予反饋。要保證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渠道的暢通。
最后,作為編輯要立足于本職工作,連續地、系統地、有針對性地學習,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造就和鍛煉適應市場經濟和全媒體時代背景的綜合能力。既要具有本專業的背景,也要熟悉出版流程。在工作中多向其他專業的編輯學習與請教,彌補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在編輯中間可以成立學習小組,編輯之間互為教師,讓不同學科的知識互相交流,融會貫通。
多年來,我們處理事物的經驗已經變成了一種框框或是結構,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幫助我們改善心理素質和思維方法,讓我們走出框框,激活思維。
編輯要學會把鏡子轉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不能首先把責任推給別人,歸罪于外。例如,一本書稿編校之后,有的編輯看到問題很多,埋怨作者或是校對的大有人在,卻從來沒有先自我審視一番。所以,一事當前,先照照自己的心態正不正,反思自己的責任或過失,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
編輯要做到欲納新水、先空其壺。團隊是一所大學,工作也是一種學習。從事出版行業的新編輯較少出身于出版專業科班,大多數一畢業就直接走上工作崗位,缺乏必要的、系統的出版知識,以干代學的現象十分常見。[2]團隊老編輯則傳承了團隊的好傳統,工作經驗十分豐富,但他們缺乏新知識和新技術。兩者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因此,要重視新時期的“傳幫帶”工作。
編輯團隊領導者不斷改善本身的心智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能力;編輯擁有較佳的心智模式,就能很快適應環境的改變,做決定時更加自信,執行起來更有效果。不要將個人偏好的心智模式強加于他人,不要刻意追求編輯之間的看法一致,多樣化的心智模式會造成多樣化的觀點。
“當一群人執著于一種心中的愿景時,便會產生一種力量,做出許多原本做不到的事情。”共同愿景是團隊編輯共同的理想,是團隊所追尋的目標。
團隊根據自己的出書方向和任務確定一定時期內的目標,讓團隊的每一個編輯都融入總目標設定的環節。這個目標可以是長遠的,也可以是近期的。例如,“提升編輯素質,增強文化自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共同愿景。在這種愿景的感召下,大家凝聚在一起,為出版強國的目標而奮斗。
但是愿景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逐步完成。向目標邁進的同時,編輯團隊要有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和公平的晉升機制。同時編輯團隊要著手建立目標管理制度,把編輯的具體工作和任務化作為目標,使共同目標和具體目標一起進行。領導和管理層大膽地放權,提供資金支持和制度引導,使編輯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以及團隊共同的目標,把握兩者的平衡和統一。
共同愿景喚起了團隊的使命感。團隊由此看到了其在社會中的定位,看到了自身的歷史責任,編輯感到自己屬于一個優秀的團隊。共同愿景使編輯把個人的職業理想融入團隊理想,使得團隊和編輯的關系更加緊密。編輯樂于投入、敢于奉獻,在工作中充滿激情和樂趣。
團隊學習具有兩個特征:團隊目標一致與知識共享。團隊要想實現共同目標,開展團隊學習、提倡知識共享是必不可少的過程。[3]
團隊的決策層和管理層帶頭學習,帶領團隊一起學習,不斷創新團隊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團隊可以建立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團隊、任務項目管理部門和小組來管理“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和運行。
團隊管理者將各部門編輯參加培訓的課件、調研報告、學習心得等資料及時上傳到一個設定的平臺上,供廣大編輯交流和分享;建立一套完善的學習培訓考核制度和相應的激勵體制,發掘出學習能力突出、團隊意識強的人才作為榜樣,帶頭做表率。團隊只有在團隊合作中才能不斷增強團隊的整體能力,提高編輯的整體素質。
加強團隊學習的同時,培養團隊精神是團隊不可缺少的成功法寶。編輯之間應該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互相尊重,作為獨立個體要有表達創意和建議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和諧進步的團隊環境。如舉辦出版策劃、出版創新大賽、圖書設計大賽、編校大賽、圖書營銷大賽等,使得比賽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系統思考要求我們整體地、動態地、本質地去思考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要整體思考,防止分割思考,要全面地看問題。對于一個團隊的某一個組織或部門來說,團隊就是其生存的空間,團隊成員要從系統的角度思考問題,形成整體意識、全局觀念和動態平衡的思想。無論是主體策劃還是作品組配,無論是物色作者,還是讀者反饋調查等,都要全面地思考,整體把握。
其次,要動態思考,防止靜止思考,也就是要發展地看問題。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經過系統會被放大,會給一個團隊會帶來重大影響,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漸,對一些小事保持清醒的頭腦。從稿件策劃到圖書上市銷售,中間會產生很多問題,我們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喪失信心,要發展地看問題。
最后,要本質思考,防止表面思考,也就是要辯證地看問題。出版市場信息煩瑣復雜,目標市場采取什么樣的定位策略,市場調查和預測采取怎樣的方法,市場營銷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都是要我們本質思考,準確定位。
一個團隊一旦學會系統思考,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學習型組織。它不僅能使編輯的創造潛能得以發揮,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組織的整體能力。編輯不僅工作得有績效,而且提升了工作的幸福感;編輯們彼此信任、學習,有默契,為了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標努力開拓創新,追求完美圖書品質。
優秀的編輯隊伍應該是進行“第五項修煉”的學習型的一流團隊。它的愿景是令人感動的,團隊的編輯都能夠自我超越,在優秀的團隊中學習來激發集體的智慧,為團隊的發展獻謀獻策,為實現共同的愿景不懈地努力,使其成為能夠感動自己,感動消費者,感動社會的一流團隊。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2]許士杰.學習決定命運——關于創建學習型出版社的思考[J].出版科學,2006(1):59.
[3]李伶俐,李嬌麗.高校行政管理隊伍團隊學習的必要性和途徑探究[J].教育理論研究,201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