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敏
在數字出版背景下,版權的運用成為出版業轉型及未來競爭的關鍵?!栋鏅喙ぷ鳌笆濉币巹潯诽岢?020年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版權強國。[1]然而當前版權保護的總體特征仍然是保護不足,隨著網絡的普及,互聯網上的侵權行為層出不窮。甚至一些編輯人員自身法律意識都比較淡薄,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許多違法侵權問題,如稿件轉載未注明作者姓名和出處,期刊超過審稿時限,稿件刊登后未能按稿酬標準及時支付報酬等。因此,加強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是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版權強國的要求。
“書業法律基礎”是編輯出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單純講授著作權法知識不僅枯燥而且很難為學生理解并掌握,需要引入大量案例進行說明。筆者在講授該課程的過程中,經反復摸索和實踐,初步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課堂案例教學法:多重案例對比教學、熱點案例教學、疑難案例專題教學、法庭模擬教學。實踐證明,這套案例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法律條款通常比較籠統,而現實生活是豐富多樣的,法律無法對具體的情況一一進行說明,因此在課堂上講授每一條法律條款時都需要引入具體案例進行說明。而要深入理解法律條款并靈活運用,一個案例往往還不夠。有的案例看上去類似,卻因為細節的差別而導致截然不同的判決結果,因此通過多重案例對比教學能讓學生從同類型案例中找差異,敢于質疑發問,懂得如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復雜的侵權情況。這樣做不僅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而且能令學生印象深刻,不容易遺忘。如在討論作品的獨創性時,舉了兩個例子進行對比,一個是達利根據自己的容貌所畫的《蒙娜麗莎》,一個是胡戈根據陳凱歌的電影《無極》制作的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同學們針對兩者是不是具有獨創性的作品、有沒有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權展開了激烈討論,并聯系當前網絡中流行的戲謔惡搞現象。有同學認為這些作品具有獨創性,是在他人已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屬于演繹作品,在使用時已獲得原作者的同意。也有的認為這是對原作品的一種惡搞,很難說有獨創性。還有的認為如果要經過原作者的許可才能使用,那就不會有這些作品了,因為原作者大多應該不會同意。通過案例的對比,涉及作品的獨創性、臨摹作品、演繹作品、模仿諷刺作品等概念,學生對于獨創性的理解更加立體,并能注意區分各種不同的作品。
在講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的“避風港”原則時,討論網絡服務商到底要不要承擔侵權責任,舉了多個例子進行對比,如網友在我樂網上上傳電視劇《家》被免責,而網友將電影《瘋狂的石頭》上傳至土豆網供公眾免費在線觀看,土豆網被判賠償。另一家運營模式不同的P2P資源共享平臺因提供電影《七劍》的在線播放及下載服務被判賠償。同樣是互聯網公司,同樣是網友上傳的資源,為何處罰結果不同?同學們在對案件細節進行對比后發現,網絡運營商主觀上是否知情及是否及時采取措施導致了不同的結果。通過對比,學生對“通知+移除”的避風港原則有了深入的理解。
此外,同一個案件還可以進行前后對比。有的案件經過了一審、二審和終審,但判決結果可能相反,有時是因為原被告雙方找到了新的證據,有時卻反映出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觀念的變化。如北大方正集團的“陷阱取證”案,一審認為“陷阱取證”的方式并未被法律所禁止,法院予以認可。二審認為這一方式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和社會公德,不予認可。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利益衡量和價值取向的方法,認為判決結果有利于解決此類案件取證難問題,起到威懾和遏制侵權行為的作用,又肯定了這一取證方式。通過同一案件的不同審判結果,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案件審判帶來的社會影響。
當前學生畢業后進入網絡平臺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由于網絡侵權案例與日俱增,因此授課的內容也需要適當擴充,有必要加強與網絡版權保護相關的知識,如適當增加《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相關內容和案例。法律法規的制定往往滯后于時代發展,教材的更新也不夠及時,而網絡上有大量關于著作權侵權的新聞報道,這些新鮮的素材無疑構成了豐富的教學案例庫。如國家版權局等許多機構每年都會盤點知識產權十大侵權案例,這些案例都具有典型性,凸顯出行業發展中的一些新情況和新矛盾。如瓊瑤訴于正案對文學作品中思想與表達的區分、劇本中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內容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是熱播影視劇作品版權糾紛的代表性案例。網易公司與華多公司著作權糾紛案是首例涉及網絡直播游戲行為性質認定的案件,該案酌定的賠償金額為2000萬元,是目前網絡游戲賠償金額之最。[2]游戲玩家直播玩游戲畫面是否侵犯著作權,未經授權的“盜播”需要承擔什么賠償責任?有的同學認為電競游戲的普及和發展除了游戲本身的優化,最重要的因素是傳播方式的發展和無須授權即可自由傳播的前提。也有人認為直播是否利于游戲推廣不是法律要考慮的,直播平臺應與版權方和主播分成。正如播放背景音樂收費最初不被人理解一樣,許多新傳播方式的出現也并未考慮著作權人的權益,版權保護的意識是逐漸培養起來的。通過這些案例,學生深切地體會到著作權法不僅僅是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還要平衡著作權人、作品傳播者和公眾三者之間的利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7年騰訊訴今日頭條著作權糾紛案,今日頭條在其客戶端推送了百余篇文章,騰訊主張對這些文章享有著作權,遂以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向法院提起287起訴訟。該案凸顯了新媒體之間轉載侵權的一種普遍現象。同學們針對騰訊公司是否是著作權主體及轉載的文章是否屬于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時事新聞”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本案中由于騰訊公司提供了相關證據,證明其經原作者授權,享有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及轉載的作品中有部分原創性評論不屬于“時事新聞”,因此騰訊公司勝訴。而學生通過對具體案情的梳理明白網絡公司在發展的同時要特別注意處理好作品的版權事宜。
版權問題一直是制約互聯網公司發展的主要瓶頸。谷歌公司在發展其全球數字圖書館戰略時,采取了“先侵權后賠償”的策略,谷歌公司的做法雖不一定可取,但提供了一種業界發展的新思路,讓人看到國外大公司的勃勃野心,在互聯網時代誰能搶占先機誰就有可能形成壟斷優勢。通過這一案例,學生了解到不同公司采取的不同策略,認識到版權保護與數字出版、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密切關系,甚至感受到了保護本國知識產權、發展本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緊迫性和使命感。
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或疑難案例,可以設立專題進行重點討論。如將生活中比較常見又難以把握的抄襲、剽竊與參考、引用進行專題講解,讓學生注意抄襲、剽竊與適當引用、引用不當的區別。首先從概念、性質上進行區分,其次分清其質和量的界限,最后列舉大量不同類型的作品進行討論,包括論文、網頁設計、影視劇、舞蹈作品等。通過不同類型作品案例的討論,讓學生了解每一類作品其侵權判斷標準的不同。又如網絡與計算機軟件侵權頻發,將相關案例建立專題,其中又按熱門程度分成搜索引擎、計算機軟件和涉外侵權等幾個板塊。搜索引擎中百度的音樂、文庫侵權糾紛與大眾點評網和愛幫網針對網友點評內容的侵權糾紛又分別代表著不同類型的侵權。將書上沒有歸納的重要知識點設立專題進行重點教學,配以盡量全面的相關案例,能促使學生對某一類問題深入思考,對重要知識點進行系統把握。
法庭模擬也可看作是一場辯論賽,主要是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法律知識及臨場應變的能力,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學生自主搜集典型案例。案例需具備典型性、時新性、爭議性。最好是當年出現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典型案例,尚未判決或是爭議性比較大的代表性案例,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需對案件進行梳理,提煉出雙方爭議的焦點問題,嘗試運用相關法律知識進行解答并書寫下來。這將作為學生的一次作業。第二步,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演練準備。五人一組,一人擔任法官,兩人作為原告和被告,還有兩人扮演原被告的律師。五人將從先前準備的案例中挑選一個最佳案例用于法庭模擬,需要根據分工明確自己的論述要點。原被告雙方既要了解對方的辯詞做好銜接,又要不落俗套,準備充分,以便在自由辯論環節能出其不意。第三步課堂法庭模擬,先由法官簡單介紹案情,原被告雙方陳詞,接下來針對焦點問題進行自由辯論,最后由法官根據雙方的現場表現情況宣布判決結果。法官既是審判者又是主持人,把控整個辯論的節奏,在一個焦點問題辯論得差不多的情況下適時轉入下一個問題,當雙方跑題或膠著不下甚至進行人身攻擊時要及時打斷。每組辯論完后,老師要進行點評,對學生辯論的精彩之處和靈活應變能力加以肯定,并指出辯論中出現的概念錯誤、條款引用錯誤以及辯論得不夠深入的地方。如果說平時上課時的案例教學是單兵作戰、小打小鬧,那么學期末的法庭模擬則需要團隊精誠合作方可取勝。法庭模擬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既是口才的鍛煉更是思維的訓練,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對法律法規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的基礎上,所涉及的知識點不僅包括著作權法,還可能涉及合同法、民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凡是對辯論有利的條款都可拿來使用,因此學生事先必須配合做大量充分的準備,這也是一個對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實踐證明,法庭模擬能夠全方位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積極性被徹底調動起來。學生們會穿上正裝,其言行和舉止都會特別注意以適應法庭這一莊重的場合。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進入實戰的情境,小組成員之間密切配合,彼此很容易發現對方的弱點和自己準備不夠充分的地方。在自由辯論環節,大家的反應變得更加敏銳,往往一句精彩的反駁就能引發全班同學的熱烈鼓掌,臺下的同學有時還激動得站起來。規定的每組15分鐘的辯論時間經常會超時,甚至許多同學在辯論結束后還覺得意猶未盡,會因為一點疏忽和準備不充分之處而遺憾。不過大家普遍覺得這一方式有益、有趣,為一學期的學習畫上了一個精彩的句點。最終全班同學會根據每組的現場表現推選出最佳小組、最佳辯手和最佳法官。
案例教學法的目的在于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真實案例,讓學生看到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啟發學生運用抽象的法律條款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案例教學的優點在于教師不需要照本宣科,只需擺事實并適當提出問題,教學著眼點始終應放在學生的自主發現上,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會迸發出許多奇思妙想,有些甚至是老師都忽略了的細節。在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后,案件的大致結果基本上就出來了。對于確實有爭議的案例,老師也不需給出標準答案,學生可保留自己的看法。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給學生壓力,而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哪怕答錯也可看作是通往正確答案的必經之路,而且多數情況下,學生能夠很快發現別人回答中的錯誤。這種啟發式教學法能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處于積極思考狀態,課堂氛圍相對活躍,并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在案例的選擇上,一是要遵循先易后難的順序。同類型案例其側重點不同,應達到互補的效果。二是盡量多選擇一些與新聞出版行業有關的案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更多地關注行業的發展。
總之,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僅要熟悉相關的法律知識,還要關注行業發展熱點,將相關案例進行聯系、對比,促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師通過提供案例信息并適時發問,把學生從被動引向主動,促使學生相互啟發,思維處于“亢奮”狀態,課堂討論熱烈。課后教師還要及時進行總結反思:案例選擇是否恰當,學生是否感興趣,案例分析是否深入,教師組織是否合理,等等。通過不斷地調整與優化,使案例教學法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1]賴名芳.2020年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版權強國[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02-15(001).
[2]2017年度中國版權行業十大熱點案例發布[EB/OL].http://www.sohu.com/a/210941133_74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