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雜志社,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在社會各領域的學術研究過程中,學術期刊能夠為學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本領域學術成果的推出。對于學術成果進行有效評定,實現學術走向的規范和引導,這是學術評價的責任。關于學術評價的討論,例如評價機制、評價策略等等,能夠實現學術環境的不斷凈化,提升學術評價的水平,為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學術成果的評價,是當前學術評價的主要內容,但是卻在此過程中忽視了初始評價的重要性。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評價功能,是保障初始評價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保障學術成果規范性與科學性的關鍵點。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會導致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評價功能降低,不利于初始評價的有效開展。因此,應該對學術評價功能的提升路徑進行不斷探索。
鑒定學術、評價學術和引導學術走向,是學術期刊的重要功能,能夠促進學術的傳播、交流與評價。不同學術觀點通過學術評價得以交流,促進學術思想豐富性的提升。此外,學術期刊能夠對學術環境進行有效規范,引導學術走向。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評價功能,是保障學術成果出版與傳播的基礎與前提。責任編輯初審、同行專家復審和主編終審,是學術期刊審稿的基本流程,也就是學術成果出版前的初始評價。學術期刊編輯不僅要對文章進行有效篩選,還需要將其送至相關專家進行評審,并向主編反饋評審意見,以便主編做出終審決定。因此,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評價功能,貫穿于學術成果從評價到出版的整個過程,對于保障學術期刊的質量尤為關鍵。
學術評價功能與學術期刊編輯的專業能力息息相關,由于我國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不斷發展,使得學術期刊編輯的業務能力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加上學術期刊編輯的學歷有所差異,使得學術評價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很多學術期刊編輯的責任意識較差,認為有專家評審和終審環節,自己的工作無關大局,使得初始評價的效果不夠明顯。另一方面,很多期刊在對稿件進行篩查和選擇時,沒有對稿件質量進行有效控制,使得學術期刊的權威性降低。與此同時,同行評審造假情況的存在,也會對整個學術界產生負面影響。
對于期刊的學術評價,基本上完全依賴學術編輯的主觀態度和專業能力,并沒有一套被業內認可的初始評價標準。而初始評價標準的缺失,會使得學術評價的學術性降低,不利于期刊權威性的樹立。由于難以用明確的指標對科學研究進行描述,這就會導致初始評價標準的缺失,在社會科學評價中更難以建立有效的評價標準。同行評議標準和編輯評價標準,是初始評價標準的主要內容。稿件審查意見書會對專家評議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能夠根據評審要求提出評審意見。但是,在編輯評審的過程中評價標準缺失,編輯經驗是唯一的評價依據。
在確定稿件是否被錄用的過程中,同行評議占的比重相當大,因此保障同行評議的公平性就成了學術評價中的關鍵點。同行評議既能夠幫助學術期刊編輯篩選文章,也能夠幫助作者進行文章的修改。但是,由于同行評議遴選機制的缺失,導致學術期刊編輯在尋找同行專家中會遇到阻礙。尤其是在交叉學科與邊緣學科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很多專家不能夠對此進行科學的評議,這就會導致學術評價缺乏合理性。學科分支增多與相關同行專家缺少之間的矛盾,限制了學術評價的有效進行。
首先,應該加強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意識。學術期刊編輯應該在做好細節修改工作的基礎上,完善對于學術水平的評價。由于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水平較低,會導致刊發在學術期刊的學術成果質量偏低,影響了期刊的權威性。其次,應該增強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素養。學術成果的最終呈現,與學術期刊編輯的知識結構和學術修養密切相關,學術期刊編輯應該在提升自身專業技巧的基礎上。提升自身學術視野,為學術評價功能的提升奠定基礎。最后,還應該提升學術期刊編輯的科研能力,促進學術生態凈化。在提升評審技能的同時,學術期刊編輯應該加強對于學問的研究,提升自身職業道德,避免出現學術腐敗的現象,明確學術標準。
為了提升學術期刊編輯的學術評價能力,需要合理采取專家評審意見。錄用、退修、退稿和徹底退稿,是編輯部對稿件處理意見的不同決定,在此過程中,學術期刊編輯應該綜合審稿人的意見并作出合理的決定。專家評審意見會對稿件的錄用情況產生直接影響。在采取專家評審意見的過程中,學術期刊編輯不能夠置之不理,也不能完全依賴。學術期刊編輯應該考慮到各種因素對評審意見產生的干擾,比如非共識性因素、主觀性因素、耗時性因素和評議人判斷力因素等等。
當不同專家的評審意見不同時,學術期刊編輯可以將稿件送至其他專家進行評審,也可以直接交給主編終審。當兩位專家對于稿件內容持否定態度時,應該謹慎選擇。因為對于獨創性成果的評價會存在滯后性,這就需要學術期刊編輯能夠結合期刊內容和自身專業知識,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以便于主編做出終審決定。
對于學術論文的評判,需要結合學術期刊編輯評價和專家評審意見,在選擇評審專家的過程中,學術期刊編輯應該注重其權威性,促進編輯職能的發揮。可以在同行評價流程中增加稿件預審會,提升稿件評審的質量和效率。應該實現同行評議流程的不斷完善,合理選擇同行專家、不斷充實專家庫、完善專家評審表等等。應該對專家評審指標進行有效控制,避免評審表指標過多引起的標準效用降低和專家評審困難等問題。可以將學術論文同行評議標準分為學術創新程度、論證完備程度、社會價值和難易程度,能夠依照上述四個標準,對學術論文的學術價值進行明確判斷。專家評審與編輯評價的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學術價值,而后者對于學術價值的評價相對較弱,還應該將學術論文與學術期刊的特色結合,并考慮欄目與版塊的設置狀況。此外,還應該促進學術共同體的建設和專家庫的不斷完善,為同行評議規范性與科學性的提升奠定基礎。
首先,應該確定編輯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價值導向性。價值導向性的確立,能夠保障期刊內容輿論導向、價值觀導向的正確性,實現先進文化的傳播,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于學術期刊編輯的評價至關重要。其次,應該確定編輯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學術創新性。這就需要學術期刊編輯能夠整合現有資源,并憑借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對于文章進行有效評判。其中,文章的選題和結論,是判斷其創新性的重要依據。再次,應該確定編輯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刊物特色性。每一個學術期刊之間的特色存在差異,只有保障所選稿件符合期刊特色,才能夠提高發表的概率。最后,應該確定編輯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寫作規范性,主要內容包括參考文獻、引言、摘要、綜述和查重結果等。
隨著我國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術期刊的數量越來越多,只有不斷提升學術評價功能,才能夠保障期刊質量,為學術交流營造良好的平臺,促進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但是,由于初始評價標準、同行評議遴選機制的缺失和學術期刊編輯能力不足,會降低學術評價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因此,應該對編輯評價指標不斷進行完善,提升學術期刊編輯水平,規范同行評議流程,分析專家評審意見,促進學術期刊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