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山西廣播電視臺
少兒節目對兒童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優秀的少兒節目可以幫助少兒增長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少兒的健康成長。當前我國少兒頻道數量巨增,專業化程度也迅速提高,但其在制作、傳播以及開發的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少兒節目成人化的傾向。
少兒節目成人化指的是少兒節目制作視覺的成人化。少兒節目的受眾是少年兒童,所以主創人員必須要從少兒的角度去認識世界,用少兒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用少兒的語言方式去表達。這樣才能和他們心靈共通,節目才能受到他們的歡迎。但現在的少兒節目中,有著許多成人的痕跡,最明顯的就是對成人的語言模仿和行為模仿。這應該是節目組把成人的想法強加給少兒的,這樣的做法剝奪了少兒的言語權,導致節目缺乏真實性和貼近性,拉開了少兒和節目之間的距離。
當年像釋小龍、金銘、郝邵文等的紅極一時的小童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的小孩子沒有了可以效仿的小童星,只好去模仿那些成人明星。孩子想進入演藝圈,電視節目這個舞臺成為了首選。因此,少兒電視制作人抓住孩子和家長的這一心理,制作了一些少兒選秀節目,讓孩子“反串”成人,以此來追求利益,提高收視率。如“超級模仿秀”、“超級童聲”等,所以電視節目日漸娛樂化和商業化是導致少兒節目成人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一些有實力的劇作家、導演,很少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少兒電視節目的創作上。有一些劇作家雖然用一些精力去做少兒節目,但是他們也總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成人的思維去創作,背離了少兒的思想和少兒的欣賞能力。
目前我國的少兒電視節目人才極缺。從電視節目制作、編導到節目主持人,他們對少兒的理解都不透徹,沒有和孩子保持一個平等的心態。要“蹲下去”和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讓孩子們站在椅子上和大人交流。只有具有這樣心態的節目制作團隊,才能夠讓少兒節目真正發展起來。
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地位是十分關鍵的,他引導和把控整個節目的方向。為了保護孩子們的那份純真,少兒節目主持人應該努力改善自我,以引導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1.明確節目定位
少兒節目明確的分層應該分為:幼兒節目、兒童節目、少年節目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層次的少兒的心理、認知度、理解力、審美力、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做少兒節目時應該從不同年齡段的少兒特點出發,來制作相對應的少兒節目。
2.確定節目樣式
少兒節目最大的特點就是“少兒化”。少兒節目要從少兒的角度出發,用少兒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少兒的心去感受世界。節目的表現形式一定要按照少兒的意愿以及他們的心理特征來展現,特別要加強少兒節目的互動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大限度展現少兒的魅力。
3.合理運用語言
首先,少兒節目的語言一定要淺顯易懂,朗朗上口,適合少兒去理解。其次,語言一定要生動,按照少兒的語言習慣,把語言變得簡潔明快,使他們更容易接受。還可以運用一些修辭手段,將一些復雜抽象的語言變得簡單直觀。最后,就是語言要準確規范。少兒節目一定要成為少兒學習語言的范本。
1.以少兒為本體
以少兒為本體就是要用少兒的心理和視角去選擇節目的內容。少兒節目不僅僅是給少兒看的,更重要的是用兒童的視角去表現兒童的世界,用兒童的語言去表達兒童的需求,用兒童的思維方式去展現兒童的思考。少兒節目制作團隊要蹲下來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去尊重孩子,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樣才能創造出好的節目來。央視少兒頻道的《智慧樹》,就是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樂,深受少兒的喜愛。
2.以娛樂性為原則
以娛樂性為原則就是要運用寓教于樂的形式來教育孩子。少兒節目應該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少兒節目有責任引導孩子,把知識,價值觀,人生觀等融入游戲和故事當中。少兒節目首先就是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有趣,之后主持人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去啟發,使孩子們獲得知識。比如《藍貓三千問》,用有趣的故事將知識傳遞給孩子,深受小朋友們喜愛。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語言口語化。兒童的理解能力和成人的不同,口語淺顯易懂,親切感強,是最適合兒童的語言。其次是要將語言趣味化。就是說語言要富有童真和童趣,這樣的語言才能和兒童進行心靈溝通。再次就是將語言形象化。兒童的認知力還不足,喜歡夸張形象的東西,所以形象化的語言特別適合兒童的認知方式,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最后就是主持人的語言一定要有感情和人情味,這樣才能調動兒童的情感,進入他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