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華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海帶是福建省重要的海藻養殖品種,其經濟價值較高。海帶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海帶多糖、多酚、碘等,除了作為普通食品外,它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即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延緩衰老、抗疲勞和增強免疫等功能[1]。因此海帶就有了“海上的冬蟲夏草”、“健康食品”、“長壽菜”等美譽。
但是近十幾年來,我省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不斷排放入海,造成近海養殖區的環境質量下降。海洋中Pb、Cd、Cr、甲基Hg、Cu等重金屬會通過食物鏈積累到人體,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為了保護食品的安全性,同時也為確保海帶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本文對海帶中幾種重金屬的風險進行評估研究,為人們安全食用海帶提供科學依據。
海帶:2017年4月采集于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福建寧德市霞浦縣北壁鄉、福建莆田市湄洲灣海域這3個具有較大海帶產量的地區。
按《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中的方法執行。鉛采用GB 5009.12-2017標準中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2];銅采用GB 5009.268-2016標準中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3];鎘按GB 5009.15-2014標準執行,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4];鉻按GB 5009.123-2014標準執行,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5];甲基汞按GB 5009.17-2014標準執行,采用液相色譜-原子熒光光譜聯用方法(LC-AFS)[6]。
我國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限量[7]對藻類及其制品中Pb的限量值進行了規定,對水產動物及其制品中的鉻和甲基汞進行了規定,對鎘和銅則未規定其限量值。農業部行業標準[8,9]對鎘進行了規定,國家標準綠色食品[10]對海洋生物中的銅進行了規定。詳見表1。

表1 海洋生物中重金屬限量值 (單位:mg/kg)
本文采用單因素污染指數評價法[11]對3個不同地區海帶中重金屬含量進行安全性評價。單因子污染指數計算公式為:PM=CM/C0
其中,PM為單因素污染指數值,CM為實際測定值,C0為污染物限量值。
評價標準:PM<1:清潔;1≤PM<2為輕度污染;2≤PM<3為中度污染;3≤PM為重度污染。
采用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11]來比較3個不同地區海帶所檢測金屬總含量的差異性。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其中C1…Cn為樣品中各污染因子的濃度。

表2 不同地區海帶中的5種重金屬的含量(單位:mg/kg)
各地區海帶中的重金屬檢測結果如表2。
從表2數據可看出,海帶中含鉛量的大小依次為湄洲灣>連江>霞浦,按照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規定的藻類制品中鉛含量限值≤1.0 mg/kg(以干重計)進行評價,3地區海帶中的鉛均未超標。
我國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并未對藻類制品中金屬鎘的限量值進行規定,但根據我國原農業行業標準綠色食品藻類及其制品(NY/T 1709-2009)中規定鎘的限量值≤0.5mg/kg來評判,3地區海帶中的鎘含量也均在限量范圍之內,其含量由高到低為:湄洲灣>連江>霞浦[12]。
由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國家標準(GB 2762-2017)中沒有海藻類制品中金屬鉻的限量指標,故參照該標準中的水產動物及其制品的限量技術指標≤2.0 mg/kg進行評價,結果顯示3個地區海帶中的鉻含量也未超標,其含量的高低順序為連江>霞浦>湄洲灣。
我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1709-2011《綠色食品藻類及其制品》中規定甲基汞≤0.5 mg/kg,連江和霞浦海帶均未檢出甲基汞,而湄洲灣海帶中甲基汞的含量為0.046 mg/kg,未超標。
銅是人體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是體內30多種酶的構成成分,因此食用海帶可以為人體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銅,通常情況下,成人每日需要量為2.0 mg,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8 mg。參照國家標準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質量》中海洋貝類生物質量標準值(第一類)限量指標≤10 mg/kg進行評價,3地區海帶中銅均未超標[13]。
根據重金屬單因素污染指數(PM)法對3個不同地區海帶中鉛、鎘、鉻、銅、甲基汞的污染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連江、霞浦、湄洲灣3個地區海帶中各項指標均小于1,表明連江、霞浦、湄洲灣3個地區的海帶均屬于清潔狀態。然而,從數據可見,鉛的單項潛在污染指數為湄洲灣>連江>霞浦,鎘的單項污染指數為湄洲灣>連江>霞浦,鉻的污染指數為連江>霞浦>湄洲灣,銅的污染指數為湄洲灣>霞浦>連江。

表3 不同地區海帶中重金屬含量單因素污染指數
根據重金屬含量綜合污染指數(XMPI)評價法對不同地區海帶中鉛、鎘、鉻、銅等污染情況分析見表4,指數值依次是湄洲灣>連江>霞浦,從綜合指標看,湄洲灣海帶中的重金屬殘留最高,其次是連江海帶,最少為霞浦海帶。

表4 不同地區海帶中重金屬含量綜合污染指數
根據福建省3個地區海帶中重金屬含量的檢測及分析表明,3個地區海帶中的鉛、鎘、鉻、銅、甲基汞含量均未超標。根據重金屬單因素污染指數法對3個不同地區海帶中5種重金屬的污染情況分析表明連江、霞浦、湄洲灣3個地區的海帶均屬于清潔狀態(PM<1)。鉛的單項污染指數大小依次為湄洲灣>連江>霞浦,鎘的單項污染指數大小依次為湄洲灣>連江>霞浦,鉻的污染指數大小依次為連江>霞浦>湄洲灣,銅的污染指數大小依次為湄洲灣>霞浦>連江。從重金屬含量綜合指數分析表明湄洲灣海帶中的重金屬殘留最高(XMPI=0.7685),其次是連江海帶(XMPI=0.7058),最少為霞浦海帶(XMPI=0.5953)。這表明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福建寧德市霞浦縣北壁鄉、福建莆田市湄洲灣3地區的海帶均是安全可放心食用。當然,由于重金屬在生物體內是不斷富集的,如果超標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環境的保護,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張怡評,陳偉珠,洪專,等.海帶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4(13):61-6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鉛的測定:GB 5009.12-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GB 5009.268-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鎘的測定:GB 5009.15-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鉻的測定:GB 5009.123-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GB 5009.17-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8]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 藻類及其制品:NY/T 1709-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9]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 藻類及其制品:NY/T 1709-200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0] 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海洋生物質量:GB 18421-200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11] 張乾通.舟山漁場主要海產品重金屬污染現狀分析與評價[D].杭州:浙江大學,2011:19.
[12] 劉永濤.海帶和紫菜中金屬元素水平及風險評估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6.
[13] 張海燕,劉宇,王雷,等.市售鯉魚和羅非魚中重金屬元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評價[J].河北漁業,2017(9):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