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敏
(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5)
黃酒是世界四大古酒之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1]。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等為主要原料,經加曲、酵母等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發酵酒[2],黃酒保留了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3]。根據釀酒用曲種類的不同,黃酒可以分為麥曲黃酒、麩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烏衣紅曲、黃衣紅曲)黃酒以及純種培養的各種曲和酒母釀成的黃酒等[4],其中福建以紅曲黃酒較具代表性。福建紅曲黃酒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加紅曲、酵母等糖化發酵劑,經蒸煮、加酒曲、糖化、發酵、壓榨、澄清、燉酒、陳釀而成的具有獨特色澤與醇香的酒[5-6]。但是,紅曲黃酒存在品種單一的問題,難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淮山又名山藥,為薯蕷科( Dioscoreaceae) 植物薯蕷(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塊莖,系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植物[7]。淮山中含有黃酮類、黏液質、尿囊素、膽堿、16種氨基酸、甘露多糖、植酸、糖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成分,作為藥食兩用食物,淮山具有補脾補肺、益精、調節免疫、抗衰老、抗腫瘤、抗氧化及降血糖血脂等多種生理功能[8-10]。淮山屬于高淀粉質農產品,淀粉占淮山干物質的80%左右,蛋白質含量占8%左右,淮山中的淀粉具有聚合度低、分子量小、支鏈淀粉含量高、吸水膨脹性強等特性,作為部分釀酒原料在發酵后期蛋白質轉化為氨基酸,可形成黃酒特有的風味成分,且酒質同時糅合進淮山獨有的口感和活性物質,適于四季飲用。
目前,與紅曲黃酒相關的研究已有較多報道,但對紅曲淮山黃酒的研究不多,本實驗以糯米、淮山為主要原料,對傳統福建紅曲黃酒加以創新,建立清爽型紅曲淮山黃酒發酵工藝,開發一款具有獨特風格、口感香醇的清爽型半干紅曲淮山黃酒,進一步延伸淮山產業鏈、促進淮山的綜合開發利用。
糯米:舒城藍草香米業有限公司;
紅曲:福建省古田縣屏湖紅酒曲有限公司;
高溫α-淀粉酶(80000 U/ml)、糖化酶(100000 U/mL):江蘇博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活性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淮山:福建省三明明溪淮山種植基地;
硫酸銅、酒石酸鉀鈉、葡萄糖、氫氧化鈉、亞鐵氰化鉀、次甲基藍、甲基紅等均為分析純,市售。
HH-1型恒溫水浴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PHS-3C型酸度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糖度計(泉州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101-1型電熱鼓風恒溫干燥箱(上海雙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FA2004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及玻璃儀器等。

1.2.2.1 淮山處理:將淮山去皮、清洗,按淮山干重的5倍重量加水打漿,加熱至100 ℃保溫10 min,冷卻至85 ℃,抽至酶解罐,加入高溫α-淀粉酶,85 ℃液化0.5 h,冷卻至60 ℃,加入糖化酶60 ℃酶解4 h,酶解結束后滅酶備用。
1.2.2.2 浸米:糯米過稱后,倒入泡米槽里加自來水至水位超過米面20 cm,春夏浸泡10~12 h,秋冬浸泡12~16 h。要求米粒充分吸水膨脹并保持米粒完整,用手指捻米粒能呈粉狀為度。
1.2.2.3 蒸飯:將泡米水瀝干,沖洗2遍,然后倒入木甑,用手將米輕輕推平,使米保持疏松均勻。開蒸汽蒸煮(蒸汽先開小后開大),待米面上汽均勻后蓋住木蓋蒸10 min,沖淋適量熱水,再蒸15 min左右。要求:米飯蒸至熟而不糊、透而不爛、疏松均勻、無飯團、外硬內軟、內無白心、具有彈性、飯粒完整。
1.2.2.4 攤涼:將蒸好的米飯在不銹鋼平板上攤平散熱,不時翻動,使飯溫降至38~40 ℃,飯層各部位溫度相對平衡。
1.2.2.5 泡曲:將壇洗刷干凈,蒸汽熏蒸15 min,在落壇前16~24 h將所需水和紅曲、酵母加入壇中浸泡過夜。
1.2.2.6 落壇:將所需淮山酶解液倒入壇中,米飯過稱后入壇,用木耙攪拌至無結團,將米飯、輔料充分混合,落壇品溫控制在25~28 ℃,用牛皮紙包扎壇口。
1.2.2.7 前發酵:前酵周期一般為2~4 d,落壇后根據發酵溫度開耙,使品溫控制在(28±2)℃。
1.2.2.8 后發酵:后酵周期為30~45 d左右,自然室溫。
1.2.2.9 壓榨、澄清、燉酒、裝壇:將發酵結束的酒醪液用板框壓榨機進行壓榨,酒液中添加黃酒澄清劑混勻后靜置澄清8~12 h,將澄清酒液吸出倒入燉酒罐,加熱至85 ℃保溫45 min,趁熱裝壇封口。
1.2.3.1 指標檢測
總糖、總酸、pH值、酒精度(體積分數)、氨基酸態氮、非糖固形物的測定:按GB/T 13662-2008《黃酒》[11]中規定的檢測方法執行。
1.2.3.2 感官品評

表1 淮山黃酒感官評分表
在發酵結束后,采用真空抽濾的方法過濾發酵醪液,取過濾液隨機編號,置于水浴中調溫至25 ℃左右。準備潔凈、干燥的評酒杯對應酒樣編號,對號注入酒樣各25 ml,由5位對黃酒有品評經驗的技術人員組成感官評價小組,對酒樣進行品評,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1.2.4.1 不同因素對發酵效果的影響
采用傳統紅曲黃酒生產工藝,按配料要求,在發酵容器中將泡好的紅曲、酵母、糯米飯、淮山酶解液、過濾水等物料混合均勻,控制品溫(28±2)℃。分別采用不同淮山酶解液添加量、料液比、酵母添加量、發酵周期進行試驗,以發酵酒液中總糖、酒精度、感官評分為指標,確定最佳淮山酶解液添加量、料液比、酵母添加量、發酵周期。
1.2.4.2 正交試驗優化淮山黃酒發酵工藝條件
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選擇淮山酶解液添加量、料液比、酵母添加量、發酵周期4個因素進行正交試驗,優化最佳紅曲淮山黃酒發酵工藝條件。
1.2.4.3 驗證實驗
采用最佳發酵工藝條件,進行3批次驗證實驗,對實驗成品酒進行感官評價和檢測分析,驗證產品的最佳發酵工藝條件。
采用傳統福建紅曲黃酒釀造工藝,按每壇(50.0 kg)釀酒配方:糯米16.0 kg、紅曲6.0%、活性干酵母0.03%、料液比1∶1.6,分別加入10%、15%、20%、25%、30%的淮山酶解液,經35 d發酵后,發酵醪液經過濾,測定過濾酒液的酒精度、總糖含量并進行感官評價,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淮山酶解液對成品酒感官評價和部分理化值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淮山酶解液用量的增加,成品酒酒精度和感官評分呈上升趨勢;當淮山酶解液用量大于20%時,酒精度和感官評分均呈下降趨勢;當淮山酶解液用量為20%時,成品酒感官最佳、酒精度最高、總糖含量正常。淮山酶解液添加過多,釀造的成品酒有異味,口感較差,故確定最佳淮山酶解液用量為20%。
采用傳統福建紅曲黃酒釀造工藝,按每壇(50.0 kg)釀酒配方:糯米16.0 kg、紅曲6.0%、活性干酵母0.03%、淮山酶解液20%,分別采用料液比(糯米量:水):1∶1.2、1∶1.4、1∶1.6、1∶1.8、1∶2.0的比例進行試驗,經35 d發酵后,發酵醪液經過濾,測定過濾酒液的酒精度、總糖含量并進行感官評價,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料液比對成品酒感官評價和部分理化值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料液比的加大,酒精度和感官評分呈上升趨勢,但當料液比超過1∶1.6時,感官評分呈下降趨勢;當料液比小于1∶1.6時,發酵不完全,成品酒中殘糖含量較高影響成品酒口感;料液比為1∶1.6時,酒精度最高,總糖含量在標準范圍內,感官評價最高,成品酒口感最好,綜合考慮,選擇最佳料液比為1∶1.6。
采用傳統福建紅曲黃酒釀造工藝,按每壇(50.0 kg)釀酒配方:糯米16.0 kg、紅曲6.0%、淮山酶解液20%,料液比1∶1.6,分別采用酵母添加量(糯米比重)為:0.01%、0.02%、0.03%、0.04%、0.05%進行試驗,經35 d發酵后,發酵醪液經過濾,測定過濾酒液的酒精度、總糖含量并進行感官評價,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酵母添加量對成品酒感官評價和部分理化值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酵母用量的增加,成品酒的酒精度和感官評分呈上升趨勢,當酵母用量增加至0.03%時,酒精度(體積分數)達到16.4%、總糖含量最低、感官評分最高,當酵母用量再繼續增加時,前發酵速度過快,導致酒液辣口,感官評分下降。故選擇最佳酵母添加量為0.03%。
采用傳統福建紅曲黃酒釀造工藝,按每壇(50.0 kg)釀酒配方:糯米16.0 kg、紅曲6.0%、淮山酶解液20%,料液比1∶1.6,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03%進行試驗,分別經5、15、25、35、45 d發酵后,發酵醪液經過濾,測定過濾酒液的酒精度、總糖含量并進行感官評價,結果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隨著發酵周期的增加,酒精度和感官評分呈上升趨勢,當發酵35 d后,酒精度、感官評分上升趨緩;雖然發酵45 d時,成品酒的酒精度、總糖、感官指標均最好,但與發酵35 d時的成品酒相關指標對比相差不大,從縮短生產周期和降低生產成本考慮,選擇最佳發酵周期為35 d。

圖4 發酵周期對成品酒感官評價和部分理化值的影響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確定淮山酶解液添加量、料液比、酵母添加量、發酵周期作為考察因素,進行正交實驗優化,選用L9(34)正交表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因素水平表
通過正交分析,由表2、表3可知影響釀造清爽型半干型紅曲淮山黃酒的各因素主次順序為:A>B>D>C,且較優方案為A2B2C2D3,即最佳釀造工藝條件為:淮山酶解液添加量20%、料液比1∶1.6、酵母添加量0.03%、發酵周期35 d。由于最優工藝條件不在試驗系列中,故需進行驗證試驗。

表3 正交實驗表
采用正交優化的最佳工藝:淮山酶解液添加量20%、料液比1∶1.6、酵母添加量0.03%、發酵周期35 d,進行3批次驗證實驗,對中試成品酒進行感官評價并按GB/T 13662-2008 《黃酒》要求對理化指標進行測定,結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驗證實驗感官評定結果

表5 驗證實驗檢測結果
表4、表5結果表明,3批次驗證實驗的成品酒的感官及理化指標均符合GB/T 13662-2008標準要求。
4.1 清爽型半干紅曲淮山黃酒的最佳發酵工藝為: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加入20%的淮山酶解液,活性干酵母0.03%,料液比1∶1.6,發酵周期35 d。發酵結束后經壓榨、澄清、燉酒、裝壇得清爽型半干紅曲淮山黃酒。
4.2 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工藝合理可行。在此條件下發酵得到的清爽型半干紅曲淮山黃酒酒色橙黃,清亮透明有光澤,醇香濃郁,口感鮮爽,具有紅曲淮山黃酒的獨特風格。產品感官和各項理化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該工藝為企業規模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1] 汪建國.黃酒工業的現狀、前景和新世紀發展戰略[J].中國釀造,2002(1):7-10.
[2] 康明官.黃酒和清酒生產問答[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3] 謝廣發.黃酒釀造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4] 傅祖康,楊國軍.黃酒生產200問[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7-9.
[5] 張文森,江建華,林玉明.福建紅曲黃酒現狀及發展方向[J].福建輕紡,2009(2):49-50.
[6] 張文森,紅曲黃酒“三曲二酶”結合活性干酵母低溫發酵的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7(11):177-182.
[7] 宋君柳.山藥品種資源及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09(6):1-5.
[8] 向洋,凌靜.山藥淀粉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9,30(1):147-150.
[9] 王剛,杜世明,肖森生,等.山藥多糖的提取分離及山藥總多糖的含量測定[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10):1414-1416.
[10] 盛瑋,薛建平,謝筆鈞.懷山藥零余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9,30(3):92-94.
[11] 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釀酒分技術委員會.黃酒:GB/T 1366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