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生江·買買提
【摘要】目的 主要研究不同抗栓治療方案應用于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中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44例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治療情況,其中A組患者13例,采用華法林藥物進行治療,B組患者9例,采用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C組患者12例,采用華法林藥物加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D組10例患者則沒有使用抗栓藥物治療,比較四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結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C組患者出現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幾率最低,且相較于B組和D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相較于A組患者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治療出血事件上A組和C組患者相對較高,安全性不及B組和D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應用華法林藥物加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能夠對血栓栓塞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雖然患者出血率較高,但是并不嚴重,在臨床上表現出較高的應用
價值。
【關鍵詞】高齡冠心病;房顫;療效;安全性;抗栓治療方案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2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階段,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數量不斷上升,對治療工作的開展帶來較大的難度。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華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來加強抗栓,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患者的出血風險,對于一些患者不能使用這些藥物進行治療。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過臨床對比研究的方式,來判斷哪種抗栓治療方式在治療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中更加具有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44例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治療情況,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都確診為齡冠心病合并房顫,并且患者的年齡都在75歲以上,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在完成治療后所有患者都接受為期1年的隨訪。對四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進行對比,差異并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此次研究之中一共對四種治療方案展開對比研究,其中A組患者采用華法林藥物進行治療,B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C組患者采用華法林藥物加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D組患者沒有使用抗栓藥物治。服用華法林藥物時主要根據檢測出來的國際標準化比值來進行調整劑量,阿司匹林每天口服100 mg,對患者每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檢查,共隨訪一年的時間。
1.3 觀察指標
統計四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事件的發生情況,以此來判斷四種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2 結 果
2.1 比較四組患者血栓栓塞發生情況
對四組患者血栓栓塞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其中C組患者出現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幾率最低,且相較于B組和D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相較于A組患者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治療出血事件上A組和B組患者相對較高,安全性不及C組和D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四組患者出血事件發生率
對四組患者出血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四組患者出血事件發生率分別為:30.77%、11.11%、41.67%、20%其中A組和C組患者相對較高,安全性不及B組和D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臨床上表現出來的出血癥狀多為牙齦出血、皮下血腫等較輕的癥狀。
3 討 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多為7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聯合抗血小板或使用口服抗凝藥治療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但是目前對于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抗栓治療還沒有做出明確的指示,為此對治療的方案還不具有較強的明確性,都希望通過研究找出有效的抗栓方案,同時又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為患者帶來更大的幫助。本文通過實例調查研究發現,采用華法林藥物加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能夠對血栓栓塞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雖然該種治療方案的出血率較高,但是都為一些普通常見性出血,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低,該種方式有著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羅羽慧,崔 坤,梅 霞.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不同抗栓治療方案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05):607-608+611.
[2] 張詩文.長期口服抗凝藥患者冠脈介入治療后抗栓治療方案的Meta分析[D].山東大學,2015.
[3] 劉 洋,張紹敏,吳錦暉.房顫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抗栓治療方案的循證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12):1533-1536.
[4] 張瑞雷.老年房顫及合并腦梗塞住院患者抗栓治療現狀分析[D].安徽醫科大學,201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