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平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作業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健能力,研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本出發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實立德樹人根本,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核心競爭力。總體框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要素。在核心素養大力提倡的今天,對小學數學老師的作業設計,提出了挑戰,作業與教學活動其他各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我認為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
數學作業按照時間來分,可以分為前置性作業(預習),課堂作業,課后練習作業。課前的預習作業孩子要有針對性達到什么目的?要叫孩子干什么?要明確的指出,作為老師判斷孩子掌握舊知了解新知的一個依據。一般可以給孩子印出一張學歷單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例如我在教孩子西師版三年級數學《年月日》這個節課時,就給孩子一個學歷單,讓孩子自己去觀察年歷,了解一年有多少個月,每個月的天數天?然后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其中的規律,發現其中的秘密。這和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中科學精神中的勇于探究這點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西師版的有關時間《年月日》這個課時中,沒有講季度星期上中下旬等與時間有關,而我們的問題解決又會出,我就根據我班孩子的情況課堂上進行了補充,讓孩子所學習的時間單位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又適當的補充了其中的一些練習作業,起到鞏固的作用。為了讓孩子記住為什么7月8月都是大月,還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讓去孩子去看: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 愷撒指定歷法的故事,孩子對故事感興趣,對數學知識起到了鞏固的作用。
二、作業設計要多樣性。
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孩子們的信息技術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孩子的知識視野也更廣闊了。老師如果布置一些機械重復的作業,孩子會厭倦,這就要求老師作業設計要多樣化,這恰好就體現出核心素養下的科學精神,作業中要體現孩子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的精神。 根據教學類容來分,一般有操作性作業,實踐性作業,調查閱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等。例如孩子學習了方向之后,我就給孩子布置了設計一個線路圖,老師要根據你設計的線路從學校出發到你家進行家訪。數學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孩子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學習了幾何圖形,孩子利用幾何圖形的特點自己搭配組合,設計成圖案,體現數學圖形的美。去發現、感知、欣賞美。學習了質量單位,讓孩子去超市調查一下物品用的什么質量單位,去親身感受,讓孩子發現我們學習的數學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綜合實踐作業,讓孩子去調查,到社會中去感受,這和核心素養中的責任擔當很符合。例如: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孩子通過調查,計算,發現人類砍伐樹木,一年毀掉了多少樹木,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孩子的作業還可以在電腦上完成,例如一起作業。一起作業圖文并茂,不理解的題意還可以通過看圖理解。一年級識字不多還可以點語音讀題,解決了孩子讀不通題的難題。多種形式的作業,孩子會發現,我們做的作業今天是選擇,明天是計算,后天是判斷,好多種,就像吃菜不重復,充滿了新鮮感,發現數學真神奇。
三、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除了從數學的角度出發以外還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勵性的數學作業,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有助于學生的求知興趣持續發展,以至于延伸課堂空間,使學生學習、研究數學的潛力在課后得以充分發掘,成為一個數學探究的的參與者和主體者。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趣味性的作業更是讓他們親近數學、熱愛數學,從而使數學學習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輕松的活動過程。如在教學可能性的時候,大家玩游戲:投骰子,大家都很感興趣,通過在玩中統計出現的次數,發現數學中的可能性。
四、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生智能結構的獨特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考慮作業的層次性,以適應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使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練習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首先是根據小學階段學生差異和需要進行學生分層,然后進行作業分層。學生分層的標準是由智力和原有知識水平決定的學習水平,作業分層依據學生分層的情況匹配每一層的學生。分層作業,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若干層次的作業從而幫助、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業,通過有目的地設計不同的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達到促進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生多加一兩道難度大的思考題,差生多做一些基礎題,中等生力爭一道思考題。讓差生看到希望,優生潛力得以挖掘,中等生力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