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全國名老中醫何成瑤教授從事婦科臨床與教研40余年,用藥獨特,有著富的臨床經驗,婦科消炎1號方加味是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何成瑤教授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的經驗總結,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方本文旨在從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內外聯合用藥等各個方面闡述,并簡要總結何成瑤教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經驗。
【關鍵詞】婦科消炎1號方;內外聯合用藥;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R249.2;R2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8..02
全國名老中醫何成瑤教授師從婦科名中醫卓雨農的傳人卓啟墀、王渭川、王祚久老師,此后從醫的40年中,對中醫婦科進行了艱苦的實踐探索,以中醫為主治療中,中西醫結合,形成了特色和優勢。自擬婦科消炎1號方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方。就其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經驗介紹如下。
1 審查病因病機,注重辨證論治
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1]。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以卵巢、宮骶韌帶最常見,流行病學顯示,育齡期是內異癥的高發年齡,近年來發病率明顯增高,約占婦女人口的10%~15%,在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經患者中的發病率為20%~90%,25%~35%不孕患者與內異位癥相關[1],可引起下腹疼、不孕、性交不適及月經異常等,可有繼發性痛經并且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不孕亦可導致家庭不和諧。
中醫病名并無“子宮內膜異位癥”,但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的“癥瘕”、“痛經”、“不孕癥”的范疇。《黃帝內經》曰“腎者,精祌之舍,性命之根”,《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何成瑤教授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生殖、主藏精氣,女子以腎為本,腎虛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關鍵病因所在。唐容川指出:“沖為氣街,氣根于腎;又沖為血海,血海即丹田,腎氣之所藏也;且腎居沖脈之下,為沖脈之根,故安腎可以平沖,沖氣安而血海寧”。這與現代醫學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常侵犯卵巢、宮骶韌帶相一致。何教授認為內異癥的發生,不可單一而論臟腑本身,內因是主,但外因、情志因素亦不可忽視,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的辨證論治,因審證求因,重視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色,可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何成瑤教授認為本病的瘀血病機有其特殊之處,產生瘀血的“不通則痛”,加之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濕氣較重,濕性黏滯,易阻礙氣機,困阻脾土,而脾腎虧虛,氣血生化乏源,所以何成瑤教授認為內異癥形成血瘀病機離不開脾腎虧虛。
2 客觀看待辨證論治的優劣,融匯中西各家之長
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多的醫學技術條件為醫務工作者采用多種診療方式提供了便利,如:彩色多普勒、實驗室檢驗(如:性激素、AMH等)、影像學、宮腹腔鏡檢査等手段,何成瑤教授認為不能排斥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把其運用到中醫診斷中,把現代醫學的輔助檢杳手段作為中醫望、聞、問、切的延伸,中醫為體、西醫為用,是當前中醫辨病的與時俱進。
3 多途徑用藥、調經助孕
由于內異癥病程遷延難愈、證候復雜、病因病機因果相干,何教授在“病證結合、方證相應,攻補兼施”的基礎上,經常采用多途徑用藥、調經助孕的方法治療本病。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科常用的中醫外治法有針刺、艾灸、穴位貼敷、中藥封包、中藥保留灌腸等,另外可配合口服膏方治療內異癥。
婦科消炎1號方是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何成瑤教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方,該方由連翹、紅藤、金銀花、敗醬草、黃芪、黨參各15 g,茯苓、三棱、莪術、丹皮、元胡、川楝子、梔子、當歸、川芎、白術各10 g,澤瀉、赤芍、白芍各12 g,桂枝、甘草各6 g等中藥組成,經文獻查閱,婦科消炎1號方加味具有改善局部血液流變學,能夠改善盆腔微循環[2-4]。
何教授認為治療子內膜異位癥患者中醫外治法必不可少,主要悰以下兩點說明:
(1)病機錯雜、病情遷延難愈、處方難精簡:由于內異癥患者大多為虛實夾雜癥,治療應兼顧臟腑功能調理及局部瘀血祛除,同時由于內異癥的病程遷延難愈,長期口服中藥難免會對患者胃腸道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患者亦難堅持,醫從性難免較差,所以權衡兩者就是臨證處方用藥的難點及重點。
(2)局部給藥、藥專力宏:因女性特有的生殖解剖結構,何成瑤教授根據臨證經驗自擬通阻方:蛇床子、蒲公英、苦參、紫花地丁、土茯苓、艾葉各30 g,三棱、莪術、白芷、丹皮、赤芍、延胡索、蒼術、川楝子各20 g,加水1000 mL濃煎成100 mL,保留灌腸,保留時間為20 min以上。中藥灌腸的優點為經濟、操作簡便、病人無痛苦,便于堅持治療5]。通過中藥保留灌腸、針刺、艾灸、中藥封包等中醫外治法可以把藥物有效成分送至病所,調暢全身氣機、提高局部盆腔藥物濃度。所以采用外治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3)膏方力緩味甘、便于攜帶口服:內異癥的可導致不孕,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渴望新生命的到來,調經助孕亦可成為內異癥的治療方法,何成瑤教授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自擬調經助孕膏。調經助孕膏組方如下:
枸杞子、菟絲子、炒當歸、山藥、蒼術、黃芪各150 g,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川芎、丹皮、炒白芍、赤芍、法夏、懷牛膝、桃仁、山萸肉、熟地、生地、仙靈脾、鹿角霜、炒谷芽、雞內金、陳皮、玄參、紅花、丹參、杜仲、天冬、綠梅花、炒白術、炒麥芽、木香、神曲各100 g,茯苓、紫石英、黨參各200 g,柴胡、香附各90 g,炙甘草60 g,用法:早晚各服15 g,溫開水吞服,方便患者攜帶口服,以補益肝脾腎為主。
何教授以中藥內服及膏方調理臟腑、滋補肝腎、固護脾胃,借助現代醫學檢査技術,經過中醫理論的思考及升華,以此為臨床醫師辨證辨病提供依據,不僅提高了辨識疾病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且為中醫多途徑給藥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路和參考,這也正是何成瑤教授融匯中西各家之長的臨床思想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謝 幸,茍文麗,等.婦產科學第八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68-269.
[2] 曹俊巖,范宏元.婦科消炎1號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46例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7):4411-4413.
[3] 林新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醫辨證治法及用藥規律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09,26(12):40-42.
[4] 李 薇,王遠亮,蔡紹皙,等.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對大鼠血液流變性影響的比較[J].中草藥,2010,31(1):29-31.
[5] 孫淑芳,師晶麗,潘艷玲.中醫外敷法治療輸卵管阻塞不孕癥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0(2):126.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