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
摘要:輕聲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壓低聲音,用輕緩、柔和聲音進行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更適用于幼兒教學中,幼兒本身喜歡平和、親切的聲音,所以輕聲教學更有利于吸引幼兒。本文主要對幼兒教師的輕聲教學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教師;輕聲教學;方式
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夠成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同時幼兒雖然年紀小,但是也具有自尊心,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輕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采用親切、平和的聲音來與幼兒溝通和交流。從表面來看,幼兒一般比較調皮、淘氣、貪玩,如果采用輕聲教學可能難以對幼兒進行約束和吸引幼兒。但是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恰好相反,教師輕柔的聲音更容易吸引幼兒,使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規矩,修養心性,健康的成長。
一、教師以身作則,輕聲說話
輕聲說話,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作為教師,從自身角度來說,輕聲說話,可以保護我們的嗓子,也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情緒的急躁和焦慮。從幼兒角度來說,幼兒園的三年,也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的重要時期。因此,以輕聲說話為切入點,教會孩子們學會尊重他人,把輕聲說話作為一種重要的社交禮儀,是一種文明行為規范,踐行到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教給孩子們一種優雅生活的姿態和習慣。發揮教師榜樣的力量,輕聲說話,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平時我們上課時,如果聲音過大,沒有輕聲細語,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們養成了大聲說話而不會輕聲細語的習慣。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是作為一個文明的交談者所必須的基本素養。
二、幼兒教師輕聲教學的作用
幼兒教師輕聲教學有利于尊重孩子的人格,保護孩子的自尊。如果教師經常對幼兒進行大聲斥責,會使幼兒覺得在其他幼兒面前沒有面子,傷害幼兒的自尊,所以在面對教師的呵斥時,幼兒內心的想法只是想如何擺脫這種不堪,沒有去考慮自己的對錯,所以不僅不利于幼兒對自身錯誤的反省,同時還會導致幼兒缺乏自信。同時幼兒教師的輕聲教育還有利于消除幼兒對立的情緒和心理,拉近教師與幼兒間的距離,但是如果教師對幼兒總是大聲呵斥或者批評,則會推遠幼兒,使幼兒對教師只是懼怕沒有愛戴,長此以往幼兒會對教師產生消極情緒,不愛去幼兒園,甚至影響到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此外,輕聲教學還有利于情感交流氛圍的營造,教師輕聲細語的與幼兒進行交流,有利于拉近與幼兒間的親密關系,使幼兒在感受教師威嚴的同時,也能被教師的情緒感染,進而在情緒上接受教師的教育和批評。最后,教師輕聲說話,特別是面對幼兒的過錯時,能夠體現出教師的性情、涵養、人格和心胸,不僅有利于安撫幼兒的情緒,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情操。
三、幼兒教師輕聲教學的具體應用
(一)輕聲發號指令,促進師幼關系和諧發展
幼兒們身心特點決定,過于調皮、淘氣,自控能力差,習慣大聲喧嘩和跑鬧,所以在幼兒的教學中,教師每天都需要面對鬧哄哄的聲音,想要孩子們安靜下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同時為了使孩子們保持安靜,很多教師會選擇比幼兒聲音還高的吼聲,對幼兒們發號施令,但是這種效果并不明顯,往往只能震懾幾分鐘,而且孩子們容易反感,對教師產生懼怕,所以這種教育方式也是最失敗的[1]。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嘗試應用輕聲教學的方式,比如孩子們在參加完室外活動后,進到班級中會非常興奮,大聲的交談和討論,互相追逐打鬧,而且教室的設備多,這種情況不僅不利于班級紀律的管理,同時也可能會產生安全隱患。這時候教師可以嘗試打開鋼琴,彈奏一曲輕柔的曲子,所有的幼兒都會安靜下來,傾聽教師的彈奏,這個時候教師一邊彈奏一邊對幼兒們輕聲的說“寶寶們都玩累了,所以我們要靜靜的、靜靜的休息一下,我們的周圍都靜悄悄,寶寶們都安靜了……”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的興奮頓時被這種安靜的氛圍所取代,開心的配合老師,靜靜的坐會自己的位置,同時促進了師幼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輕聲教學,有益于師幼共同健康
輕聲教學不僅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還有利于幼兒和教師的健康發展。很多教師對輕聲教學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如果不大聲說話幼兒會不認真聽教師講話,而且幼兒本身的聲音就比較大,所以教師更需要保證聲音超過幼兒。幼兒本身的耳構造就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外耳道更窄,而且鼓膜厚,5歲以內的幼兒外耳道沒有完全的愈合和骨化,所以噪音對幼兒來說是一種不利的影響因素。而且如果噪音超過60分貝就會影響到人的睡眠和休息,幼兒長期生活在8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則會引起睡眠不足、消化不良或者煩躁不安,嚴重的會引起幼兒的聽覺遲鈍所以噪音對幼兒的成長和發育是非常不利的[2]。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實施輕聲教學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此外,很多幼兒教師反映,每周末都會感覺到嗓子紅腫、聲音嘶啞,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幼兒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始終處于大聲叫嚷的情況,從而導致聲帶長期處于高負荷的狀態下,進而導致嗓子紅腫發炎。因此輕聲教學對于教師來說也更有利于健康。
(三)輕聲管理,有利于幼兒性格的養成
孩子的模仿天性比較強,所以幼兒教師也是孩子成長的榜樣,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甚至成為幼兒一生的習慣。所以如果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一直對幼兒大喊大叫,那么幼兒也會在無形中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在與人溝通中沒有禮貌,大聲喊叫。反之,如果是輕聲細語的進行班級管理,那么幼兒在與人溝通和交談的過程中也會模仿教師的輕聲說話的方式,有利于謙虛、沉穩性格的養成。由此可見,輕聲教育管理也是一種環境教育的形式。
(四)輕聲講述,有利于幼兒的理解
輕聲教學是教師教態的一種表現,對于充滿感情色彩的句子,如果教師用輕柔、緩慢的語氣進行表達,那么幼兒也會更容易理解,并進入到教師營造的感情色彩中。但是如果教師采用的是高聲的、沒有感情的語氣進行表述,那么幼兒將無法感受到句子中包含的感情色彩,理解能力也會大大降低,同時教師的大聲說話也會導致面部的表情出現巨大的變化。而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視覺、聽覺和感覺等多種方式進行的,如果教師為幼兒傳輸的教態是不良的,那么幼兒的理解能力也難以提升。所以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也要盡可能的放慢語速,降低音量,進而使幼兒能夠理解教師表達的意思。
結語:
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啟蒙老師,因此幼兒教師的言行都會對幼兒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在幼兒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說話語調和音量也會對幼兒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管理中為了壓制幼兒而采用大聲呵斥的方式,不僅使幼兒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同時也會影響幼兒身心的健康發育。所以教師還需要能夠認識到輕聲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實施,從而保證幼兒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小春.淺談輕聲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旬,2013 (4):141-141.
[2]沈瓊.有章可循化難為易——論南方地區普通話教學中輕聲的有效教學[J].青年與社會,2013(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