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摘要]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扭轉了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積極政策。退出巴黎協定使美國回歸保守的傳統能源政策。其背后有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原因。我國應當積極維護中美氣候合作,積極尋求全球氣候制度性權力,維護和提升中國在氣候領域的利益和訴求。
[關鍵詞]全球治理 巴黎協定 氣候政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于2017年6月1日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國際社會有必要對于美國在整體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有利于我國制定應對戰略。
一、美國氣候能源政策的發展
美國一貫利用并依托其國內政治體制,對國際法的實施加以控制。1997年克林頓政府簽署了《京都議定書》。2001年小布什政府退出了《京都議定書》。2016年奧巴馬政府推動《巴黎協定》達成。2017年特朗普政府退出。美國國內外的能源氣候政策發生了巨大轉變。特朗普在氣候政策方面的行動主要包括:命令美國環保署審查清潔電力計劃并在必要時撤銷該計劃;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并要求聯合國對協定條款進行對美國友好的修改。特朗醬政府選擇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以扭轉美國為領導的自下而上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美國通過削減財政預算回歸了傳統的能源政策,美國將在未來10年內通過出售能源資源和基礎設施、加大油氣資源的開發力度等方式獲得超過360億美元的政府收入。
二、美國氣候政策轉變背后的因素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行為看似混亂缺乏邏輯,實則是美國氣候政策周期性變化一部分,是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特性的真實寫照。首先美國既有氣候政策在缺乏兩黨政治共識,而“美國第一”的立場更會對特朗普時代全球治理權力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第二是美國氣候外交決策機制變化,總統作為政治領袖在美國內外氣候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作用極大。第三是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和美國外交目標的變化。特朗普利用對國際事務漠不關心的態度鞏固自己“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的立場。從經濟邏輯來看,特朗普政策選擇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產業利益集團的影響。相關的財政政策在提升以頁巖氣為代表的產業競爭力的同時,無疑會進一步擠壓新能源產業的成長空間,從而重塑美國的能源結構。為增加就業、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能源結構調整做準備。在退出《巴黎協定》之后美國民眾在退出全球氣候協議的行動中存在嚴重分歧,有人認為《巴黎協定》與奧巴馬政府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計劃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沖擊并嚴重影響國內就業,該報告認為即便美國達標減少碳排放全球變暖的形勢也不會有明顯好轉,這將給其他排放國家帶來“搭便車”的可能性。這些扭曲的經濟解釋直接影響了特朗普的氣候政策。
三、美國能源氣候政策的發展
從美國國內氣候治理來看,美國地方氣候治理嚴重分化,地方政府對于美國的氣候政策影響也十分巨大。因此美國氣候政策和美國地方氣候治理脫節,地方政府的作用分化日益加大,雖然以加州、紐約州為代表的州對氣候治理采取極其積極的態度,這些地方政府在區域性減排協作機制中表達自己的倡議,并建立了許多城市氣候行動網絡組織,這些組織為城市提供了政治自主權、財政資源和技術支持,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水平的行動中。從《巴黎協定》的治理效力來看,特朗普為避免承受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宣稱退出《巴黎協定》是他在外交上的試探,美國完成退約仍需要四年走完全部國際法律程序,因此國際社會從各個角度繼續推動美國繼續留在《巴黎協定》的可能性依舊存在。從全球氣候治理的結構變化來看,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南北格局”出現弱化,美國的全球環境治理領導力進一步邊緣化,發展中國家和歐盟進一步合作維持氣候治理框架的穩定。中國需要一定程度上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又能確保中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避免戰略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