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
[摘要]證券融資對產業升級具有一定推動作用,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必然選擇。故此,本文在簡要分析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概念與特征的基礎上,具體探討了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策略及其意義。
[關鍵詞]證券融資 產業選擇 特征 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金融證券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證券融資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產業選擇的科學性、恰當性決定著證券融資的效益性,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影響。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相關要求,通過優化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可實現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推動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概念與特征分析
資金赤字單位為獲得充足資金支撐自身發展,以有價證券為媒介獲取資金盈余單位資金支持的金融活動是指證券融資,在資金盈余單位與赤字單位之間形成直接的權利和義務。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是指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與基本準則,通過規定公司上市的資本運作、結構等各方面,促使特定產業能夠從金融證券市場募集充足的資本資源,滿足特定企業發展對資本資源的需求,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結構轉換能力。
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具有下述三個特征:第一,宏觀經濟體制所具備的經濟調控能力對產業結構轉換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如果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調整缺少相關的國家產業政策及調控手段予以支持,僅依靠市場機制進行調控,則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轉換。在完全的貨幣機制條件下,為更好地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需要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方針,嚴格規定金融資本運作與相應機制,將產業資源配置與進入證券市場交易的實際產業部門的資產權證進行有機結合,提升產業資本結合效率與產融結構機制的透明度,從而達到增值和獲取收益的目的。第二,產業結構轉換中資源再配置和要素流動需要經濟體制內部完善的經濟機制予以保障,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資源、要素及其他經濟原因不會造成產業結構的轉換剛性。資產證券化是企業分散創業和經營風險的必然選擇,也是產業與金融結合的機制,而資本市場效率基礎的充足條件是利用證券市場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以有限的資本帶動特定產業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極為有利。
二、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策略
(一)重視主導產業和戰略產業
目前我國儲蓄余額較大,知識可動員的資金依然有限。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應依托證券市場,以證券融資方式借助有限的資本支持特定產業的發展,如結構升級效應明顯的產業等,從而實現對資本資源的合理配置。產業選擇框架與范圍的明確是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基礎,直接影響著產業結構升級。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應依據產業比較優勢基準和產業內貿易基準,對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框架與范圍應以明確。資金盈余單位對特定產業產生證券投資的依據除了對國家產業政策的考慮外,主要是因為產業比較優勢,是對產業發展歷史、市場優勢、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的考慮,產業優勢是指該產業內各企業優勢的集合,并非是指產業的全球優勢或絕對優勢。根據證券市場準入原則,綜合分析產業內各企業的優勢,突出整個產業的發展優勢,促進資本資源通過證券市場向該產業傾斜。
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應以產業內貿易基準為依據,確定產業選擇框架和范圍,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推動那些帶動效應大與結構升級效應明顯的產業的發展。產業內貿易基準是指產業內部各類產品的交易頻度與數量,涉及產業內部各生產階段的產品。證券直接融資帶來的產業內貿易量關系著產品供求鏈,而根據產業內貿易量比較各產業優勢,選擇優勢產業進行證券融資,可利用有限的資本資源帶動產業與經濟的高速發展,提高產業結構變遷的經濟效益。政府調節是依據產業內貿易量基準形成適宜的產業選擇機制的基礎,而產業內各生產階段的關聯度影響著產業內貿易量。根據產業比較優勢基準與產業內貿易量基準,將國家產業政策與資本市場政策、產業發展趨勢等各方面作為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重要依據,有利于帶動整個產業的高速發展。
主導產業與戰略產業是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重點,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以證券融資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主導部門是產業成長的基礎條件,應符合相應客觀要求,保證主導部門發展與產業成長過程的一致。主導部門群的產生是對產業生命周期的體現,受產業間技術復雜性與關聯性的影響。將主導產業作為證券融資的主要產業,利用主導部門的擴散效應,促進產業規模的擴大,刺激其他產業部門的職能發揮,優化經濟結構,有利于刺激經濟的持續增長。戰略產業是指以創新帶動產業成長并作用于國民經濟發展的產業。創新過程決定產業興衰,創新決定著主導部門更迭和有序發展,創新是產業結構優化的保證,這也體現出創新對產業成長的推動作用。將戰略產業作為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重點,產業創新能夠推動領先產業的優先發展,提升產業的生產率。除了市場刺激與政府引導,主導部門選擇與技術創新力度、產業吸納能力直接影響著主導產業更替,關系著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是主導產業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明確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框架與范圍,以產業創新以及創新的擴散效應,擴大產業成長空間,構建用于彌補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科學機制,利用有限的資源帶動產業成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從而保障產業的協調發展。
(二)推進證券市場中的二板市場建設
證券市場是新興產業獲取資本資源的重要途徑,但證券市場中主板市場在企業上市方面的高要求,以及高標準的證券市場準入原則,影響到新興產業進入主板市場,不利于新興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實現對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利用證券融資保障產業發展,應積極推進證券市場中的二板市場建設,依據證券市場與產業優勢,合理選擇證券融資的高效產業,科學篩選新興產業,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政府對證券市場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引導作用,是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必須考慮到的因素。根據我國產業結構政策的變化,以及公司上市政策的制定,合理調整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保證國家產業政策與證券市場相配合,并將國家產業政策落到實處,控制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的變化,從而推動產業成長。
(三)加強核心企業成長與產業選擇的結合
有限的資本資源不能滿足全部產業發展對資源的需求,資本資源配置有所側重是對證券市場分散化配置資金這一特征的體現。為達到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目的,適當調整地方財政與產業政策是基礎,地方政府會從政策上向帶動效應大且有利于增加地方稅收的企業傾斜,也應遵循產業選擇優先企業標準的原則,適當減弱對地方推薦上市企業額度的控制,促進核心企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此外,強化證券市場的兼并重組中的企業選擇與產業選擇是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關鍵,需要充分考慮證券市場的各類重組事件,為證券融資選擇適宜的產業,詳細分析為擴大企業規模與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重組、為“做賬”而重組企業等不同類型的重組事件,讓企業從證券市場的兼并重組中受益,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增強證券市場產業組織優化效應,提升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與經濟的高速發展。
三、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重要意義
主導產業與戰略產業是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基本方向,根據國家相關產業與證券市場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對推動國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的目的,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合理選擇融資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有助于加強主導產業與戰略產業在國家產業體系中的地位,充分發揮證券市場的宏觀效率。單個企業的發展與產業整體素質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企業優勢是以產業優勢為支撐,產業優勢則是企業發展優勢的集合。主導產業與戰略產業的競爭優勢決定著產業整體素質,關系著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一定影響。通過利用證券融資方式與產業選擇結合,突出產業競爭優勢,加速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發揮產業后發優勢,能夠真正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促進資本經營效率的提高,實現對證券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推動產業成長并增強綜合國力。創新與創新的擴散效應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而證券融資中的產業選擇對創新連續性與產業融資跟進具有很大影響。基于產業選擇的適宜性,以證券融資支撐產業創新,增強創新的擴散效應,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根據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以及產業政策和證券市場政策的變化,以創業基金、企業債券等融資方式代替合伙人集資的融資組合,調整產業融資結構,結合多種融資方式,形成相應的融資環境,能夠為產業成長提供保障。
四、結束語
證券市場對產業擴張和產業結構升級具有推動作用,而相關的產業與證券市場政策,以及產業比較優勢基準與產業內貿易量基準是證券融資中產業選擇的重要依據,依托證券市場中的二板市場建設,重視主導產業與戰略產業在證券融資中的比重,強化企業選擇與產業選擇的結合,實現資本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為產業成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