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清

[摘要]公司制企業自產生以來,就存在著股權爭奪現象,自2015年寶萬之爭以來,萬科的銷售金額一度被中國恒大反超,發展速度減慢。本文從萬科股權爭奪問題入手,通過分析資產規模以及具體的業績指標對萬科與恒大近年的發展狀況進行對比,得出萬科股權爭奪對公司業績發展的影響及啟示。
[關鍵詞]股權爭奪 財務績效 戰略啟示
一、背景介紹
(一)房地產行業環境
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總體呈現新常態形勢,特別在房地產行業影響顯著。2014年新一輪調控政策剛剛出臺時,我國的房地產市場處于緊張狀態,房地產業投資增速明顯放緩。2015年房地產行業環境有所好轉,各地區政府開始適度放緩調控政策。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大任務,其中房地產去庫存成為重點目標,限購政策當然不再適應當時的房地產市場。經過兩年的去庫存政策實施,房地產行業環境總體有所改善,但行業融資壓力大,房企競爭激烈程度仍不容小覷。
(二)萬科集團發展歷程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剛開始的萬科從貿易起步,經營辦公設備、視頻器材的進口銷售業務,隨后積累資本,走上多元化發展道路。1988年萬科以深圳為起點進軍房地產行業,大規模向全國擴張。同時萬科公開融資,完成了萬科的公司股份制改革。1991年萬科因為多元化戰略導致集團資源分散,缺乏規模優勢,再加上房地產業資金周轉越發困難,1993年總經理王石當機立斷,放棄了多元化戰略,轉向以地產為中心的專業化發展。30年的時間,萬科已經發展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的龍頭,業務覆蓋全國東部沿海城市經濟圈以及中西部地區。
二、萬科股權爭奪問題
2017年6月9號,持續了兩年的萬科股權爭奪問題終于以中國恒大轉讓其持有的14.07%的萬科股權給深圳地鐵集團而落下帷幕。至此,加上華潤集團轉讓給深圳地鐵的15.31%萬科股權,深圳地鐵集團擁有萬科29.38%的股權,順利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回顧這場教科書式的股權爭奪,不得不說到最初的主角寶能系。寶能系是指以寶能集團為中心的一系列公司組成的資本集團,其中寶萬之爭中涉及到的前海人壽與深圳市鉅盛華實業有限公司,則是寶能系進行資本運作的核心。
2015年7月10日寶能系開始大舉買進萬科的股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寶能系持股15.04%,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隨后華潤增持,奪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12月6日寶能系再度買入萬科股票奪回第一大股東位置。同期,安邦保險加入戰局增持萬科,持股約7.01%。
2016年3月13日萬科引入深圳地鐵集團增發股票,增發完成深圳地鐵將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持股20.65%。然而,6月17日,華潤集團卻一反常態與寶能集團同時反對重組預案。至此,寶萬之爭已經持續了一年,那么萬科的股權爭奪對萬科的公司業績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在2015年的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榜單中,業績突破兩千億的有萬科、恒大、綠地三家,分別是2627億、2050億、2015億,恒大與綠地對萬科的追趕已是火燒眉毛。
三、萬科發展對比分析
2008年以來萬科一直處在房地產企業榜首,而自2015年股權爭奪問題以來,其發展速度減慢。至2016年6月30日,其競爭對手恒大集團總資產已達到9999.2億元,一舉超越了萬科集團成為國內首家萬億總資產的房地產企業,實現規模全國第一。下面就從兩個方面對萬科與恒大的發展進行對比分析。
(一)資產規模及構成
從表1和2可以看出萬科和恒大的資產規模都很大。通過兩家公司資產規模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萬科集團的資產規模在2012年時遠超恒大集團,且逐年穩定增加。但2015年恒大集團總資產達到7570億元首次超過萬科,并且近五年來增長幅度較大,發展勢頭強勁。2015年的寶萬之爭也給萬科的加速發展之路增添了一些陰霾。
(二)銷售面積及金額
2015年萬科地產的銷售金額還遠超過恒大集團,寶萬之爭發生后,2016年中國恒大不管是在流量金額還是在剔除了非權益銷售額之后的權益金額上來看,都一舉超過了當了多年老大的萬科集團。而且到2017年止,萬科集團的權益銷售額為3772.1億元,已下降到第三位,位居中國恒大和碧桂園之后。由此可見,股權的爭奪及其管理層內部的動蕩對一個公司的發展影響是致命的。
四、萬科股權爭奪對業績影響的啟示
萬科已經不是第一次面臨股權爭奪的問題,1994年萬科就因為股權分散問題遭遇了君萬之爭,而后的二十幾年萬科的股權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極大地重視。2014年萬科對公司章程進行了修改,想要改組董事會必須持有30%以上的股權,但其實這也并非很難達到。
與萬科相反,我們看到近幾年來發展日益向好的恒大集團,他的股權結構就與萬科有極大的不同。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至2016年6月30號持有恒大74.27%的股權,對公司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以至于公司的發展全權掌握在許家印手中,不會出現股權爭奪的問題。
萬科的股權爭奪與我國的法律現狀有很大的關系,萬科不像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和京東有“超級表決權”或“AB股權結構”,所以遇到寶能系的入侵,就陷入被動。因此一方面我國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法律需要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需要高度重視公司股權結構的在公司章程中的規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的維護公司股東的權益。
萬科一向的業績和經營能力還是被外界看好的,對于萬科來說,股權爭奪確實對公司業績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一點前面已經用數據進行分析,但是萬科在結束了這場股權爭奪后,其管理團隊可以輕裝上陣,更專注于企業治理和發展,萬科未來的長期發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