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詩雅
[摘要]道德風險是一個交叉性的研究對象,涉及倫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學術界對道德風險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圍繞企業為什么會產生道德風險,以及我們應如何防范道德風險。本文從道德風險的內涵出發,分析公司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表現等幾方面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方向,也為企業在應對道德風險問題時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公司 道德風險 原因 措施
一、道德風險的內涵
目前普遍認為道德風險最早起源于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其中提到了信貸問題與經濟體制,經理人員與股東利益等,指出每個人都想努力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文章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道德風險一詞,但卻暗含了道德風險是經濟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學術界研究的不斷深入,“道德風險”是由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后果時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由于道德風險在經濟社會中的普遍性,使它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
二、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
目前國際社會對道德風險的產生原因持兩種觀點,即“外生論”和“內生論”。持“外生論”觀點的學者認為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受所在區域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幾方面的影響;持“內生論”觀點的學者認為企業道德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部的原因,主要包括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員工態度等幾方面,而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公司高管的不道德行為導致了公司的道德風險。本文主要從公司高管的角度出發研究高管行為是如何導致企業道德風險的。
國內對于公司道德風險的影響一般都是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論。那么,何為委托一代理理論呢?
委托一代理理論產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起源于美國。該理論倡導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企業所有者享有剩余索取權。公司高管層主要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員構成,而經理人員就是被委托者,只負責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而由于公司內部信息的不對稱和監督不到位,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減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者采取機會主義的行為來達到自我效用最大化。顯然,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產生道德風險的原因在于代理人的利己性和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的同時存在。從道德風險層面展開理解,其本質都在于利用信息以及其他方面所具備的優勢,而有可能采取敗德行為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委托代理契約實際上是一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契約,利益相關者的多元化關系導致了交易中的道德風險層次,可以在廣義上理解或界定為企業道德風險。以這種風險的層次特征而言,可以把利益相關者與企業之間的效用沖突程度看成是企業道德風險的層次。
三、防治道德風險的措施
(一)完善企業治理機制
對企業治理機制的完善對于規范企業行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大量關于道德風險的研究都對此做過強調,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完善企業治理機制一方面要加強對獨立董事履職情況的監督,另一方面員工也要參與企業治理。根據以前學者實證研究發現,獨立董事履職情況與企業道德風險的發生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獨立董事在現代公司治理中是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加強對獨立董事履職情況的監督,使獨立董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企業道德風險治理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員工參與企業治理。在內部員工持股情況與企業道德風險的研究中,發現這兩個指標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一般情況下來說,員工參與企業治理程度越高,企業發生道德風險的幾率就越低;員工參與企業治理程度越低,企業發生道德風險的幾率就越高。所以說,員工持股對于企業道德風險有抑制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加強員工對企業行為的監督與約束。所以,要積極引導員工參與企業治理,讓員工做企業的主人。
(二)建立企業道德風險預警機制
企業道德風險的出現有可能是由外部監管的缺失所導致的,但追其根源,企業的行為選擇是道德風險產生的深層原因。而且企業道德風險的出現與內部治理以及財務狀況都存在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細化的相關性指標來建立企業道德風險的預警機制,根據各細化指標的具體變化情況對道德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從而為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并對企業行為形成外在約束力,從而降低其采取敗德行為的內在沖動。
(三)加快職業經理人市場建設
由于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管人員的行為,所以企業對高管人員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在職業經理人市場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企業一般都通過內部渠道晉升或選拔來選擇經理人或者市場上的職業經理人通過非正式渠道來獲得信息,比如通過獵頭公司或個人的人際關系等。這種做法由于缺乏監督,致使經理人本身的品質難以保證,可能會造成企業的道德風險,甚至為公司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因此,加快職業經理人市場建設勢在必行。在建設過程中,首先要著手建立信息流動平臺,為雙方都提供比較充足的信息,保證企業能夠招聘到符合條件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保證職業經理人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第二要盡可能降低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雙方的負擔。第三,要加強監督,建立職業經理人個人信息系統,對職業經理人在經營過程中的獎懲經歷、不誠信經營行為、個人品質等方面進行如實記錄,在業內公開,對其他企業進行職業經理人的選擇提供事實依據,從而降低其潛在的用人不當風險,同時也是對經理人自身行為的一種約束,引導職業經理人朝著公司的目標努力,使雙方勁往一處使,從而開創公司發展的良好局面,抑制道德風險的產生。
(四)建立完善的企業行為以及高管人員信息數據庫
信息不對稱被認為是是企業道德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可能導致高管人員的利己性行為,從而引發道德風險。針對此現象,如果社會能夠建立全面的企業信息檔案,對企業以及高管人員不誠信行為進行記錄并進行披露,作為以后求職的重要參考條件,則有可能有效的降低道德風險的發生。但目前的事實情況是雖然深交所和上交所都建立了企業誠信檔案,對上市公司的不誠信行為進行記錄,但此檔案對信息的涵蓋度遠遠不夠,僅僅包括信息公開、證券交易等方面,這僅僅是公司行為的冰山一角。所以,加快建立完善的企業行為及高管人員的信息數據庫實際上很有必要,特別要注意涵蓋面,不僅僅局限于上市公司,同時要對企業的證券交易、誠信經營以及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等其它與道德風險有關的信息進行考核與記錄。這一做法可以對企業以及高管人員形成強大的外部約束力,減少不道德行為。但是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支持,而且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配合,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要各方持續不斷配合推進。
(五)加強對企業實際控制者或經營者的監管
一般而言,為防范企業的道德風險,加強對企業的外部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外部監管不僅要施諸于企業,更要施諸于企業的實際控制者或經營者本身。針對此結論,為加強對企業實際控制者或經營者的外部監管,必須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企業實際控制者或經營者自身所擔負的責任,包括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另一方面,明確了責任之后,則需要制定合理的標準來考核企業實際控制者或經營者履行責任的狀況,加強監督,并加大懲罰力度,抑制企業管理者的敗德行為。當然,在加強對企業實際控制者或經營者的外部監管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企業自身層面的監管,雙管齊下,充分發揮外部監管的優勢。
(六)加強法律體系和道德文化建設
企業道德風險的出現不僅與企業高管產生不道德行為的利己性動機有關,同時與不道德行為產生的成本有關。不道德行為所帶來的成本最典型的兩方面就是法律懲罰和道德輿論的指責。因此,為防范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就不能忽視法律體系和道德文化的建設,加強輿論監督,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首先是加強法律建設,這是防治道德風險產生的最后一道防線。完善法律體系,使之具有針對性,能夠切實保證公司實際擁有者的利益,對職業經理人產生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懲治,使之不僅要彌補企業的不正常損失,同時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對以后的職業生涯產生不良影響。完善法律體系建設對抑制職業經理人的敗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有震懾作用。另一方面,在道德輿論建設上,要積極引導公眾的輿論傾向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一般情況下,企業的高管人員要采取機會主義行為即敗德行為時要經過兩個博弈過程,即內在博弈過程和外在博弈過程。內在博弈過程主要指高管人員的內在意識形態對敗德行為的深層驅動作用,意識形態從根本上影響著高管人員對機會主義行為的道德判斷,并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敗德行為的心理成本。由此可見,如何通過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和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以提高高管人員對道德行為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并內化為自身的意識形態,這是企業道德風險治理制度安排設計必須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國應該進一步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加強誠信教育,從根本上提高企業高管人員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的內在成本,這不僅是抑制企業道德風險、保護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重要機制,也是我國市場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七)讓聲譽機制發揮作用
同時,聲譽機制對公司高管產生道德風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管聲譽是一種表現在外部的一種信號,主要表現高管人員的內在品質。由于這種信號的可傳遞性,能使外部公眾通過這種信號來甄別高管的內在品質特征以及個體行為屬性,從而影響高管的行為策略。聲譽機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依靠社會規范或行業組織所建立的一種有利于促進行為主體重視自身聲譽,遵守誠信和職業倫理道德,減少機會主義行為的制度與規則的設計和安排。所以,發揮聲譽機制的作用來抑制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積極引導社會公眾以及企業實際擁有者等利益相關者對高管的聲譽加以重視,并作為選擇職業經理人的主要依據。這種引導可以讓高管人員更加注重自己的聲譽以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從而朝著利益相關者所期望的方向去進行公司的生產經營。
四、結論
針對上述分析,我們發現高管人員的行為與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要重視對企業內高管人員的選拔以及內外部監督等方面。對于抑制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我們要從內部和外部同時入手。一方面要完善企業治理機制、加強法律體系和道德文化輿論引導,發揮聲譽機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內外部對高管人員行為的監管,雙管齊下,抑制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