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清 河南廣播電視臺法治頻道
伴隨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網絡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新媒體應運而生,使電視媒體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及其挑戰。互聯網的發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電視媒體的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同時也節約了電視媒體的成本,減少了不必要的資金消耗。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電視媒體的技術提升,提高了節目制作的能力,優質的電視節目逐漸問世,給受眾帶來視覺盛宴,提高了受眾的審美感。而且,新媒體時代沖破了傳統電視節目時間、地點的限制,增強了節目的隨時隨地性,提高了觀眾的自由性和可選擇化。新形勢下,電視媒體要抓住大好機遇期,努力需求變革,提高電視媒體的市場占有率,擴大社會影響力,傳播社會正能量。
新形勢下電視媒體的時代境遇主要從網絡新媒體的威脅、受眾審美傾向的變化和社會責任感的驅使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新媒體成為制約電視媒體發展的重要瓶頸。新媒體實現了信息的互通有無,為廣大受眾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信息,有效滿足了受眾多元化的需求。新媒體的自由選擇性和及時交流互動性,提高了受眾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受眾的主人翁意識,能有效調動受眾的積極性。而且新媒體沖破了電視媒體時間、地點的局限,受眾可以依據自身的喜好有針對性的選擇節目內容及其觀看次數,而這是電視媒體的同步播放所不能實現的。因此,網絡新媒體的發展不斷與傳統電視媒體爭奪觀眾,導致電視媒體節目收視率不斷降低,進而影響著市場占有率。
觀眾作為電視媒體的受眾和服務對象,觀眾的喜好和輿論方向是影響電視媒體發展的指向標,為電視媒體提供了道路指引。新時期,觀眾對電視節目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既強調節目內容的高質量、高水平化,又強調節目的審美性。而且當下的電視節目同質化的趨勢嚴重,嚴重降低了節目的吸引力,不利于調動觀眾的觀看興趣與欲望。因此,電視媒體要及時依據受眾的審美和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節目的方向,創作受觀眾青睞的電視節目,提高節目質量。
電視媒體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不應該只注重節目的收視率及經濟效益,卻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拋到九霄云外。新時期,電視媒體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弘揚社會正能量,做好向上、向善的榜樣和先行軍。尤其當節目收視率不理想時,電視媒體制作人也不能降低節目質量,摻雜低俗、腐朽、虛假的信息內容,以此吸引受眾的眼球,相信這種節目的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電視媒體要在保證節目內容和質量的同時,踐行社會責任,發出最權威的聲音。
新形勢下電視媒體發展的策略主要圍繞精選節目內容、體現創意性,順應網絡媒體潮流、體現時代性和創新經營策略、體現市場性等三個方面展開。
電視節目的質量是提高節目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的關鍵因素,新形勢下電視媒體要精選節目內容,提升節目的內涵和文化水平。電視媒體要創新節目制作理念,深入挖掘節目的深度和潛在賣點,提高節目的新穎性。針對當下節目同質化嚴重的情況,電視媒體要立足優秀傳統文化,植根生活實際,選取具有教育意義、充滿正能量的題材進行節目創作,發揮電視媒體的輿論引導性和社會傳播作用,深入探析題材背后蘊含的價值意義,啟迪受眾思考,提高節目的深度。
新形勢下,各類媒體間的合作交流已成為大勢所趨,電視媒體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需求與新媒體的交流融合,進而在節目形式、傳播手段等維度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要依托新媒體的信息統計、篩選等技術的支持,洞悉受眾感興趣的話題,為節目制作提供導向,進而創作出受觀眾喜愛的、針對性強的節目,提高節目的權威性、說服力。同時,借助網絡新媒體線上互動的支撐,提高電視節目的互動性,激發觀眾的興趣與熱情,提高觀眾的參與感,進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傳統電視媒體中觀眾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觀眾獲得何種消息、觀看何種節目,其主動權掌握在電視節目制作者手中,觀眾毫無發言權可言。新形勢下,電視媒體要創新經營策略,以觀眾的興趣和喜好為切入點,對觀眾進行準確定位、認真分析,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提高節目的吸引力。同時,電視媒體要以市場為導向,依據不同人群的特征創作多元化的節目形式,以最大程度滿足大眾需求。而且依據不同人群的休息時間合理安排電視節目的播放時間,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伴隨網絡新媒體時代的普及化,電視媒體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遭受著發展瓶頸。電視媒體要樹立長遠眼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達成新媒體發展的快車,積極需求節目創新,樹立社會責任感,提高節目收視率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