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時報》3月29日文章,原題:印度并未通過強軍與中國較量隨著中國繼續崛起,亞洲及世界都在忙著搞平衡。中國的鄰居和對手當中,似乎沒幾個愿意或準備應對中國的挑戰。東南亞國家對于靠近中國的好處存在分歧,澳大利亞同樣出現內部分裂,歐洲太遠,美國似乎已“向內看”……只有一個國家——印度,不斷自信地表示:新德里將在未來幾十年尋求平衡中國。沒有哪個國家像印度那樣把此類情緒表達得如此響亮。
但不幸的是,印度的行動(與言辭)迥然不同。其外交人員和戰略家們仍在猶豫:平衡或遏制中國是否應作為印度的戰略目標。更重要的是,印政府沒錢支持軍隊應對中國崛起所需的資金。印度缺錢,軍隊也跟著“挨餓”。
盡管印度現在與美國走得更近,但仍不愿擁抱全面盟友關系。同時,印度和1962年一樣沒有軟化對華態度,它引領反對“一帶一路”倡議,試圖阻止中國滲透其鄰居。考慮到印度吃緊的財政,節約可以理解。但撥給軍方的資金是在21世紀維持一支19世紀的軍隊。印度軍隊人數太多,武器裝備卻不足。印高官稱印度國防預算只夠發軍餉。超過2/3的陸軍裝備“老舊”,空軍編制不完備,海軍急缺潛艇——中國有70艘,印度才15艘(原文如此),且許多非常陳舊。
如果印度放棄平衡中國的所有企圖,轉而集中力量成為中產階層占主導的國家,這也能讓人理解。至少向內看的印度會停止對華強硬言辭。但(事實)恰恰相反,印度清楚地表明,打算在周邊、海上和世界舞臺上挑戰中國。沒人會認為“大嗓門卻拿著小棒”是極好的戰略?!?/p>
(作者米希爾·沙瑪,傳文譯)
環球時報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