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特派記者 韓碩 葉琦

3月26日到29日,為期4天的第五十五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在意大利博洛尼亞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中國首次作為主賓國參加書展。以紅色為底色,以中國女孩與熊貓共同閱讀為主形象的圓形logo出現在各種主要活動中。作為主賓國,中國展商此次獲得了總面積900平方米的展區。由曹文軒、安武林、梅子涵、秦文君、朱成梁、熊亮等50位中國兒童作家插畫家參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信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近百家中國出版單位近300位出版人赴意參展。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出版業發展迅猛。中國少兒出版業年均出版圖書4萬種,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國際交流合作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本屆中國主賓國活動是中國在海外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少兒出版領域的國際交流活動。
中國首次作為主賓國參展
始創于1964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兒童書展是國際上最重要、最專業的兒童圖書出版和多媒體技術交流國際性活動,為兒童圖書出版業帶來高水準和專業化的業界最新動態。展會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童書出版商、版權代理公司、印制公司、插畫師、童書作家等與兒童出版相關的從業者參與交流、洽談合作。
本屆書展,中國展區的參展圖書共近4000種、5000多冊,主要為中國原創兒童圖書作品,外語版圖書占比超過40%。包括曹文軒的《草房子》《青銅葵花》、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全傳》、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黑焰》、梅子涵的《綠光芒》等中國原創兒童圖書在書展上與讀者見面,內容涵蓋繪本、兒童文學、少兒科普、傳統歷史、卡通漫畫、啟蒙益智等,代表了當代中國童書的創作實力與原創精神。
展會期間,“中國主賓國原創插畫展”“東方書韻——中國古代插畫藝術展”“中國原創少兒精品圖書展”“中國兒童原創圖畫書展”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接二連三呈現,以中國作品展現中國童書出版業的專業面貌。在“原創插畫展”上,30位中國插畫家的150幅作品及相關插畫原書作品深受大家喜歡,這批作品是從近千幅插畫作品中挑選而來的,既有中國元素,又有國際表達。
談到中國首次以主賓國身份參加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活動,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認為,這標志著中國在國際童書領域由看客向主賓的轉變,同時是我國少兒出版從以借鑒引用為主向“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互動的轉變。出版大亨麥克米倫(美國)童書出版集團總裁喬納森·雅戈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多年來,中國一直認真對待兒童書籍的出版,在國際出版市場上的地位和重量越來越明顯。中國正在挖掘出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有想象力的創作者。”
中外合作童書越來越多
在博洛尼亞展覽中心的26號主賓國展臺內,童書展區、文化展區、活動區、接待區內人頭攢動,不少觀眾在參展前仔細翻閱書籍,前來洽談版權的出版商絡繹不絕,座談會、簽約會為紅白相間的中國風展區攢足了人氣。
書展上,《環球時報》記者碰上了一位來自愛爾蘭的出版編輯,同時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告訴記者,“閱讀和旅游都有異曲同工的美妙,孩子不會封閉在一個空間里,這樣他看待世界和與人交往的心態會更寬容、靈活。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可以更多閱讀來自各國的優秀書籍。她們很喜歡讀中國的故事,因為能超越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文明。”
漢克是一位德國童書出版商。他流連于中國展臺,認真翻閱童書,不時咨詢工作人員。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與一些中國展商和創作者交流后他發現,自己即使在出版行業里,還是不夠了解中國的情況。有了這些來自中國的兒童書籍和最新動態,就不會停留在過去的、慣性的和臆想的一個世界里。“我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交流,并且希望找到中國伙伴展開合作”。
目前中國的童書市場以每年10%-15%的比例增長。中國童書的巨大市場也是外國展商和零售商近年來看重和競爭的重點。很多外國圖書網站如今會在中國的春節等節日推出促銷活動,有些甚至需要再版來滿足讀者的需要。本次主賓國展區特別設立中國原創少兒精品圖書展,集中展示中國原創少兒精品圖書的輸出成果。入選的108部作品涉及22個語種,28個輸出國家,代表了中國原創童書“走出去”的成果。
不過,文化差異一直是世界童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英國最受歡迎的書不一定在中國受歡迎;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書在美國也可能無人問津。倡導中外合作是這屆展會經常能夠聽到的議題,中外合作的作品近年來也越來越多走進大家視野。比如,中國作家薛濤與俄羅斯插畫家安娜斯塔西亞合作了《河對岸》;中國繪本畫家熊亮與瑞典作家伊愛娃合作完成《與沙漠巨貓相遇》;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與巴西插畫家、作家羅杰·米羅合作的繪本《羽毛》更是享譽世界。
喬納森·雅戈德強調,加強跨文化合作非常重要。他認為,一些基本的情感,各種文化都是相通的,尤其是對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像表達友誼、戰勝、失敗等主題的故事就比較容易跨越文化差異,很容易引起共鳴。
談到年輕兒童文學作家的發展,曹文軒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很多新一代年輕人面臨著漫無節制地強調想象力的問題,而忽略了寫實,“與世界兒童文學相比,中國的兒童文學確實曾經存在著想象力不足的情況,但這一事實在近20年間已經被打破。讀者在意的是作家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以及高超的現實主義手法,對于一個作家來講,對歷史的記憶和對當下的記憶是一種比想象力更寶貴的品質。”
紙質書仍是童書主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童書版權交易與展覽會,博洛尼亞書展涉及童書、影視、多媒體產品等內容產業的方方面面,是連接出版業與多媒體、內容授權產業的重要橋梁。數字內容是2018年博洛尼亞書展的一大亮點,展會為影視制作人、動畫工作室和多媒體藝術家提供了專門的展示區域,同時設置大量的數字產業論壇、獎項、交易會等。數字區新增設的有聲書區域今年異常火爆,讀者在此可以得到包括美國、德國等有聲書產品的先進體驗。展會期間,很多出版商都對有聲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創新趨勢很感興趣,有聲書區域內的多場討論會和論壇深受歡迎。
雖然有聲書、電子書風靡一時,但多名童書作者及出版人均表示,在童書領域,電子書尚無法取代紙質書,至少目前未看到跡象。喬納森·雅戈德表示,幼兒圖書的數字化推進較慢,對于兒童來說,看得見、摸得著的紙質書的體驗是無法替代的。比利時作家和兒童文學專家、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瓦力·德·鄧肯認為,紙質版的兒童讀物仍然是主流,兒童圖書出版商仍需要繼續紙質書的投資和出版。
此外,長期以來,翻譯引進優秀童書是中國市場一貫的做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翻譯造成的語言和閱讀習慣的差異也減弱了閱讀的吸引力。比如,一個漢字可以代表幾個英文單詞甚至是短語,中文文本會比英文文本簡潔得多,如何既忠于原意,又給讀者以最合適的方式呈現出來,要下一番功夫。鄧肯指出,中國出版業需要投資的重點是優秀的翻譯人才。為翻譯人員提供專業的語言培訓很重要。▲
環球時報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