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17)”,對國內285個城市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排名。前十名依次為:東莞、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金華、蘇州、溫州、邢臺、長沙。課題組認為,政商關系在中國的重要性體現在三方面: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就是重構政商關系的過程;改善政商關系才能促進地區發展;政商關系影響官員和商人的切身利益。
早在兩年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時就指出,新型政商關系,概括起來就是“親”“清”兩個字。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實踐也表明,如何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已成為當前的緊迫問題。人民大學課題組結合國內外政商關系的理論文獻和評價實踐,從“親”“清”兩個方面入手,創建了一套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評價體系,這為客觀評價和監督各地方的政商關系,可謂有破題意義。
在“親”的方面,課題組重點關注三個一級指標,分別是政府對企業的關心(10%)、政府為企業提供的各類服務(40%),政府降低企業稅費負擔(10%)。在“清”的方面,課題組設立了兩個一級指標,分別是政府廉潔(10%)和政府透明(30%)。
“親”“清”要落實為可衡量指標,更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比如省市領導到企業公開視察的次數以及與企業家座談的次數,比如政府在基礎設施服務上企業的滿意度,等等。該研究還引入“百度腐敗指數”,即腐敗新聞條數占新聞總條數的比重,為輿論反腐提供了量化指標。
“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17)”當然還需要不斷完善,但就其發布的初步結果,我們不妨作以下觀察:
首先,該研究表明,越是經濟發達、市場經濟成熟完善的地區,政商關系越呈現良性互動關系。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北京、邢臺為北方城市外,其他均為南方城市。從區域來看,華東地區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表現最佳,其次是華北、華南,三地都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西南、西北地區則表現落后。從收入上看,政商關系越健康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越高。這就是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其次,研究還表明,良性的政商關系還要求政府積極有所為。上海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在全國城市排名第一,浙江則在各省中排名第一。這說明,江浙地區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施政方式、精細化管理模式以及對企業細致入微的服務方式,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對待一位從外地遷入上海的客商,稅務部門會主動上門聯絡,提供各項服務,企業界感慨:過去是企業請官員,現在反過來了。
這提出了一個新課題:什么是服務型政府?政府除了完善各項制度法規,保障政策穩定之外,其主要職能就是服務,服務企業,服務納稅人。過往的管理型政府,導致政府職能無限膨脹,許多事“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而服務型政府則要求政府職能是有限的,政府要還權于社會、還權于市場,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場和個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情上,即提供維護性公共服務和社會性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等,還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打造等。服務型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和官員必須樹立“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利本位”的思想,即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的讓渡,政府為人民服務是天職,人民的利益至上,政府必須全心全意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是服務,就必須講求服務效率。對納稅人辦事,講究多少個工作日完成,對企業而言,則要實現政府服務的“三通辦”,“一窗通辦、區域通辦、一端通辦”,讓群眾享受“跑一趟,辦完多件事”的優質政府服務,在服務內容和程序上,多些“干貨”,少些“意義”“重要性”的空話。
維系“親”“清”政商關系很難嗎?事實證明,只要政府端正自己的位置,打造好服務型政府,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良性的政商關系、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就不愁建立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