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果
排毒,對于我們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出現下面的問題,就要考慮采取排毒清體的措施了。
如果你排便間隔時間多于3天,你可能患上了便秘。按照癥狀不同,便秘可分為習慣性便秘和偶發性便秘兩種類型。大腸形成糞便,并控制排便,是人體向外排出毒素的主要通道之一。如果毒存體內,會影響脾胃的運行,造成大腸的傳導失常,導致腸道不通而發生便秘。長期便秘,糞便不能及時排出,會產生大量毒素堆積,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會繼發腸胃不適、口臭、色斑等其他癥狀,導致人體器官功能減弱,抵抗力下降。
如果你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或體重指數[體重(千克)/體表面積(平方米)]大于24,就屬于肥胖了。肥胖是一種營養過剩的疾病,如果長期過量食用高脂、高熱量食品,體內毒素就會滋生,造成機體失衡,引發肥胖。患者除體弱無力、行動不便、動作時氣喘、心悸、怕熱多汗或腰痛、下肢關節疼痛等癥狀外,大多有糖、脂肪、水等物質代謝和內分泌方面的異常。
內分泌發生變化、長期口服避孕藥、肝臟疾患、腫瘤、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都是黃褐斑發生的原因。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有嬌好的容顏,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你的臉上出現了黃褐或淡黑色斑片,那一片片呈地圖狀或蝴蝶狀的斑片,使肌膚失去了原有的水嫩光澤。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各種毒素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隨著血液循環危及全身;而當排出受阻時,又會通過皮膚向外滲溢,使皮膚變得粗糙,出現痤瘡。此外,微量元素缺乏,精神緊張,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都是痤瘡的誘因。所以我們不能只注意“面子”上的功夫,而忽視了體內的“環保”。
口臭是指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癥狀,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這些東西長期淤積在體內排不出去就變成了毒素。貪食辛辣食物或暴飲暴食,疲勞過度,感邪熱,虛火郁結,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齲齒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氣不清爽。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膚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無法解決的毒素。外界的刺激、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以及內分泌障礙等使皮膚的這種功能減弱就會引發搔癢。
是由飲食沒有節制,脾胃虛弱、勞逸過度所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形成一種毒存體內、氣血不通的癥狀。
指腸道對刺激有過度的反應或有反常現象出現,致使血流滯緩,排毒管道不通暢,多種毒素留存體內。主要特征是腹部不適或腹痛、腹脹、腹瀉、便秘。
多是由消化系統疾病、腸胃功能紊亂、精神緊張,或是環境中的各種物理、化學物質刺激所引起的皮膚炎癥性反應性疾病,它也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過多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內造成的。
那么哪些癥狀是身體開啟了防御模式,幫你抵御“外敵”呢?
腹瀉是腸道給人體發出的信號,告訴你 “不友好的毒素”或食物正在傷害腸胃。而腹瀉能幫助身體排出這些“毒素”,避免其繼續傷害身體。
因此,不建議一出現腹瀉就馬上用藥,濫用藥物不僅阻礙毒素排出,還可能掩蓋真實病情,延誤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腹瀉嚴重、大便帶血、腹部痙攣性疼痛,或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癥狀,應該立即就醫。
一發燒就吃退燒藥?別急。先讓發燒起點作用:發燒能“激活”免疫系統,增加免疫系統中白細胞的活性,促進抗體生成,提升免疫系統的“戰斗力”。身體發熱時,體溫超過了致病菌適宜生長的溫度,能“烤死”體內的致病菌,起到抑菌作用。如果發燒的癥狀讓你很難受,你可以這樣處理:
體溫< 38.5℃,不需服用退燒藥,可喝適量的溫開水或口服補液鹽,同時采用物理降溫。體溫>38.5℃,可酌情用退燒藥,來緩解發燒引起的煩躁和不適感。
需要注意的是,服藥后高熱3天不退,或持續低熱、精神狀態不佳,則可能預示著身體存在某些嚴重問題,比如自身免疫疾病、腫瘤、感染等,需及時就醫。
止咳水、止咳糖漿是很多人居家旅行常備的藥品。但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咳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內的有害物質,保持其清潔和通暢。一咳嗽就急著服止咳藥,不利于痰液或異物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咳嗽時最該做的,是看看有沒有咯痰等伴隨癥狀。在無其他癥狀時,無痰的劇烈干咳,可服用右美沙芬止咳;如果咳嗽且咯痰,可用氨溴索等藥物化痰止咳。
咳嗽出現的時機比較特殊,或伴隨其他癥狀,如一躺下就咳嗽的胃食管反流,睡到一半突然胸悶、喘不上氣、咳嗽的心臟病,以及超過3周的咳嗽,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哈欠除了“傳染”他人還有什么用?答案是:它能讓你的大腦稍事休息。哈欠的深呼吸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中的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精力更加充沛,消除困倦感。
困倦的時候哈欠不斷,就是大腦在提醒你它累了,需要睡眠休息。當長時間伏案工作時,不妨伸伸懶腰,將頭后仰,打一個大哈欠,去除困倦感。臨床發現,大約70%~80%的缺血性卒中病人在發病前一周左右,會因大腦缺血、缺氧而頻頻出現打哈欠的現象。
有心腦血管病史者或老年人,如果不明原因頻繁打哈欠,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嘔吐時,胃內容物不受控制的嘔出,讓人很不舒服。暴飲暴食,或吃過有毒物質,以及過冷、過熱等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引起惡心嘔吐。這是胃腸道為了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把對胃的刺激減到最小,并防止病菌入侵、調節生理功能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不過,有幾種嘔吐比較特殊,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嘔吐伴有胃脹,多為進食過量而導致的消化不良,可以適當服促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片。
若經常干嘔,排除胃腸道疾病,要考慮是否患有咽炎,盡早到耳鼻喉科就診。
噴射狀嘔吐,或嘔吐反復發作,伴有腹痛、發燒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
眼淚是一種弱酸性的液體,除98.2%的水以外,還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物質,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流淚時,淚液能沖走灰塵等異物,保護角膜和結膜不受損傷;而溶菌酶能在5~10分鐘內殺滅90%~95%的細菌。
我們可以把流鼻血看作是機體自我“去火”的一種方式。當人們飲水減少、辛辣食物吃得過多,以及環境干燥、體內“上火”時,機體就常常自行選擇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時大可不必擔心,它會在短時間內自行終止。但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鼻血依然不止就應當及早檢查。這時,你可以前傾身體、順其自流,用紙巾輕輕吸去流出的鼻血。量較大時,可捏緊鼻翼柔軟處幾分鐘,或舉起流血鼻孔的對側手臂幫助止血。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時應立即就醫,這往往是體內血管硬化、血壓過高等疾病引起的。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