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新華社社評指出,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和最重大歷史貢獻,就是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力憲法保障;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體現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領導體制的制度安排,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筑牢堅實的政治根基、組織根基。
建立健全新時代中國金融監管體系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該方案提出,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此次有關銀監會和保監會“兩會合并”的機構改革方案,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改革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重要決策部署。對于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弊端,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作用。
易綱當選新一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大會經投票表決,決定易綱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記者表示:“我的心情是平靜和莊重的,使命是非常神圣和光榮的,我一定按照宣誓的誓詞來做好工作。”談及當選行長之后的最緊要任務,易綱回應,主要任務就是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推動金融改革和開放,保持整個金融業的穩定。他還表示,今年金融改革開放還會有一些新舉措。
一季度經濟起步向好
新年開局,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齊齊發力,投資、消費、出口數據表現均超預期。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1至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創下6個月以來新高;消費同比增長9.7%,較上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稍早海關公布的2月份出口數據大幅增長44.5%,增速創下3年來新高。
2月份CPI同比上漲2.9% PPI同比上漲3.7%
國家統計局3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9%,環比上漲1.2%。1至2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2%。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3.7%,環比下降0.1%。
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7萬億元
據人民銀行數據,初步統計,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828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02萬億元,同比少增118億元。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72.91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6個百分點。
銀監會下調撥備紅線撥備覆蓋率最低120%
銀監會近期下發了《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明確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至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至2.5%。此次《通知》下發后,銀監會撥備覆蓋率及撥貸比監管“紅線”將整體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