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 目的 護理干預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低血糖的應用評價。方法 選擇該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0月間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為觀察組提供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為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評價兩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家長滿意率、新生兒出生后不同時段血糖變化。結果 觀察組43例新生兒中,發生低血糖例數2例(4.65%),對照組43例新生兒中,發生低血糖例數10例(23.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421,P<0.05)。觀察組新生兒出生后1、2、3 h血糖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46、10.590、8.186,P<0.05)。觀察組新生兒家長對護理服務主訴非常滿意率32例(74.42%),高于對照組21例(48.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835,P<0.05)。結論 護士為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提供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低血糖發生。
[關鍵詞] 護理;妊娠期;糖尿病;低血糖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092-02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可劃分為妊娠期中確診及妊娠前確診的糖尿病2種類型(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才發生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大部分GDM患者糖代謝可在產后恢復正常,但該類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隨之提高[1-2]。因GDM患者臨床經過復雜,隨著病情進展,母嬰可同時存在風險,臨床應高度重視,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改善分娩結局。GDM病因指隨著孕周增加,胎兒對營養物質需求逐步上升,而胎兒向母體獲取能量的唯一來源是從胎盤中獲取葡萄糖,相較于正常健康女性而言,GDM孕婦血漿葡萄糖水平是相對較低的,空腹血糖可下降10%左右,易發生低血糖及酮癥酸中毒,可能對妊娠結局造成影響[3]。文章選擇該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0月間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分析護理干預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低血糖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9例、女14例;自然分娩20例、剖宮產23例;孕周38~41周,平均為(39.4±0.4)周;出生時體重范圍在3~4 kg,平均為(3.5±0.2)kg。對照組:男31例、女12例;自然分娩22例、剖宮產21例;孕周38~41周,平均為(39.0±0.3)周;出生時體重范圍在3~4 kg,平均為(3.8±0.1)kg。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納入兩組新生兒家長各43例。
入組標準:研究取得所有新生兒家長同意;患兒母親均患有GDM;均為足月單胎出生新生兒;新生兒出生時Apgar評分均>8分。
排除標準:需排除出生時即伴有低血糖的新生兒。
1.2 方法
觀察組:①分娩前護理: 監測母體血糖值,做好護理記錄,為其制定飲食計劃,強調飲食應堅持高蛋白、低脂、低糖、高纖維素原則,確保母體營養需求,積極控制患者血糖穩定。告知適當運動的必要性,指導孕婦堅持有氧運動。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為患者介紹可能出現的分娩后并發癥情況,提供心理疏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告知維持平和情緒對降低機體應激反應的作用。對于符合條件者,可鼓勵家屬陪產,醫師綜合考慮,為孕婦選擇最適宜的分娩方式,盡可能降低分娩風險。護士對胎兒宮內發育情況進行監測,監測胎兒心率情況。②分娩后護理:分娩后監測新生兒及目前血糖值,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為產婦提供知識宣教,提供新生兒護理知識教育,增加新生兒與母親接觸時間。③新生兒護理:出生后立即進行全面檢查,做好皮膚、臍帶護理,關注患兒呼吸狀態,在母乳喂養基礎上,出生后30 min給予葡萄糖溶液100 mL,濃度為10%;間隔2 h喂葡萄糖溶液1次。做好新生兒皮膚保暖工作[4-5]。
對照組:常規護理,如新生兒出生后0.5 h喂10%葡萄糖溶液,15~20 mL/次;每隔2 h喂食1次。
1.3 觀察指標
新生兒低血糖的診斷標準:出生后3 h內,新生兒多次測量血糖值低于1.7 mmol/L;出生3 h后,多次測量血糖值低于2 mmol/L[6]。科室采用自制調查問卷了解新生兒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率,觀察項目包括服務態度、健康宣教、喂養干預、血糖監測,每個項目后有4個選項,以選項最多者作為問卷最終結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估兩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
觀察組43例新生兒中,發生低血糖例數2例(4.65%),對照組43例新生兒中,發生低血糖例數10例(23.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421,P<0.05)。
2.2 評估兩組新生兒出生后不同時間段血糖變化
觀察組新生兒出生后1、2、3 h血糖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評估兩組新生兒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率評價
觀察組新生兒家長對護理服務主訴非常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GDM患者血糖水平高,胎兒通過胎盤攝取大量葡萄糖,可刺激胎兒胰島B細胞增生,增加胰島素分泌量,導致高胰島素血癥出現;而胎兒出生后無法從母體獲得葡萄糖,合并高胰島素血癥情況下容易發生低血糖。此外因新生兒肝糖原儲存量下降,出生后需消耗大量肝糖原,且剛出生時新生兒吮奶量較少,體內肝糖原處于迅速下降狀態[7]。新生兒一旦發生持續低血糖狀態,會影響新生兒腦部細胞代謝情況,可能導致遠期腦損傷;因此針對新生兒低血糖情況加強預防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結果表明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4.65%,低于對照組23.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出生后1、2、3 h血糖值、新生兒家長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發現,護士為觀察組新生兒及母親提供分娩前、分娩后預防性護理干預,分娩前積極監測胎兒宮內情況、為新生兒母親提供飲食指導、運動干預,分娩前積極控制高血糖狀態。胎兒出生后加強動態血糖監測,掌握新生兒血糖值變化,出生后短時間內進行開奶,半小時內為新生兒喂食葡萄糖溶液[8]。新生兒口服葡萄糖后迅速被消化道吸收,控制血糖穩定同時可刺激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同時加強新生兒保暖護理,減少熱量消耗,維持血糖穩定狀態。
綜上所述,護士為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提供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低血糖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清燕,戴紅燕,鄭雅琴,等.強化護理干預模式對GDM母嬰并發癥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3):416-418.
[2] 李麗,張斌,丁焱,等.妊娠期糖尿病專科實踐模式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5):535-539.
[3] 張莉,孫冬梅,周娟,等.全程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6,16(3):18-21.
[4] 王厚玲.個性化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2):1739-1742.
[5] 徐煒.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兒圍產期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2):177-178.
[6] 胡波,馬腹嬋.健康教育及飲食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24(7):490-493.
[7] 丘銀霞,張雪玲.全方位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12):1745-1746.
[8] 陳梅,丁炎明,劉霞,等."一病一品"項目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實踐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158-162.
(收稿日期: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