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淋
[摘要] 目的 該次實驗將針對膽石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效的提高了治療效果。方法 該次實驗選取了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該院就診的80例膽石癥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實驗組則優化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并對比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并發癥方面,實驗組的發生率為2.5%,對照組則為10.0%,即實驗組的安全性更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膽石癥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室護理對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顯著, 進一步提高治療有效性,值得在臨床過程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糖尿病;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室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144-02
糖年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疾病,是因為胰島素功能失常或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機體血糖過高引起的代謝障礙。對于需要手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尤其術后切口的感染預防尤為關鍵。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是因為糖尿病導致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術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時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水從細胞內滲出;而葡萄糖從尿中排出,形成滲透性利尿,通過尿液排出過多的水分和電解質,從而細胞內、外都可能發生脫水,機體消滅細菌的能力降低,高血糖降低細胞運輸氧到組織的能力,最后導致術后切口的感染。目前,對于糖尿病仍無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平穩患者的血糖能夠有效避免發生糖尿病并發癥,而且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1]。
膽石癥屬于多發性疾病之一,且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是,針對膽石癥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手術的耐受力有所下降,且傷口愈合難度大,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差。為了防止患者出現相關癥,提高治療有效性,加強手術室護理具有重要意義[2]。在手術過程中的耐受程度更低,且術后患者傷口感染風險更大。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預防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情況的發生。該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就診患者80例,旨在探討手術室護理對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80例,其中女46例,男34例,年齡12~79歲,平均(48.26±15.75)歲。患者具有完善的病史資料,手術中有內固定物植入。
1.2 切口感染的標準
①體溫≥38°,手術切口出現紅、熱、痛、腫,或切口出現膿性分泌物;②切口腫脹或自然裂開,切口打開、穿刺或深部引流有膿性分泌物;③對引流物或表面分泌物進行實驗室細菌培養,結果陽性;④實驗室血象檢查血沉加快、白細胞計數升高。如果具備上述①、②、③中一條,即可診斷為切口感染。
1.3 方法
對照組按照正常的護理干預方法日常護理,觀察患者血糖水平,并對手術切口進行優化護理。實驗組則優化手術室干預。①做好糖尿病患者術前訪視,做好術前充分了解,手術室護理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安全、簡單的治療手段,保障糖尿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安全度過。手術前一日到病房訪視,觀察患者的切口周圍皮膚營養狀態,患者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情況,患者的自身免疫狀態,特別要注意患者的皮膚,根據醫生的指示來做準備工作[3],術前協助患者增強自身營養,做好皮膚保護注意事項的指導。控制好手術期間血糖的目標,術前: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術中:血糖5.0~11.0 mmol/L。術后:重癥監護:血糖7.8~10.0 mmol/L,中小手術后: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
②做好患者手術敷料、器械的嚴格滅菌消毒,在器械護士術中操作完全嚴格無菌操作,術中所用的所有一次性物品,開啟方法做到嚴格無菌,手術期間減少術間人員走動,術前做好術間菌落數的培養監測,做好每臺手術的自凈時間,嚴格要求術中學生參與手術,在手術過程中,要對使用頻率低的器械進行消毒,以免發生灰塵污染[4]。參與手術的臺上人員在刷手過程中嚴格按照外科刷手順序操作,刷手后入術間再次消毒液噴手,助手消毒范圍足夠大,消毒方法要準確。③手術巡回,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完美配合,最大限度減少手術時間,給患者造成意外傷害減到最低。術后做好健康指導,健康教育:早期活動和正確有效的肺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消化道手術后低血糖反應的自我觀察要點。消化道術后過渡時期的飲食控制。
1.4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顯效指患者X片檢查無結石,且傷口愈合度較好;有效指患者傷口有所愈合,但腹部仍有疼痛感,血糖得到了較好的控制;無效指傷口愈合緩慢,且受到并發癥的嚴重影響。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100%。此外,在并發癥的統計上,主要針對傷口感染、低血糖和電解質紊亂進行比較。
1.5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實驗組的發生率為2.50%,對照組則為10.00%,即實驗組的安全性更高,見表2。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實驗組FBG、HbA1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論
膽石癥多發于成年人,且發病原因較多,糖尿病則是引起該疾病的原因之一。因此,膽石癥合并糖尿病史常見的情況之一,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改善病情。一般情況下,膽石癥患者在臨床上無明顯表現,在體檢的過程中則被查明。該次實驗,通過加強手術室護理干預進一步提高護理有效性,為患者病情的好轉提供了保障[5]。
從實踐過程中看,患者處于手術環節中多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為患者介紹手術情況、手術醫師的經驗等,有利于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與此同時,在手術后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的監護,特別是在更換敷料的時候需要觀察切口的恢復程度,防止傷口感染,并堅持無菌操作的流程[6]。
在護理期間,需要對T管引流液的性質及其情況進行關注,防止由于留置管引發的不良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從并發癥角度看,主要表現為3個方面的情況,即心血管并發癥、出血和肺部并發癥,需要護理人員觀察患者術后各項指標的恢復情況,以及血糖穩定程度。此外,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康復治療環境具有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膽石癥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加強綜合護理護理干預手段,對糖尿病患者預防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提高病人的術后康復有較好的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 子沈麗.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與分析[J].中國當代醫學,2005,3(8):86-87.
[2] 盧海芹.手術室內護理對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防治[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69-170.
[3] 黃潔婷,李衛伶.循證護理在合并糖尿病病人術后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1216-1217.
[4] 王玉紅.手術室護理管理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醫療,2013,32(3):137,139
[5] 宋軍君.手術室護理在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預防中的臨床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16):123-124.
[6] 王佳偉.手術室內護理對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預防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68-170.
(收稿日期: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