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蜀 陳庚 張麗華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討糖尿病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壓的護理,以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依。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壓護理方式應用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全面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取得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低血壓控制效果也要高于對照組,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時采取全面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降低早期低血壓發生率,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糖尿病腎衰竭;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壓;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b)-0116-02
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而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并發癥之一,臨床上對該項疾病進行治療也主要是采取血液透析方式,但是在該種治療方式下也非常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有效血容量不斷減少、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因素等方面[1]。在早期階段,對患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極大地減少低血壓發生率。基于此,該文結合該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間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衰竭患者,對其實施早期低血壓護理措施所取得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壓護理方式應用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患者男女分配比例為26:14,年齡介于40~76歲之間,(56.8±6.5)歲為患者平均年齡;對照組中患者男女分配比例為24:16,年齡介于43~78歲之間,(58.4±6.9)歲為患者平均年齡。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該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日常監測患者血壓并記錄變化情況,同時從飲食的角度,減少患者鈉鹽攝入,以此實現血壓的控制,針對開始出現低血壓的患者也及時說明日常注意事項,并遵照醫囑及時進行治療,實現對低血壓的控制[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血泵速度護理、飲食護理、藥物護理和透析護理,對這些護理措施進行實際應用時,也要結合患者身體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應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低血壓控制效果。針對護理滿意度主要采取該院自制的患者護理評價表,從醫護人員護理態度、低血壓知識講解詳細程度、醫護人員監測情況等角度出發,總共設置了10項內容,總分為100分。評價標準為:>90分為非常滿意,80~60為滿意,<60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0[3]。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出現的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后低血壓發生情況比較
在實施護理之前,觀察組和對照組中出現低血壓情況的患者發生率分別為85.0%和90.0%,在護理干預以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低血壓發生情況得到明顯的好轉,發生率分別降至20.0%和52.5%,從側面上也反映出觀察組患者所取得的護理效果要高于對照組,對實施護理后兩組患者組間差異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的滿意度進行比較,觀察組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總滿意度分別為95.0%和65.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臨床較為常見疾病之一,糖尿病腎病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現階段,臨床上對該項疾病進行治療主要依賴于血液透析,然而在這一治療方式下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情況,作為血液透析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患者發生率介于20%~30%之間[4]。原因也主要體現在飲食控制不夠嚴格、脫水導致血糖下降、體重增長等。盡管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較容易出現低血壓,但是只要及早進行觀察和實施全面護理,就可以有效預防該種情況發生。
對糖尿病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壓進行全面護理,所包括的內容有:①心理護理。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所存在的壓力就已經很大,若是發現出現低血壓并發癥,則會加劇患者懼怕心理,這時候就需要醫護人員在透析治療過程中告知患者若是出現不舒服的地方需要及時告知,同時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了解到自身身體狀況和進行控制、治療的重要性,進而提高患者依從性。②控制血泵速度。在初始階段,需要對血液透析動脈血引出速度進行控制在60~80 mL/min,然后再開始慢慢引血。開始進行血液透析時,也要給患者補充足夠的預充液,每一次透析時體外循環血量控制在200~250 mL之間,在這過程中需要對患者血壓情況進行密切監控。③鈉鹽、水分攝入控制。對患者干體質量進行科學評估,并根據患者病情和營養變化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避免患者出現脫水過多情況,引起低血壓。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進行透析治療期間,每天體重增加不得>1 kg,也可以選擇生物生物相容性比較好的透析器,進一步降低低血壓情況發生。④用藥控制。嚴格遵照醫囑服用相關降壓藥物,并且囑咐患者在透析之前不得服用。⑤合理飲食患者進餐可以選擇在透析前30 min進行,并準備餅干、糖類等食物,以便于透析過程血流量不斷增加,使得回心血量減少,最后誘發低血壓。⑥有效監測。患者透析時每隔5~10 min的就需要對血壓監測1次,每隔30~60 min就需要對患者脈搏、血壓進行監測,以做到及時發現和及時處理。⑦一旦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出現低血壓,首先就需要對患者情緒進行穩定,然后對血流量進行合理調整,在必要情況下可以給予患者服用升壓藥[5]。
盡管糖尿病腎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時存在很多原因會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情況,但是只要及時觀察和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并不斷總結經驗,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患者懼怕情緒,提高執行醫囑依從性,進而促使患者每次血液透析治療都順利完成,最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6]。在該次研究中,將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衰竭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并分別實施全面護理和常規護理,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其中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出現低血壓的患者明顯要低于實施護理前,對實施護理前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實施護理后兩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對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的滿意度進行比較,觀察組也要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衰竭血液透析時采取全面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降低早期低血壓發生率,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時敏.循證護理預防糖尿病腎衰患者血液透析休克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2,20(4中旬刊):25-26.
[2] 林曉燕.1例糖尿病腎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4):1313.
[3] 張翠.糖尿病腎衰患者血液透析低血壓的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12):1637-1638.
[4] 姚海娟.糖尿病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58,64.
[5] 郭成洪,余曉梅.1例糖尿病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壓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5):217-218.
[6] 張晶晶,陳英,周春蓮,等.可調鈉血液透析對糖尿病腎衰竭患者透析低血壓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161-162.
(收稿日期: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