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三公山碑"/>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滕西奇
《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刻于東漢元初四年(117年)。碑高228厘米,寬96厘米。無碑額。碑文隸書10行,每行約20字不等。(見圖5)
《祀三公山碑》,記述了常山相馮君建廟設壇祭祀三公山為民祈福之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縣令關西王治岐“得此刻在城外野坡”。現存河北省元氏縣封龍山下。
《祀三公山碑》,對后世影響較大,趙之謙、鄧石如、齊白石等均得惠于此碑。元代吾丘衍評此碑道:“多用隸法,似乎不精,然甚有漢意。”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說:“此刻雖是篆書,乃是由篆入隸之漸,減篆之縈折為隸之徑直。”方朔在《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中說:“乍閱之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瑯琊臺石刻》,然結構有圓亦有方,有長行下垂,亦有斜直偏拂。細閱之下,隸也,非篆也,亦非徒隸也,乃由篆而趨于隸之漸也。前之《地節買山石刻》《五鳳二年石刻》《開通褒斜道石刻》,后之《延光殘碑》《敦煌紀功碑》《武氏祠畫像題字》《李苞開通閣道題名》莫不各有其意。僅能作隸者,不能為此書也;僅能作篆者,亦不能為此之書也。必得二體兼通,乃能一家獨擅……三公山碑亦篆隸中之別調已。”劉熙載《藝概》說:“《祀三公山碑》篆之變也。”楊守敬《平碑記》評道:“非篆非隸,蓋兼兩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鄧完白(石如)篆書多從此出。”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認為:“若《三公山碑》《是吾碑》,皆由篆變隸,篆多隸少者”“蒼古則有《三公山》”“繆篆則有《三公山碑》《是吾》《戚伯著》之瑰偉。”
總之,《祀三公山碑》以篆入隸,書風古拙,線條樸厚凝練,字勢長短不一,錯落有致,古健雄偉,章法樸茂。當下習隸者甚眾,若想把隸書寫得格調高古,可從此碑問徑得法。

圖5
說明:□,表示殘缺字;(),表示殘缺字據文意補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代規范寫法改之。
〔元〕初四年〔1〕,常山相隴西馮君到官〔2〕,承饑衰之后〔3〕。□惟三公御語山〔4〕,三條別神〔5〕,迥在領西〔6〕,吏民禱祀,興云膚寸〔7〕,遍雨四維〔8〕。遭離羌寇〔9〕,蝗旱鬲并〔10〕,民流道荒〔11〕。醮祠希〔罕〕,□奠不行〔12〕。由是之來,和氣不臻〔13〕,乃〔求〕道〔要〕〔14〕,本祖其原〔15〕。以三公〔德〕廣,其靈尤神。處幽道艱,存之者難〔16〕。卜擇吉(土)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17〕,雙闕夾門〔18〕。薦牲納禮〔19〕,以寧其神。神熹其位〔20〕,甘雨屢降,報如景響〔21〕。國界大豐〔22〕,谷升三錢〔23〕,民無〔疾〕苦,永保其年〔24〕。
〔1〕〔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元初:東漢安帝劉祜年號。
〔2〕常山相隴西馮君到官:常山國相隴西郡人馮君到任。常山:常山國,在今河北省元氏縣。相:郡國高官,在朝廷稱丞相,在郡國稱相。
〔3〕承饑衰之后:正值谷物未熟,食物困乏之后。
〔4〕三公御語山:三公山全稱。
〔5〕三條別神:三條山的另一支峰。三條:南條山、中條山、北條山。三公山為北條山——恒山南的支峰,位于元氏縣西七十里。
〔6〕迥在領西:遠在嶺西。迥:遠。領:嶺。
〔7〕興云膚寸:微小的云彩一點一點地聚合起來。膚寸:比喻微小。古以一指寬為寸,四指寬為膚。
〔8〕遍雨四維:境內普降雨水。四維:東西南北叫四方,四方之隅(角)叫四維。
〔9〕遭離羌寇:遭受羌寇擾亂。遭離:遭罹(lí),遭遇。
〔10〕蝗旱鬲并:陰陽隔閡失調,旱情嚴重,蝗蟲肆虐。鬲并:隔并,陰陽隔閡,旱澇不調。
〔11〕民流道荒:百姓流離失所,道路都荒蕪了。
〔12〕醮祠希〔罕〕,□奠不行:敬神的罕見,設壇進獻酒食鄭重祭奠停止。醮(jiào):祭神。奠:設酒食以祭。
〔13〕和氣不臻:祥和之氣不至。臻:來到。
〔14〕道〔要〕:要害,最主要的方面。《管子·任法》:“守道要,處佚樂。”《淮南子·原道訓》:“執道要之柄,而游于無窮之地。”
〔15〕本祖其原:追尋事情的本源。本祖:根源,根由。
〔16〕處幽道艱,存之者難:原來的祭壇在幽深之處,道路難行,難以保存下來。
〔17〕卜擇吉(土)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經占卜選擇三公山以東佳處,緊挨著恒山,重新建立廟堂,設立祭壇。吉土:佳處,好地方,原指帝王卜居的好地方。衡山:恒山,系避漢文帝劉恒諱,改“恒”為“衡”。
〔18〕雙闕夾門:廟門兩邊建造雙闕。闕:宮廟及墓門之雙柱者謂之闕。
〔19〕薦牲納禮:進獻牛羊豬三牲和美酒。祭祀用牛羊豬謂之太牢。薦:獻。禮:醴,酒。
〔20〕神熹其位:神靈喜歡新址。
〔21〕甘雨屢降,報如景響:連降甘霖,報答之快,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景:影。
〔22〕國界:常山國內。
〔23〕谷升三錢:糧食豐收,米價不貴,每升三錢。
〔24〕永保其年:永遠保持好年成。
〔25〕長史:各級官署中地位較高的佐吏。
〔26〕將作掾:將作大匠的屬官。將作:將作大匠,官名。秦置將作少府。漢景帝中元六年更名將作大匠,執掌宮室、宗廟、路寢、陵園的土木營建。
元初四年(117年),常山相隴西郡人馮君到任,正值青黃不接、食物困乏之后。三公御語山是三條山的另一支峰,遠在嶺西。以往每當吏民祈請,微小的云彩一點一點地聚合起來,繼而境內雨水普降。后因遭受羌寇騷亂,旱情嚴重,蝗蟲肆虐,百姓流離失所,連道路也因無人行走而荒蕪了。敬神的罕見,進獻酒食舉行鄭重的祭奠已停止。從此以來,祥和之氣不再。于是,對此便尋找其要害,求得其根由。回想起三公山曾經功德無量,山神尤其神靈。但是,原來的祭壇在幽深之處,道路難行,難以保存下來。經占卜選擇三公山以東佳處,緊挨著恒山,重新建立廟堂,設立祭壇,廟門兩邊建造雙闕。進獻牛羊豬三牲和美酒,以請神靈歸來。結果神靈喜歡新址,連降甘霖,報答之快如影隨形,如響應聲。常山國大獲豐收,谷子三錢一升,民無疾苦,永遠保持好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