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為

周彥生,1942年生于河南。1982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理事,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其作品入選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并獲獎,并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大型個展。出版有《周彥生花鳥畫集》《周彥生工筆花鳥畫選》《周彥生畫集》等數十種畫集、畫譜。
周彥生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畫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在畫壇嶄露頭角,為全國美術界所矚目。他專攻花鳥畫,尤其是工筆花鳥和小寫意花鳥成就最為突出。如他的《嶺南三月》《滿園春色》《綠色的韻律》《紫氣春來》等作品,不但在相關大展上獲獎,有的更成為當代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在當代花鳥畫壇產生了重要影響。
19世紀末期,畫家職業化已成為無可非議的主流。嶺南花鳥畫家居廉、居巢,承常州派之余緒,在并融“工筆”與“沒骨”畫法的實踐中,創立了另一種精致、優雅的寫生風格。宋以后的工筆花鳥畫,雖有幾次由于王淵、呂紀、陸治、惲南田的相繼出現,似有振興之勢,但仍不及寫意花鳥畫興旺。直至清末,工筆花鳥畫仍未跳出衰落不振的陰影,其形式陳陳相因,缺乏生氣和格調,發展極為緩慢,間或停滯。一直到了現代的于非、陳之佛等一代宗師,才以別具一格的清新畫風,為工筆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過,就總體而言,元明以來的工筆花鳥畫,似沒有得到它應有的位置,這多讓工筆花鳥畫家們心存些許的遺憾。而周彥生的實踐,抱著為工筆花鳥畫正名的態勢而來,抱著為恢復工筆花鳥畫本應具有的博雅清新之藝術地位而來,立志要讓這傳統的經典藝術重放異彩。而今,周彥生為此付之不懈努力并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成就,為工筆重彩花鳥畫的繼承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彥生的畫爽凈、實在,這種不懈機巧式的實中求變,靈秀飄逸,詩韻十足,處處透著藝術大美之雅趣。他將繼承和創新作為自己藝術的基點,將北方的富麗凝重和南方的娟秀細膩融會貫通,從極致中求雍容,從筆法、色調、構圖、立意中見詩情。他用時代的精神和創新的胸臆,把茂盛蓊郁、燦爛、幽深、靜謐的天然生趣、真趣、野趣、機趣,把花鳥畫從傳統的蕭疏、閑適、君子在野、孤芳自賞的情趣中置換出來;他賦予畫面以文學的性格、詩化的意境,發展創新出清新明麗的個人風格。他追求清虛明艷、秀美安靜的意境;他在嚴整的寫生基礎上剪裁得體,在簡約的同時更突出自然的生機,強調在畫圖中體現天趣。通過加強線條的表現力,他賦予作品以生機勃勃的境界,于無聲處張揚生命的魅力。他見長于色彩調子的處理,減弱固有色,表現主觀整體的色調感染力。他用灑脫精煉的筆墨,構鑄出作品雍容的氣度,他用濃郁的書香、詩性的心意,寫出極致精神所具有的永恒價值。
工筆畫主要的基本功和表現技巧,是線條的勾勒,即唐代張彥遠所說的“緊勁聯綿”之用筆。有些浮躁的學子常由于缺乏毅力而不肯勤學苦練,甚而譏之為“缺乏個性”的“死功夫”。其實不然。正如古代論者的分析:這種“筆跡周密”的勾勒筆法,同樣需要藝術家內在的精神力量,正所謂“內自足然后神閑意定,則思不竭,而筆不困”。其實,對勾勒用筆,石濤早有論斷,他在《大滌子題畫詩跋》中就說過:“悟后運神草稿,勾勒篆隸相似?!睆垙┻h也說:“骨氣形似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倍S賓虹更是說:“論用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筆出?!庇纱丝梢姡€條和用筆在國畫中之重要性。彥生君60年的藝術追求與實踐,數十年傾心于中國畫用筆、用線、用色、構圖、立意上的苦心研究、經營,使工筆花鳥畫煥發出勃勃生機。他通過準確描繪表現對象的自然形態,深刻地把握其內在精神,體會生命之情,將“寫意”與“抒情”、富貴凝重與娟秀細膩、高雅雍容與飄逸脫俗、大氣磅礴與淡然書香、清雋典麗與浪漫詩意,作為其繪畫藝術最主要的特征。

《嶺南三月》周彥生

《荷香》周彥生
認識彥生已久,對其人、其行、其畫、其藝、其修為了解也頗多,他不是聚會中夸夸其談賺人眼球之人,也絕非頻繁出入多種展會的活動家。他為人低調樸實,潛心藝事,卻感覺敏銳,有真知灼見,這些,可從他畫作中顯現出其卓絕的苦功、藝術的性靈、獨樹的風格,也許這正是其特有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