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秒
(廈門象嶼工程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福建 廈門 361000)
按照《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規定,工程項目的造價審核工作中一定是存在總價計算的,它包括了各種條件下的施工過程,這里就要運用到清單計價,多方面考慮諸如設計變更對部分分項工程施工方案或設備改變所產生的影響,進而相應增減施工內容。例如施工條件的變更,像冬雨季施工、夜間施工、二次搬運、竣工項目施工項目及建筑物設備保護等等,所以一定要明確總價清單計價對工程造價審核中的總價計算所產生的基本影響。
以夜間施工為例,它屬于增加措施項目,其中包括了工期、人工、日工資單價、夜間補助、夜間施工降效、照明及電力等等時間及費用的增加,所以可能會出現工程變更項,計價清單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所以它就一定會對工程造價審核產生影響。
清單計價被運用于工程造價審核的各個階段,時刻控制工程建設各個階段支出消耗成本。下文主要從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階段、合同管理階段、施工階段以及竣工結算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進行深入研究。
結合工程量清單計算模式,針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應該分散布局于各個階段。首先看工程的招投標階段,工程造價審核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工程項目的基本工程量清單內容,明確它是招投標文件的核心組成成分,基于投標單位公平競爭基礎展開分析,做到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內容清晰明了。所以必須要把握以下5個控制重點。
第一,要在計價清單編制前全面了解工程相關資料,特別是要了解業主對項目的建設需求,所提出的技術規范,結合這些指標進行現場實地勘察,明確實際的施工條件,為隨后工程量的精確計算打好前站,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后出現各種技術性變更問題;第二,要結合項目技術內容,劃分清楚技術分割界限,保證作業內容、工藝與質量標準清楚準確把握,避免出現不平衡報價問題;第三,要做到言簡意賅的說明清單計價相關內容,其中就涵蓋了對施工工藝要求、施工工作內容以及施工材料規格型號、質量要求的說明。當然也要明確現場的施工條件與自然條件,便于施工過程中有效對照,看是否出現了施工造價成本控制不穩的問題;第四,要結合招標文件中的相關條款對工程項目造價進行確定與控制,積極收集各工程中各個階段的造價依據,并與投標人進行商議斟酌,共同準確闡釋說明和理解條款內容,保證施工設計圖紙及相關文件內容的有效銜接;第五,要深入分析招標人所提供的工程量,看其是否符合項目技術質量要求以及技術內容要求,是否存在缺項漏項問題。再者,還要看投標人在工程量清單計價過程中是否出現重復計算錯誤,保證報價文件的完整性、準確性與合規性[1]。
例如,在某靜壓預制鋼筋混凝土管樁基礎的清單計價中,招標文件的工程量清單中的只提供設計圖紙圖示尺寸樁的總長度,我們在編制報價時除應了解招標文件的內容,還應該參照設計圖紙、地勘報告及現場場地實際情況結合施工方案考慮到該項目應包含有配樁的材料費、運輸費、打樁費用、送樁費用、接樁費用及有可能發生的割樁等有關費用。
在工程造價審核的合同管理階段也同樣利用清單計價模式對項目造價、工程量清單、工程款支付等等實質性內容進行分析,提出與工程量清單計價配套的合同價款調整及合同文本,盡可能減少存在于合同履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糾紛,令風險量化,明確招投標各方責任,維護雙方利益。
在合同報價清單文件上,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有關規定在合同履行期間,出現工程量清單項目缺項的或出現工程量偏差的,應調整合同價款。這就要求工程量清單的編制人員或復核人員必須結合項目的設計標準、質量標準、工程項目內外條件,不僅僅依靠施工圖紙,還應結合分析研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才可以避免實體工程量的錯算及技術措施項目的漏算。一般整個項目的工程算量是由多人分工協作,可以在完成算量后進行交叉檢查,分別去核對各自彼此算量主要的工程量,檢查是否有誤。也可通過以往類似項目指標對比進行檢查:比如鋼筋建筑面積指標單層地下室含量約 130kg~170kg/m2,上部多層框架約 40~50kg/m2,高層框剪結構約 60~70kg/m2。混凝土建筑面積指標高層框剪結構約0.4~0.5kg/m2。外門窗工程0.25~0.5kg/m2。可以利用這些經驗指數范圍來初步核對計算結果是否存在偏差,如果超出范圍,就需要進行仔細核對檢查。這就要求建立三級審核機制,做到合同價款不偏離。
在合同文本條款上,工程造價審核中應用清單計價模式就必須注重對程序性條款、計量條款、價款條款、雙方職責條款等等內容的有效控制,保證清單計價發揮其應有的控制作用。就以價款條款的清單計價應用展開分析,它應該注意價格的調整條款相關內容。
施工管理階段也是工程項目最為重要的階段,針對該階段的工程造價審核管理就要結合清單計價展開,可通過工地例會的形式提出施工現場的工程造價審核標準,并明確其中的清單計價內容。比如工程造價審核就會審查施工組織設計結果,看其原投標施工方案與新投標施工方案是否一致,實際上就是要保證前后兩方案的施工技術及措施全部一致,以證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當工程造價審核提出設計聯系單與技術聯系單以后,就要利用清單計價模式對其審核,并對已通過程序進行分析,看其工程量是否發生了變動,基于成本控制嚴格限制工程量清單內容的有效增減。換言之就是要建立造價增加聯系單與造價減少聯系單,確保施工過程的管理階段造價設置合理,再通過清單計價模式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
如果出現了重大工程設計變更時,就要約同設計、監理以及建設三方面單位進行施工對照組織方案分析,考察商議審核變更的合理性,如果涉及大幅度的工程量增減變更,則需要結合造價增減情況進行合理計算。而對于新增項目則要結合它的綜合單價、清單計價相關數據審核證明它的合理性,滿足合理的單價組價原則,為最終的有效組價創造契機。
在施工竣工結算階段則要檢查清單計價中的清單漏項,分析漏項原因,然后重點關注分包工程的項目交叉施工技術及成本控制相關問題,避免重復計算交叉施工工作量。這一操作對于清單計價模式而言是存在難度的,因為工程建設項目結算單位過多,如果企業計算審核能力薄弱,很可能出現分頭多計工程量的結果,導致工程量重疊所形成的工程價款虛增(清單漏項應該在合同履行階段)。所以在新的計價模式下,竣工結算階段控制應該基于“閉口”價格,將造價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集中于施工過程所遺留下的索賠和工程價款補償等問題上。
現如今,工程造價審核中的清單計價模式已經被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所廣泛運用,它利用它的經濟、風險、價值、系統、資源、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施工合同分析能力為項目施工全過程明確了各個階段控制重點,科學合理的保證了施工過程的合理性與嚴謹性,有利于控制工程索賠與風險的合理分擔,最終有效節約項目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