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鎂娜
(陽煤集團發展計劃部, 山西 陽泉 045000)
關鍵字:建筑施工;項目預算;效益最大化
從其施工過程來看,建筑項目施工主要分為三段:
施工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報建、 招標、項目現場測繪、施工圖紙設計及審核、施工技術方案細化、施工人員招聘與分配、機械設施租賃、編制技術指導文件、進行技術交底、項目成本預算。
正式施工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要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生產準備、施工過程的順序來進行工作,其中施工組織設計包括了項目經理、技術人員、監理人員及施工人員四類人的權責與職能。建材、耗材、水源等是生產準備中需要考慮的內容。當前兩項準備妥當后,正式的施工過程就開始了。
驗收階段
在工程完工后,項目所有人與政府的相關部門會處于對建筑物安全性、合理性的考慮來進行工程驗收,施工方需要根據整改報告中的問題進行修正,直到得到項目方與相關部門驗收合格的驗收報告。
建筑施工項目預算是工程施工準備階段中重要工作,貫穿于項目施工的全過程,其定義為項目建設施工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規劃或設計文件中對階段具體內容和國家規定的定額、指標及各項費用取費標準,預先對項目建設施工中準備、正式施工、驗收改建等工程所需投入的全部投資金額進行計算的文件。[1]它是項目施工在不同施工階段經濟上的反映,為工程投資決策、項目資金分配、成本控制、建設資金管理、實用資金核算和資金使用監督的重要依據。
施工方進行建筑施工的根本目標在于將企業的投資轉化為高額的經濟效益,處于這種原因,企業在進行建筑施工管理時將經濟目標的實現作為施工活動的大方向,通過不斷擴大項目資金投入,進行大規模項目開發,通過低成本生產戰略獲得經濟利益的增長,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建筑施工項目預算作為企業對建筑施工項目成本的直接控制手段,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意義重大,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企業項目利潤增長: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使用的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要素、施工材料、施工設備、水電資源等,為了實現建筑施工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對生產要素的使用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投入與使用,以使其在一定成本之內發揮最大效用,建筑施工項目預算工作就是以生產要素效用最大化為目標而開展的,通過對生產要素成本估算,對其使用進行精準計量,杜絕出現超額供應、增加隱性費用的情況,使得在準備階段就已經為生產要素的配置做好規劃,并指導其在施工階段的使用。
從項目預算的作用來看,對于成本的把握貫穿與整個建筑工程項目,在工程項目開始之前首先要做項目成本預算,大致計算出整個項目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在工程建設開始之后要分階段進行成本計算,控制整個工程進行中建設進度與投入成本成比例增長,傳統的建筑工程建設管理較為粗放,[2]對于施工原料、施工進度與投入比計算都不精確,相比之下,現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達到原料節約、進度投入比精準確定、人力資源合理配比的效果,最終能夠科學合理的降低工程建設成本。
建筑工程的實施結果與人們居住環境的安全息息相關,驗收階段的建筑施工質量評估是企業經濟效益實現的第一重考驗,這是因為對于建筑的使用者來說,建筑工程建設的高質量是其第一考慮要素,建筑工程管理中質量管理是其重要環節,質量管理在這個建筑工程管理中覆蓋的內容全面,涉及到預算、進度、原材料、施工技術、人員操作規范度、環境等等方面,通過項目預算方案與最終項目完工實際施工成本的比對,可以為建筑質量評估提供數據依據,從而形成綜合的質量管理體系,強化質量管理,使得建筑工程項目質量過硬,保障使用者安全。
由于建筑施工項目預算對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許多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預算工作上結合國家相關規定制定了詳細的項目預算制度,但是由于建筑施工預算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具有復雜繁瑣的特點,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現今建筑施工項目預算中使用較為廣泛的方法是在工程預算過程中,對每一階段投入成本進行定額計算,這種預算方式具有靜態性的特征,而不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參考數據調整,同時預算中定額的參考數據大多來自不同施工部門,在未對數據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就用于項目預算編制,導致編制出的項目預算數值與實際施工投入成本差額較大,導致項目預算工作失效,企業項目投資成本失去控制,從而影響企業經濟目標的實現。
項目預算之所以稱為建筑施工中的指導性文件,是因為項目預算決定了準備階段生產要素的配置,施工階段進度與成本投入的比例,以及項目驗收后是否能達到企業預期投資收益,因此項目預算具有覆蓋面積廣、責任重大、計算內容繁瑣復雜的特征,而在實際的項目預算操作中,工作人員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預算操作,如隨意縮短項目投資回報期,增加施工人員使用量等等,導致由此編制出的項目預算粗制濫造,甚至出現嚴重錯誤,平白增加項目投資,造成資源浪費。
項目預算編制時要參照設計資料、概預算基本資料、施工方案、建筑施工配件資料等相關內容作為成本數據參考,但是由于建材市場、施工技術、設施及人員成本是隨著科技發展與市場供求情況而不斷變化的,項目預算編制采用這些數據顯然會出現預算結果與實際成本支出不符的情況,而對項目預算的修改會影響到整個建筑施工項目的實施,影響建筑施工進度。
面對以上項目預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如下改進措施:
針對項目預算編制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預算編制人員首先應當認識到項目預算的重要性,在進行預算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研讀項目報告書,查看項目地勘察報告,了解建材市場、施工技術、勞動力成本、施工設備的最新信息,并與施工部門開展溝通,就項目施工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從而依據項目實際材料進行項目預算編寫,提高項目預算對生產要素的配置能力,為接下來的施工階段成本控制工作打好基礎。
為了規范項目預算人員的操作行為,使得項目預算能夠真實反映項目實際狀況的同時符合企業利潤最大化原則,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完善項目預算監督機制,通過對項目預算人員績效考核指標的設置與預算人員責任制度的建立來制約預算人員操作流程,使其能夠以科學、合理為預算操作理念,實現項目預算價值。[3]
企業應當鼓勵員工學習深造,為項目預算人員提供專業技能培訓,提高現任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同時引進高知識水平人才,優化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在建筑項目預算實踐中培養適合與本企業發展的高水平專業化預算人才。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對建筑施工項目預算的要求會予以嚴格,以實現建筑項目管理科學化的目的,為了迎合之一發展趨勢,建筑施工企業只有不斷完善項目預算編制體系,規范項目預算人員工作流程、提高項目預算人員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以從全面提高項目預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真正成為建筑施工的指導方案,發揮項目預算價值,以實現施工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