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威捷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
基建工作的效能最大化是指建設單位與設計、施工、運維等職能單位高效合作,將項目全周期內各類建設工期和經費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圍,使工程質量和后期運維質量達到最好水平。醫學院校的基建項目需兼顧學生生活、教師辦公和專業的醫學教學,相關工作一般由學校后勤部門直接管理,建設資金多來源于國家劃撥、自籌和捐款等渠道[1]。以往研究大多著眼于設計、施工或監理單位某一方,忽視了醫學院校作為建設單位在項目全周期內的核心位置和應采取的效能最大化保障措施[2][3]。本文從醫學院校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項目全周期內基建工作效能最大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最后采用工程實例加以論證說明,以期為我國各大醫學院校完成高水準的基建工程提供借鑒和參考。
項目準備階段應著力完善后勤基建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素養,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對正式基建工作的開展進行準備:
(1)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及建設項目相關制度,建立專門的基建工作管理制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執行建設項目的基本程序,了解工程相關規范標準是醫學院校基建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基礎和工作效能最大化的前提[1]。后勤部門應在項目正式開展前建立專門的基建工作管理制度,確保管理人員各司其職,有章可循。
(2)調研同類型的校園基建項目,提高基建工作人員專業技能與管理素養:醫學院校的基建項目涉及醫用設備物資的存儲與醫學實驗場所的建設,對項目的設計及施工均有特殊要求。基建管理人員應充分調研國內外同類型項目的特點,充分認知項目背景、建設要求和工程概算,切實提高專業技能與管理能力。
(3)成立重大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后勤部門應視基建項目的重大程度設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全周期內質量監管工作的開展。該小組應積極協調其他相關單位間的關系,參與前期決策、設計論證、設計變更、簽證審核等工作,按照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明確各單位的職責,通過不定期巡視和監督落實基建工作質量與問題的整改,確保項目施工有序、安全、高效地進行。
醫學院校應時刻關注設計單位的圖紙質量、設計工期和工程造價等內容[4],在施工前發現并協調修正工程設計中的問題,通過事前控制實現高效能的目標:
(1)推行工程設計招投標制度:基建項目的設計費用僅占工程全周期內整體投資的1%以下,但項目設計的優劣卻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及后續建設費用。因此,醫學院校的基建項目應引入設計招投標制度或設計方案競賽模式,以此保證校園基建項目能采用更為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案,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建筑效能,保證基建項目的實施水平。
(2)聘請專業人員編制并審核招投標信息及設計方案[4][5]:基建項目設計包含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幕墻等多個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性。為保證招標信息的準確和科學,減少后期頻繁改動設計要求帶來的進度延誤,后勤部門需聘請專業咨詢公司編制并由業主方專家審核。此外,為提高設計圖紙的質量并控制投資,應聘請設計監理單位進行全程的設計監理,從項目源頭提高基建工作的效能。
(3)鼓勵在校師生的公眾參與:在校師生是校園基建的直接使用者,其意見關乎后勤部門在基建工作上的口碑和滿意度。鼓勵在校師生參與基建工程設計的評選體現了后勤部門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為自身基建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建議的同時,后勤部門也能獲得更加廣泛的支持和理解,推動其他相關工作的開展與進行。
施工準備及施工階段是基建工作中的核心部分,醫學院校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完成基建項目的報建和審批工作并在日常基建工作中采用如下措施:
(1)規范并完善工程招投標制度:按照國家法定流程進行招投標,細化招標合同,避免發生臨時變更設計、調整工期或建設經費等情況。為規范招投標過程,應保證招投標信息的公開、公正與透明,接受在校師生監督,避免行政干預。后勤部門應挑選出優質和具有信譽的施工單位,保證較高的施工質量。
(2)聘請醫學類、建筑類專業人員參與質量檢測與管理:基建工程相關技術種類繁多,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培養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將耗費諸多財力物力。與項目準備階段和勘察設計階段相同,后勤部門可以聘請第三方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基建工作的質量代表,進行相關質量檢測與現場管理工作。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如果在項目全周期內均聘請第三方專業人員參與基建工作管理,將有效彌補監理在決策、設計等階段的缺失,保障施工質量,形成高效能的監管體系,做到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在項目使用階段,后勤部門基建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保證基建設施的正常運轉與定期維護管理,同時總結已有項目的建設與運維經驗,綜合提高基建工作水平與效能:
(1)建立基建項目專項數據庫:該數據庫包括校園內各基建工程的建設情況、項目質量評價、合作單位綜合評價等內容,總結在基建管理上的不足與經驗。通過定期回顧與數據更新,記錄后勤部門基建管理工作水平的變化與提升。
(2)引入社會單位完成基建維保工作:為提高使用期內校園基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醫學院校應考慮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引入綜合實力強的基建維保單位,以此代替由各院校后勤部門的技術人員自行修理的傳統模式。通過引入社會力量,后勤部門能免去自行培養專業維保人員的成本并精簡人力,現有的維修技術人員能轉為管理崗并專注于基建的運維管理工作,提高師生滿意度。
(3)實現信息化的基建管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后勤部門應該創新基建工作的管理手段,建設信息網絡系統和各種信息共享制度,實現基建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綜合提高醫學院校基建工作的效能[6]。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學校,占地 412畝,總建筑面積15.65萬m2。為了擴大辦學規模并提高學校社會服務水平和綜合防災避難功能,學校開展了二期(B區)工程的建設。該項目總建筑面積36089.6m2,包含3幢教學樓、2幢實訓樓和1座配電房,于2015年開工建設并于2017年竣工通過驗收。
作為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的重要基建工程項目,該校后勤部門對基建工作設定了較高的質量目標,在基建工程的各階段管理中始終以該目標為導向。以第二章中所述的各類管理措施為基礎,通過“四位一體”的高效能工作理念完善項目的設計細節、施工質量和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3.2.1 規范制度建設
在二期(B區)工程開展前,后勤部門重新修訂完成了國有資產管理有關制度及招標采購管理制度,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實現了合理分工、責任到人、按章辦事、規范行為。通過落實基建管理人員的職責、管理范圍、基建工作流程方法,基建工程得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并最終達到了基建工作效能最大化目標。
3.2.2 加強人才培養
在項目設計工作開始前,后勤部門的基建管理人員前往包括廈門大學翔安校區、蘇州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等在內的11所高等院校進行深入的學習和調研,了解醫學院校基建工程的設計特點與質量把控方法,為學院基建工程的順利開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外,為保證新設施的正常運行與維護,后勤部門加強了基建管理及維修人員的專業素養與管理能力培訓,定期召開總結、學習、匯報會議,開展技術崗位的培訓工作。
3.2.3 引入社會監管
為了彌補學院自身缺乏專業基建人才的弱點,以二期(B區)工程項目為載體,后勤部門聘請了基建相關專家參與全程的工作指導與監管,代表學院在項目設計、預算、招投標、施工等關鍵節點進行業務指導、跟蹤協調和考核管理,為工程的順利開展和質量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同樣引入了專業監理單位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的把控與工作的協調,保證了基建工程能夠高質量地完成,同時也提高了學院自身基建工作的效能。
3.2.4 創新基建工作管理方法
為了更好地維護基建項目的資料數據、日常運維情況記錄與后勤管理所需的各類的材料,后勤部門在工程完成前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組織包括基建部門在內的各類后勤管理人員學習后勤管理系統的操作方法,實現基建項目等數據的精細化和數據化管理。此外,為了提高基建工程后期零星維修、改造項目的工作效率,借二期(B區)工程的契機,后勤部門招標采購了設計、監理年度服務單位,避免了未來新增基建項目頻繁招標而造成人力浪費,大幅提高了基建工作質量,達到了更好地服務師生的目的。
目前,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二期(B區)工程已建成學術報告廳、國家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急救技能類實訓室、影像診斷技術類實訓室、護理類實訓室、臨床醫學類實訓室和助產類實訓室等并正式投入使用。由于良好的基建質量和高效、細致的運維管理,后勤部門受到了師生的廣泛好評。在后勤部門與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下,該工程榮獲福建省“閩江杯”優質工程獎、第十九屆漳州市“水仙杯”優質工程獎和2017年度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程的稱號。高校師生的良好評價和多個工程獎項已再次證明,通過“四位一體”的基建工作理念與相應措施,醫學院校能夠完成基建工作效能最大化的目標。
由于醫學院校的特殊功能與屬性,其基建工程的質量至關重要。為了提高醫學院校基建工程質量,提高后勤管理部門的工作效能,根據基建項目的不同階段特性,可以采取多種保障措施及手段。通過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二期(B區)的案例也表明,采用“四位一體”的基建工作理念與相應的管控措施可以有效規范基建工作,提高基建項目的質量,實現醫學院校基建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和效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