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執行總編 蘭恒敏
10月9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鶴出席會議并講話。此次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其中四大最新表述令人耳目一新,值得細細品味、準確把握。
之一:國企改革由“中心環節”上升為“中心地位”。
此前,有關國有企業改革在整體改革中的定位,常用的表述為“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此次會議則明確提出“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
“中心環節”只是眾多環節中的重要“一環”,而“中心地位”則是全系統中的“核心”。兩字之差,意義大不一樣,標志著國企改革在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之二:強調國企改革可“支持帶動”非公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主要討論國企改革的會議上,還非常罕見地提及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強調了通過國企改革支持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
這一表述的背景是:最近社會上出現了“國進民退”“取消非公經濟”等不正確聲音。此次會議通過強調國企改革支持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既旗幟鮮明地支持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又有力駁斥了“國有經濟擠占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的謬論,可收撥亂反正之功效。
之三:“十六字”方針由混改擴大到全方位國企改革。
2016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可見,當時的“十六字”方針主要是針對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次會議則提出:“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思路,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膽務實向前走。”
這樣,方針所針對的對象,就由混改擴大到國企改革的全方位和各環節。國企改革究竟具體怎么改?“十六字”方針說得清清楚楚,照做即可。
之四:堅持國有資產監管的“生產力優先標準”。
我國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一直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職責使命和工作主線。此次會議提出,要突出抓好國有資產監管。要堅持生產力優先標準,加強對微觀主體的服務工作,提高專業化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系統性。
仔細體會,在國資監管中加入“生產力優先標準”,是為了更加強調監管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更加強調在監管中對微觀主體的服務,有倡導“發展式監管”的意味。這與只強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有細微差別的。當然,“增值”本身也隱含了“發展生產力”的意思,但總不如“生產力優先標準”來得鮮明、有力、毫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