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鶴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90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極大的改變,傳統圖書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Commons,簡稱IC)應運而生,該空間將傳統印本文獻的圖書館服務與資源、計算機技術、電子資源整合在一個相對無縫的環境中,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信息共享空間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宣布成立的“信息拱廊”,這種以培育讀者信息素養,促進讀者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為目標的全新服務模式在北美及世界其他許多國家或地區相繼誕生和流行。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最早把信息共享空間理念引入我國,國內圖書情報界學者開始關注信息共享空間的研究,發展至今相關研究與實踐已非常豐富。該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研究、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研究和實證研究。不過,近三年來我國信息共享空間的學術文獻數量逐步減少[1]。
在實踐方面,我國高校圖書館仍處于建設信息共享空間的階段,各類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發展并不平衡,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發展差異較大。如筆者所在的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由于館員數量少(8人),資金不足,尚未建設信息共享空間。國內較為著名的信息共享空間有上海大學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清華大學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中心”,只有極少數高校圖書館建立了創客空間,或更加高級的智慧空間或智能空間[2]。
目前國內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以模仿形式為主,特色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的信息共享空間都設有電子閱覽室、研究間、書吧、咖啡廳、多媒體培訓室、文化展廳等[3],但如何結合本校特色專業提供空間服務,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第二,許多信息共享空間在建設過程中強調引入各種技術,淡化了空間的人文環境、活動內容的文化傳播功能。
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發展要以支撐學校的教學與專業建設為服務重心,要對接學校的特色專業、重點專業。如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星空創意繪本館”,其緊緊圍繞學校的支柱性與標志性專業建設,為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量身打造的集教學輔助與閱讀推廣于一體的創意空間。該繪本館具有閱讀、教學、討論、創作和展示等多種功能,館內除提供閱讀外,還會定期組織系列兒童早期教育活動[4]。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設有學前專業,且學校所在的珠海西部中心城區存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對此,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可借鑒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星空創意繪本館”,探索建設繪本館,一方面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繪本課程提供授課及實訓場所,同時向學校所在社區的兒童開放,可實現教學與服務社會的雙重功能。
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必須以技術為基礎,但也不能過分熱衷追求技術,最終還是要實現圖書館的人文價值。因此,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需要與閱讀推廣結合在一起,開展形式豐富、有特色的活動。圖書館除了提供真人圖書館、文化類講座、職業類培訓等常見活動,仍需策劃更加細致的活動和服務。如結合節日動態,推出相應的閱讀推廣活動。在七夕推出“戀愛書架”,將圖書館內情感類相關的書目集中起來,設立專架供讀者借閱。在圖書館推出某個主題的講座活動時,整理與該主題相關的圖書,并提前放在活動現場,方便讀者借閱。開展“課程書架”活動,當教師在開展一門課程時,圖書館將教師認為的該課程所需的圖書找出來,設立該課程的專門書架。同時,如果教師希望結合課程使用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圖書館可以將“課程書架”設立在空間內,提高圖書館空間服務的使用率。
信息共享空間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其發展態勢也是越來越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共享空間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空間建設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趨向多元化發展,結合學校發展戰略,保持服務理念的先進性,打造空間的特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