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肖旭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論比較分析縱向一體化與契約交易,通過理論研究的分析,試圖回答交易成本對縱向一體化以及契約交易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根據交易成本進行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的決策?研究發現:在產量既定,資產專用性足夠高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在資產專用性既定,產量足夠大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產量和資產專用性都足夠高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而在與上述三種假設相反的情形下,選擇契約交易則更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關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或者契約交易的建議。
關鍵詞:縱向一體化 契約交易行為 比較分析 交易成本理論
引言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以產品為基本媒介的產業鏈條之間的競爭。原始的契約交易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并且日益暴露出諸如信息不對稱、機會主義行為、道德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也增加了企業經營環境的復雜性。為了擴大對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進一步控制,降低外部風險,很多企業選擇采用縱向一體化經營的策略,即通過向上下游業務的延伸,將上下游的生產或銷售活動內部化,從而減少外部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制約。
縱向一體化經營的企業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并且通過內部經營有效地控制風險。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通過進入上下游業務擴大對產業鏈的控制已成為國內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競爭力的快捷模式。但是,由于本身資源的限制,企業難以對各項業務進行合理的配置,導致許多實施縱向一體化的企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作為與縱向一體化的對立面,契約交易的優、劣勢則恰與縱向一體化相反。隨著歸核戰略理念的提出,許多企業放棄縱向一體化模式,專注于發展核心業務,通過契約交易實現產品在產業鏈上下游的銜接。
已有研究認為,交易費用不但是理解和改善經濟績效的有效途徑,而且能夠決定哪些生產活動和經濟活動會以何種形式發生、哪些類型組織會生存和發展下去(王耀光,2013),所以能否有效地控制交易成本也成為決定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還是契約交易的一個重要問題。那么,交易成本對縱向一體化以及契約交易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根據交易成本進行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的決策?本文將采用理論分析方法嘗試對上述問題進行回答,旨在更深入地了解交易成本對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的影響機制,為企業提供指導借鑒。
理論分析
(一)縱向一體化與契約交易行為
假定一家企業的產品可以通過兩種模式進行生產,一種是投資建設專用資產,一種是從供應商處直接購買。采用建立專用資產的模式,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能夠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投資建設專用資產也是企業縱向一體化發展的一種方式;直接購買能夠減少企業投入,而且在市場競爭的作用下通過供應商獲得產品的價格更低,但是企業無法對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控制,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較高。用k表示建立專用資產的系數,k>0則說明企業選擇投資建設專用資產,k=0則表示企業選擇從供應商處直接購買獲得所需產品。根據本文對資產專用性的闡述,專用資產是針對特殊需求而建設,如果生產過程終止,則這部分資產的使用價值將受到影響。同時,專用資產的建立也使得企業在資產折舊的這段時期內必須進行固定產品的生產。專用資產建立之后,企業需要投入管理成本對專用資產及生產、流通及銷售等環節進行管理。在此用u表示企業管理成本的投入,u>0則表示投入管理成本,u=0則表示對專用資產不進行任何管理。
由于本文是以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所以需要對供應商進行一些限定。本文假定供應商不關注交易風險,愿意按照企業所期望的模式進行合作,并且只要能夠保證交易不虧損,他們愿意接受任何條件。根據專用資產系數k與管理成本投入u的組合,可以將企業選擇兩種生產模式的靜態過程描述為圖1中的情況。
根據圖1展示的結果,A點(k=0)表示企業選擇直接從供應商處購買產品,購買的價格為p1;B點(k>0,u=0)表示企業投資建設專用資產,但是不投入管理成本的情況,此時購買產品的價格為p2;C點(k>0,u>0)表示企業投資建設專用資產,同時投入管理成本的情況,此時購買產品的價格為p3。由于專用資產建設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所以企業從供應商處直接購買產品的價格小于建設專用資產自行生產的價格。同時,企業在投資建設專用資產后,若選擇不投入管理成本,則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產品生產的成本高于投入管理成本時的情況,因此可以得出p2>p3>p1。分別觀察A、B、C三點可以發現:在A點,企業完全依賴于供應商市場,完全競爭的供應商市場能夠滿足企業對產品的需求,而供應商市場的完全競爭將使得產品的市場價格不斷降低;由于B點沒有任何管理成本的投入,僅僅投資建設專用資產,導致p2>p3,所以B點存在不穩定性,此時企業會放棄投資專用資產重新選擇完全依賴于供應商移動到A點或者投入管理成本移動至C點;C點說明價格與管理密切相關,企業投資建設專用資產獲得產品除了一定的生產成本支出外,也需要投入管理成本保障運營。因此,A點與C點均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根據本文對縱向一體化及契約交易的界定,C點能夠代表企業縱向一體化的行為,A點則屬于契約交易行為。因為企業縱向一體化之后內部生產的價格與通過契約交易從市場獲得產品的價格相比不具有優勢,所以比較分析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行為,不能單純比較生產成本,還需要將管理成本考慮在內。
(二)生產成本的分析
用X表示需求產品的產量,用a作為能夠測量資產專用性或者產品產量對生產成本影響的平衡系數,那么生產產品的成本函數可以表示為C=C(X,k,a),同時有Ca>0,Cka<0,CXa<0。由于企業縱向一體化之后內部生產與市場生產相比,并不占有優勢,即生產相同產量的產品,通過內部生產的成本通常高于市場生產的成本,所以對于企業而言內部生產會造成額外的生產成本損失。用函數H(X,k)表示內部生產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損失,則H(X,k)X表示內部生產產量X的產品所需花費的成本支出。用上標i表示內部生產,m表示市場購買,則兩種模式的生產成本函數可以分別表示為:
C i=C(X,k,a)+H(X,k)X
C m=C(X,k,a)。
由于兩種模式的生產成本函數只有生產成本損失部分有差異,所以比較兩種模式的生產成本只需研究生產成本損失部分即可。隨著產量的增加,企業會逐漸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即內部生產產品的單位成本損失會逐漸減少;同時隨著產品資產專用性的提高,專用資產能夠發揮更大的生產價值,從而使得生產產品的單位成本損失也會隨產量的增加而不斷降低,所以H x<0,H k<0。
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對產量X的導數為MHX=H x(X,k)X+H(X,k)。根據新古典經濟學對邊際成本的結論,在產品的產量較低時,邊際生產成本損失遞減,但是總成本仍然處于上升,即MHX >0,所以內部生產成本損失仍然會上升。但是當邊際生產成本損失遞減到MHX =0臨界值的時候,內部生產成本損失達到最高值,隨著產量的不斷增加,MHX<0,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將不斷下降,并且會有H(X,k)X>0。因此,在產量非常高的情況下,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會趨近于零,這時內部生產與市場購買的生產成本支出沒有明顯差異。
但是上述對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分析僅僅是考慮了產量增加對生產成本損失的影響,那么資產專用性對生產成本損失有怎樣的影響呢?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對資產專用性系數k的導數為MHX =H x(X,k)X。根據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與MHX不同,因為H k<0,所以MHk恒小于零,也就是說資產專用性的提高,會使得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不斷降低。因此,如果資產專用性非常高,那么內部生產的生產成本損失也會趨近于零,此時內部生產與市場購買的生產成本支出同樣沒有明顯差異。
綜上分析可以發現,在產量大或者資產專用性較高的情況下,內部生產與市場購買的生產成本支出沒有明顯差異。
由于縱向一體化與契約交易行為二者的差異表現為契約交易行為的產品成本支出較低,而縱向一體化能夠提高企業對生產環節的控制,因此根據本部分的分析結論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研究命題:
命題1:在產量既定,資產專用性足夠高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
命題2:在資產專用性既定,產量足夠大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
命題3:產量和資產專用性都足夠高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
(三)交易成本的分析
正如本節第(一)部分的研究結論所講,比較分析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行為,不能單純比較生產成本,還需要將管理成本考慮在內。因此,本節第(二)部分的三個命題僅僅考慮生產成本的理論推導過程缺乏足夠的論證支撐,仍然難以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所以需要將管理成本的因素考慮在內,進一步驗證交易費用對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行為的影響。同時,本節第(二)部分并沒有對命題3進行充分論證,在本部分的證明過程中將予以補充。
用R=R(X)表示企業收益,同時內部生產和市場購買的生產成本函數仍然為C=C(X,k,a)。隨著生產產品數量的增加,生產總成本也會不斷增加,但是資產專用性的增加則能夠降低生產總成本增加的趨勢,因此有CX >0,Ck <0。然而,產品數量與資產專用性二者都能夠降低對方對總成本的影響趨勢,即CXk <0。假設建設專用資產的單位成本是r,那么獲得專用資產的成本就是rk。為了方便之后的分析,在此需要加入一個技術限制的假設,即組織內部與供應商的生產技術是相同的。所以,企業的利潤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X,k,a)=R(X)-C(X,k,a)-rk
但是,上述利潤表達式當中仍然沒有涉及企業的管理成本,因此接下來需要加入管理成本函數。競爭會激勵供應商為了獲得競爭優勢而不斷優化配置,但是企業選擇內部生產則會由于缺乏競爭的激勵而產生腐敗成本的支出,用β表示企業內部生產的腐敗成本,這部分成本與產量和資產專用性無關,因此β是一個大于零的常數項。由于管理成本的支出主要是對專用資產進行管理,所以除了腐敗成本外還有一個影響管理成本的自變量就是資產專用性,并且隨著資產專用性的提高,企業需要支出更多的管理成本。所以,將企業內部生產和市場采購的管理成本函數分別表示為:
G i =β+V(k),Vk ≥0;G m=W(k),Wk >0
然而,在本節第(一)部分中針對契約交易的界定并沒有涉及到管理成本,但是因為企業制定契約之前會進行供應商之間能力的比較,并且在契約制定之后還需要進行交易問題的協調,因此企業進行市場購買仍然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成本。企業通過市場購買時,由于難以獲取有關產品的全部信息,所以在契約中處于信息劣勢,隨著生產所需產品的設備資產專用性提高,企業也需要支出更多的管理成本;而內部生產則能夠便捷地獲取信息,資產專用性的提高對管理成本的影響較低,所以有Wk >Vk ≥0。因此,內部生產與市場購買的利潤表達式分別為:
∏i=R(X)-C(X,k,a)-rk-β+V(k))
∏m=R(X)-C(X,k,a)-rk-W(k)
假設利潤表達式是凹函數,那么根據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將上述兩個利潤表達式分別對產量X和資產專用性k求導:
∏Xi=RX -CX=0,∏ki=-CX -r-Vk=0
∏mX=RX -CX =0,∏mk =-CX -r-Wk =0
根據求導結果可以發現:在資產專用性既定的條件下,企業可以選擇能夠使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的產量作為最優產量;在產量既定的條件下,企業能夠在交易成本取得最小值的時候獲得最優資產專用性。但是,這樣的兩個結論并不能夠證明本文研究的三個命題,因此還需要對內部生產與市場購買進一步分析。接下來,本文將求導所得的四條曲線放置于以產量X為橫軸,資產專用性k為縱軸的坐標軸象限內進行比較。
由于按照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將兩種模式的利潤表達式分別對產量X的求導結果相同,所以∏Xi=0與∏m X=0兩條曲線在坐標軸象限內完全重合。根據本文之前闡述有Wk >Vk ≥0,所以在坐標軸象限內∏ki=0曲線位于∏km=0曲線之上,即使∏ki>∏km。因為∏kX=-CXk>0,所以四條曲線在坐標軸象限內的關系如圖2所示。根據圖2所示,比較內部生產與市場購買的最優均衡點,有:
X i>X m,k i>k m,并且∏ki>∏km
所以產量和資產專用性都較高時,內部生產模式對交易成本的降低影響更大一些,此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命題3得證。
由于腐敗成本β在利潤表達式當中是一個常數項,所以β值的大小只會影響利潤的極大值,而對于交易成本的改變不會產生影響。最后,本文研究使用利潤表達式對能夠測量資產專用性或者產品產量對生產成本影響的平衡系數a求導結果,來比較兩種模式下產量X和資產專用性k的提高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兩種模式的利潤表達式對a求導,有:
∏ ia=-Ca(X i ,k i ,a)
∏ ma=-Ca(X m ,k m ,a)
根據本節第(二)部分的推導,有Ca>0,Cka<0,CXa<0。在產量既定的條件下,有k i>k m,則0
同理,在資產專用性既定的條件下,也能得到∏ki>∏km>0。由于產量的提高只會改變生產成本而不會對管理成本產生影響,所以在資產專用性既定的條件下,隨著產量的提高,內部生產模式對交易成本的降低影響更大一些,此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命題2得證。
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論,采用構建理論分析模型的研究方法對縱向一體化和契約交易行為進行比較分析。企業采用縱向一體化經營的績效受制于兩個主要因素,即產量與資產專用性。產量與資產專用性的單獨或者共同提高都能夠對交易成本的降低產生更大的影響,進而對縱向一體化經營績效的提高產生促進作用;此外,二者的單獨或者共同提高會提高企業通過契約交易獲得產品的交易成本。因此,本文研究發現:在產量既定,資產專用性足夠高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在資產專用性既定、產量足夠大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產量和資產專用性都足夠高時,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優于契約交易行為。而在與上述三種假設相反的情形下,選擇契約交易行為則更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因此,企業只要滿足以下三個前提之一,即可采用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第一,企業需要的產品不具有非常高的資產專用性,但是需求量大。此時,企業采用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能夠通過控制生產時間、流通費用、庫存成本等方面的問題,獲得技術經濟,有效地優化生產流程。通過大規模批量生產,有效地控制產品成本。第二,企業需要的產品需求量有限,但是資產專用性高。此時,企業通過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能夠有效地降低對供應商企業的依賴,降低產品供應的風險。同時,通過投資專用性資產的建設,能夠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通過提高產業進入壁壘有效地降低潛在進入者的威脅。第三,企業需要的產品需求量大,同時資產專用性高。綜合上述兩點的分析,此時企業采用縱向一體化不僅能夠獲得技術經濟,控制產品成本,而且能夠提高市場競爭力,并降低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二)實踐建議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產量和資產專用性兩個因素對于縱向一體化模式有非常高的約束,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企業應該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核心業務是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只有不斷提高核心業務能力,企業才能夠建立自身的核心優勢,進而獲得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因此,核心業務能力的高低是直接決定企業能否通過縱向一體化模式擴大市場競爭力的根本問題。
第二,企業所需產品的產量與資產專用性都較低時,可以通過與供應商之間的契約交易獲得績效的改善。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要求企業在產量或者資產專用性方面達到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需求量不高以及資產專用性較低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契約交易的模式積累產品生產或者銷售的經驗,并通過市場上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獲得性價比高的產品。
第三,已經實施縱向一體化模式的企業只有在保持所需產品的產量或者資產專用性較高的情況下,才能夠維持績效。如果企業不能在產量或者資產專用性方面保持較高的趨勢,那么通過契約交易獲得所需產品并將企業自身的主要資源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才是企業經營的占優策略。
參考文獻:
1.王耀光.交易費用的定義、分類和測量研究綜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5)
2.亞當·斯密.國富論.上海三聯出版社,2009
3.Williamson,O.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 Vol.22,No.2.
4.Klein,B.,Crawford,R.A.,and Alchain,A.A.,“Vertical integration,appropriable rents,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8 Vol.21,No.2
5.Becker,G.S.,“Irration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Vol.70,No.1
6.程新生,孫毅,劉翰.控股股東行為、資產專用性與企業成長性——來自云南白藥的案例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2)
7.Grossman,S. J., and Hart,O. D.,“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Vol.94,No.4.
8.Coase,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New Series,1937 Vol.4,N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