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劉娟
內容摘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不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更是完成社會主義建設大業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城鄉經濟所呈現的二元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城鄉間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進而阻礙了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協調經濟建設中的城鄉發展差距。本文以河北省為例,針對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現狀進行SWOT分析,對影響其發展的諸多因素進行因子分析,為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城鄉統籌 商貿流通產業 河北省
本文對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進行SWOT分析,在實情調研的基礎上,逐一列舉與之相關的內部條件(優勢和劣勢)及外部條件(機會和威脅),進行科學、精準、全面、系統的態勢分析,從而得出具有戰略意義的結論,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
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 SWOT分析
(一)S——優勢
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從地理位置上看,河北省地處黃河下游地帶京津冀經濟發展區,毗鄰北京市和天津市,是外省市通往京津地區的門戶,為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諸多便利;同時,河北省自古以來一直盤踞京畿要地,這為河北省商貿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區位條件。
日趨完善的商貿體系。近年來,河北省消費品市場不斷拓展,伴隨商貿規模的擴大,商貿體系亦隨之完善。2016年,河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3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與此同時,城鄉商業網點的大規模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城鄉間商貿流通體系,以“批發-銷售-零售”為表現形式的商貿流通鏈條逐步形成。
應運而生的新興業態。伴隨河北省現代化進程的深入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各種多元化、寬領域、創新型的商貿經營模式異彩紛呈,物流配送、代理制度等現代營銷方式應運而生。商品零售不再僅局限于超市、便利店、專營店、倉儲式購物中心等傳統業態,無人售貨、電子商務等銷售形式涌現。
(二)W——劣勢
人才培養體系欠完善,缺乏高素質的商貿行業人才。據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在商貿流通產業的130萬從業人員中,具有中專或初級職稱以上的人才總量近10萬人,這個數字高于河北省平均 5.5%的水平。在商貿流通產業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各類人才占企業員工總數的比例平均超過40%。但從整個大商貿、大流通行業總體情況來看,具有中專或初級職稱以上的人才比例會大大降低。商貿流通人才的匱乏已直接影響到河北商貿流通產業的良性發展。
區域間商貿發展失衡,阻礙城鄉市場一體化進程。河北省內各地區間尤其是城鄉間經濟發展的失衡和城鄉二元結構的進一步深化,拉大了城鄉消費水平差距,減緩了城鄉市場一體化進程,均不利于區域間商貿流通產業的協調發展。
行業監管落后,不利于構建穩定的市場秩序。商貿流通行業規模的空前擴大,對行業監管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河北省商貿交易市場尚未形成權威有效的行業自律組織,難以形成公平競爭、嚴謹有序、開放先進的市場秩序,商品流通市場上,假冒偽劣、無照經營等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時有發生,商貿企業盲目追求利益、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屢見不鮮。
(三)O——機遇
優惠政策的出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擴大內需,是實現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河北省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于2016年出臺了《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城鄉商貿流通體系,有效拉動了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
經濟持續增長的拉動。近年來,河北省城鄉經濟維持著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河北省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于2012年突破2 萬元,同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已突破8千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城鄉統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不斷帶動著商貿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區域經濟合作帶來的機遇。河北省雄安新區作為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的又一經濟特區,其設立所帶來的輻射影響在我國的區域經濟建設中具有戰略性意義,必將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協同發展,拓寬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空間。
(四)T——威脅因素
二元結構的失衡。在河北省城鄉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進程中,發達的城市商業與落后的鄉村商業并存出現,城鄉經濟發展的二元結構不利于商貿流通產業的健康運行。在河北省內大多農村地區,尚缺少能夠與城鎮大型連鎖企業對接的基礎設施,同時消費水平略低、運營成本偏高加大了農村市場的開拓難度,影響到城鄉商貿流通產業的平衡。
市場競爭激烈,輻射能力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我國社會生產由短缺到過剩,市場需求對發展商貿流通產業的導向性作用和制約力愈發明顯,傳統商貿模式面臨市場份額低、生存壓力大等不利局面,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仍處在經濟效益低、發展水平差、輻射能力弱的初級階段。
規模質量上的挑戰。與國內其他發達地區相比,河北商貿在發展規模、品牌價值以及輻射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2016 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為12934.7億元,而同期廣東為26184.74億元,江蘇為29650.1億元。目前,河北商貿流通產業整體上仍以傳統業態為主,先進業態聚集度不高,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相比而言,河北商貿流通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差距較為顯著。
綜合上文對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分析,對上述已知條件進行戰略組合和策略分析,如表1所示。
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影響因子分析
(一)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法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查爾斯·愛德華·斯皮爾曼首提的科學統計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將多個散在指標簡化歸納為幾個不可觀測的綜合指數,通過對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探析,形成對各個樣點的定量性認識和科學性評價,在經濟學數據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
假設因子分析的模型如下:
X1=α11F1+α12F2+......+α1m Fm+β1;
X2=α21F1+α22F2+......+α2m Fm+β2;
……
Xp=αp1 F1+αp2 F2+......+αpm Fm+βp;
簡記為:X=AF+β,其中,F=F1,F2,…,Fm(m≤ p)。
(二)指標的選取
在選取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指標項目時,不僅要符合全面、系統、實用等原則性要求,更要緊密結合商貿流通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商貿流通產業作為第三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指向性,其發展與市場需求、社會經濟水平和產業國際化程度密不可分。基于上述條件,綜合現有資料,從產業規模、市場需求、國際化程度、社會經濟水平四個方面選取了8 個參考價值較高的指標,如表2、表3所示。
(三)因子分析
根據表3中所選取的指標,對《河北經濟年鑒2007-2016》中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得到一個呈現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近10年發展狀況的 8×10 數據統計矩陣,如表4所示。繼之,采用SPSS13.0 軟件對所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求得樣本相關矩陣R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如表5所示。據此,將上述8項指標歸為公共因子F1、F2、F3,得到如表6所示的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5可知,前兩個公共因子F1、F2累計貢獻率達98.62%,即該兩個公共因子能夠反映98.62%的原指標信息。其中,公因子F1的貢獻率達 96.74%,因此,通過對公因子F1上各變量的載荷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影響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從表6中可以看出,F1在X1、X3、X7上有高載荷,分別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消費支出、GDP,表明這三個變量在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中起到核心驅動作用,上述三個因素分別對應著產業規模、市場需求、社會經濟水平。
綜合上述數據分析,總結出在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如下:其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推動了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其二,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為快速平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三,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為河北省貿易流通產業引入了大量外資,驅動了貿易流通的國際化進程。
基于城鄉統籌視角的河北省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思路與途徑
發展思路。統籌城鄉發展,并非絕對意義上的平均發展,而是指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建設中的動態平衡。基于城鄉統籌的視角,為實現河北省城鄉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在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河北省城鄉經濟發展的現狀,參照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經驗,積極化解外界挑戰因素形成的矛盾,有選擇性地、分時期、分階段、有條理地推進商貿流通產業建設。
發展途徑。第一,加強商貿流通產業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城鄉間的交通、通訊等區域性溝通網絡的形成,搭建方便高效、互惠互利的城鄉互通橋梁。第二,大力扶持城市商貿企業以兼并、收購的方式積極參與農村商貿市場的建設,優化農副產品銷售和農業生產管理的格局,為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第三,充分利用城鄉商貿連鎖經營模式的優勢,連鎖經營模式要求商貿流通產業遵循規范化的管理制度,采用規模相當的組織形式,通過構建信息網絡、強化物流配送鏈條、提供完備的配套服務,完成商貿流通產業的效益指向性改革,促進城鄉連鎖貿易經營的規范化和規模化。第四,推進農業與商貿產業的聯動發展,依托市場需求指向下形成的產業鏈,密切農商合作關系,推進商貿流通企業向農業領域內滲透,通過建立聯系生產與銷售過程的綜合性商貿產銷基地,帶動商貿市場與生產基地之間的良性聯動循環。第五,推進農村連鎖商貿企業的建設,借助連鎖購物市場、便民服務設施等載體,利用現代化商貿的統一配送方式,搭建農副產品進城、工業商品進村的城鄉互通橋梁,將農村商貿市場接入多元化、寬領域、全方位的現代化商貿流通產業體系,實現農村商貿流通模式的革新和升級。
參考文獻:
1.袁牧,張曉光,楊明.SWOT分析在城市戰略規劃中的應用和創新[J].城市規劃,2007(4)
2.王穎星.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21)
3.陳金玲,楊江娜.城鄉統籌視角下城市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9)
4.朱楠,任保平.城鄉統籌視角下雙向流動商貿流通體系中的信用體系構建[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3)
5.楊堅爭,鄭碧霞,楊立釩.基于因子分析的跨境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財貿經濟,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