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
【摘要】目的 骨折手術部位感染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和護理措施探討。方法 將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患者入院治療時間先后將其分為的對照組(常規護理)與研究組(綜合護理),對兩組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率、感染控制時間、住院時間與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研究組的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感染控制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折手術部位感染與骨折類型、手術時間和患者年齡等因素有關,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骨折;手術感染;護理措施;影響因素;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2..01
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手術是治療骨折常用方法,但術后感染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大,為了降低骨折手術患者感染率,本文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詳細情況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15例,男性患者25例,年齡在18~68歲之間,平均(45.61±5.61)歲。根據患者入院治療時間先后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有患者20例,兩組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方面無巨大差異(P>0.05),組間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含術前用藥準備、靜脈穿刺、換藥、室內環境護理等。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a、閉合骨折手術患者做好術前抗感染治療,開放性骨折對局部做好清潔處理;b、骨折手術患者應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尤其是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而降低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c、最大限度縮減手術次數,盡量一次性完成;d、術后換藥嚴格遵循無菌原則;e、患者應食用高蛋白、高熱量與高纖維食物,禁止食用辛辣食物,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暢;f、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工作,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并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g、強化無菌物品管理工作,無菌物品應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進行分類放置,同時做到定時清理、專人負責、根據滅菌日期先后放置,使用無菌物品前仔細檢查,滅菌標志是否合格、包裝是否破損等;h、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身體素質與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i、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對手術切口護理重視度,
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年齡、骨折類型、手術時間與手術次數,統計患者感染發生情況,納入統計軟件分析,總結影響骨折手術部位感染因素。統計對照組與研究組感染情況、住院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影響因素分析
經分析,開放性骨折,骨折時間超出48h、手術次數在2次以上,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發生感染的幾率更高,骨折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因素有骨折類型、骨折時間、手術次數與患者年齡。
2.2 護理效果分析
研究組的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感染控制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骨折部位感染時術后常見并發癥,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大,易發骨不連、愈合延遲,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導致骨折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因素眾多,主要影響因素有骨折類型、手術次數、骨折時間以及患者年齡,為了降低患者術后感染風險,做好護理有關護理措施非常重要。術前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完成洗澡、洗頭,并及時更換衣褲,有效降低細菌數量。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敷料情況,由于術后骨髓腔易出血,敷料易被浸濕,需要及時更換,敷料更換應嚴格遵循無菌原則,還需仔細患者患側肢端血運狀況和腫脹情況。嚴格區分手術室環境,盡量降低各區間的互相干擾,有效控制無菌手術范圍。手術人員應做好洗手消毒工作。此外護理人員應充分尊重患者感受,積極與患者交流,
術后應保持患者休息室、床鋪衛生,注意預防褥瘡發生。
綜上所述,骨折手術部位感染與骨折類型、手術時間和患者年齡等因素有關,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馮周蓮,張宏寧,康玉聞,等.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J].護理學報,2010,17(15):48-5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