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昌榮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武威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2016年度課題《農村小學語文小班額高效課堂構建與教師成長研究》(課題批準號WW[2016]GH015)成果。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32-01
一、“三種課堂”的提出背景與理論依據
新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挑戰,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當前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創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核心話題,也是促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中介或紐帶。當前農村地區由于人口向城鎮流動集中等因素,中小學在校學生的規模逐年下降,筆者所在的鄉鎮小學班額普遍在20人以內,甚至出現了個位數的班級。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實踐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成了我們需要深思的新問題。2016年,我們成立了課題組,申報立項了武威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語文小班額高效課堂構建與教師成長研究》,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提出了“三種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搭建學生課堂高效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使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旨在有利于教師新的理論觀念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促進教師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專業生命質量,促進專業成長。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教師要想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有效地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真實情境,使學生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在建構主義和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就要充分調動課堂教學的環境因素和學生各方面的智力因素,來為提高核心素養服務。
二、“三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
(一)“悅動”課堂
“悅動”課堂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悅”與“動”,關鍵是“悅動”,簡言之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愉悅的動起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其基本操作理念是:
課前熱身,讓學生興奮起來。課前用兩三分鐘的時間組織全員參與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興奮起來,引導學生第一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集中精力,進入課堂教學活動。
不放過任何一個“動”的機會。讓聽、說、讀、寫、思、唱、跳、畫、演等貫穿課堂全過程,讓每個孩子張揚個性、發揮特長、展現自我、受到教育。在學生疲倦時巧妙組織活動,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集中精力。
強調互動。既強調師生互動,也強調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既強調兩兩之間的雙邊互動,也強調多人一起的多邊互動,把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變成一場場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使學生在互動中潛移默化積累知識,陶冶情操,提升學習能力。比如同學逐一回答問題時,同樣要讓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給予評價或者修正補充;倡導學生之間展開合作;鼓勵學生對教材、對老師進行質疑,發表自己的理解。
教學活動游戲化。努力將自己的教學環節設計成一個個充滿童心童趣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充分參與,在游戲過程中積累知識,開展訓練,提高語文素養。
(二)“精準訓練”課堂
“精準訓練”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特定的學生進行特定的訓練,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一是訓練內容精準。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考試測評中,要注意發現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短板”,把它們作為課堂中的訓練內容。 二是訓練對象精準。既要注意全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也要注意個別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哪個學生在哪一方面還存在問題,比較薄弱,我們都要了解清楚。收集到這些信息后,就能在備課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專門進行訓練,避免盲目訓練,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三是訓練方式精準。選擇的訓練內容要盡量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呈現,不要使學生感覺厭倦,也就是說訓練也需要“悅動”起來。要對學生有耐心,特別是學困生,他們本來就不喜歡發言,或者不積極思考,表達起來也不流暢、不準確,所以我們要有更大的耐心,不急不躁地引導,及時評價和肯定學生的進步,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逐漸喜歡上語文課、喜歡上語文老師、喜歡上語文知識。四是訓練目標精準。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預設不同的訓練目標,哪個同學能達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里有數,分層區別對待,讓每個學生都“跳起來摘桃子”,而且都能摘得到桃子。
(三)“以內促外”課堂
平時課堂教學中也不乏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希望他們能多讀書、讀好書,認真觀察生活等,但由于只有布置沒有后續的檢查、分享或者評比活動,導致課外學習虎頭蛇尾,收效甚微。我認為,巧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檢驗學生課外學習的成果,增進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課外學習的方法,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就是“以內促外”課堂的內涵。
例如,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目,開展讀書活動,利用一兩節課的時間安排一次讀書心得分享活動,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展覽一下他們的讀書筆記,分享一下他們的讀書方法,再評選一些“閱讀小明星”等。這樣,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讀書的方法也得到了指導,還與別人交流碰撞了思想,我們教學的效果就會好很多。我們的寫字、說話、寫作教學等等,都可以這么做,讓課堂教學來帶動課外學習,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提高語文素養。
三、“三種課堂”的實踐成效與反思
“三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升,師生關系也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和諧,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了提高,參與實踐的教師所任課的教學成績比年級組平均成績高出8%至20%左右,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習語文的廣度、深度更加拓展,語文素養得以較快、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也推動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參與研究教師的研究論文、教學設計、競賽課等分別多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得到了較為迅速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