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美 王赟 尚小麗 李爾舒 鐘乃鳳 羅松 吳建偉 曾柱
【摘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對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貴州醫科大學生物與工程學院近年來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所做的各種摸索進行總結,以期為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才培養 課程設置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創新與實踐,貴州醫科大學(原貴陽醫學院)校級教改項目(0212002);貴州省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基于互聯網環境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080800826);2014年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以培養生物醫學工程卓越人才為目標的DCL教學新模式引進與實踐創新)(0707018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55-01
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等文件。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也顯露出一些問題,如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等。本文就近年來,貴州醫科大學生物與工程學院在培養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方面的多種摸索進行總結,以期為兄弟院校推廣提供參考。
一、增加學術班主任,成立學院大學生素質管理委員會
貴州醫科大學生物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13年,主要培養服務于地方生物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管理有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化學生物學 3 個非醫學專業。由于學生大多是臨床醫學專業調劑過來的,學生專業思想不牢固,對專業也缺少了解,所以表現為學習無動力、無興趣,加上輔導員人數不足,學生的困惑多,對專業感到迷茫。針對該情況,學院領導非常重視,在常規的新生見面會、新生專業入學教育基礎上,安排新進教師擔任班級學術班主任,每周開班會,以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并做好溝通。另外,學院組建了由學院高級職稱教師代表、博士教師、輔導員、學生科、教研室負責人等組成的大學生素質管理委員會,書記任委員會主任,院長任副主任,主管教學的副院長任委員會秘書長。下設教學部、科研部、社團部、綜合素質管理部、生工之家、網絡宣傳部等。每個部門均有相應教師負責,加強師生溝通,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二、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改革
1.課程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載體
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院3個專業積極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在開設創業基礎課程上,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交融。其次就是進行”科研育苗”計劃,讓學生早進實驗室,早接觸科研,早進科研團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專業發展前沿,培養科研素養。再就是邀請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開設創新創業講座,加強創新創業方面的指導,傳達講解一些創新創業政策。最后是利用好網絡資源,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
2.教學模式改革
一方面積極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另一方面,引進以項目為中心的教學模式(Design-Centered Learning,DCL),簡稱DCL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被定義為:“采取分組討論、合作研究的方式,以案例講授研究問題的方法、程序和解決方案。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為中心,采取學生分組合作、查閱資料、調查研究、討論、交流等方式的教學方法?!迸c傳統的理論授課不同,DCL教學方法通過提供一個平臺以激發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力解決實際問題,其課堂形式以6-8名學生為小組開展會議討論為主,學生將分別扮演領導者、記錄員、計時員、小組代表等不同角色,通過提出問題、問題定義、知識梳理、頭腦風暴、方案實施、自我學習、結果呈現等多個環節,由表及里地讓學生在已學知識基礎上,觸類旁通并集思廣益,進而獲得階段性問題的解決。配合該教學方法,部分課程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實施期間,教師鼓勵學生以學習小結的方式記錄自己接受DCL教學來的學習感受。每個項目完成后,要求學生上交一份DCL教學總結及自己的認識。學生報告顯示,經過一個項目的DCL教學,學生由最初的學習迷茫逐漸到自己認真準備,積極主動收集資料;由最初的不敢開口到后面的侃侃而談;學習自信也大大增加。其中進步最明顯的是課堂參與及與同學間的互動,其次是對自己的專業了解更深,學習興趣更濃了。表明DCL教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有學生寫道“到現在為止,DCL課已經上了5次,每次上課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們組有8個人,第一次有4個人很積極,2個人偶爾參與討論,兩個人不怎么說話;但今天的匯報會上,幾乎每個人都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認真地查找資料,認真設計,認真制作PPT。這些成果都是在小組各位同學的協同合作下完成的”。
三、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積極開展創業實踐
針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學院積極創造條件,在大學城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基礎上,與貴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貴州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共建實訓基地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組織實施好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創新創業競賽。目前,已完成各級大學生創業創業訓練計劃20項。獲得各種創新創業獎項6項。鼓勵學生成立創業團隊,進行創業實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當前,已有2家學生公司成立,并且業務發展順利。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的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為此,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首先是堅持育人為本,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其次是結合專業、強化實踐,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再就是實踐中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永生,王丹丹,鮑楠,王之瓊.以項目為載體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能力培養[J].計算機教育 ,2013,21: 79-82.
[2]劉珊珊,呂林海.本科教學模式新嘗試:DCL模式的實施及效果初探—基于D大學生物醫學專業的教學研究[J].教學研究,2016,39(3):47-52.
作者簡介:
劉紅美(1975-),女,漢族,貴州遵義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教學模式改革與人才培養,微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