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榮華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對偏頭痛患者生活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干預效果。方法 共選擇我院收治的偏頭痛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給予常規治療及優質護理。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SAS評分、SDS評分均較護理前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改善程度更為明顯(P<0.05)。結論 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偏頭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負性情緒,效果理想,值得推廣。
【關鍵詞】偏頭痛;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優質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1
偏頭痛是一種在臨床中十分常見的非器質性頭痛類疾病,可發生于多個年齡段人群,隨著我國人民生活習慣的顯著改變,工作及學習壓力的明顯增加,使得本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據報道顯示其發病率已接近10.0%。本病在201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且位居第7位(按照健康壽命損失年排序)[1]。本病的特點是有遺傳背景、病程長、易反復發作、難治愈、易引起負性情緒等,故而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2]。針對偏頭痛患者,近年來筆者
開展實施了優質護理干預,現將護理效果及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省長春市中醫院收治的偏頭痛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40.8±3.4)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4.6±1.2)年,疼痛程度:輕度16例,中度26例,重度8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40.5±3.5)歲,病程8個月~6.5年,平均(4.5±1.4)年,疼痛程度:輕度18例,中度25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疼痛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案
全部患者均按照腦病科常規治療方案給予治療,如鎮靜、鎮痛藥物,并配合抑制血小板凝集、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等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干預,如進行常規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給予用藥指導,告知患者合理飲食,同時做好病情觀察工作等。
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如下。
1.2.1 心理疏導
護士應主動、耐心的與患者交流,幫助其緩解壓力,適當播放一些音樂節目、娛樂節目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心態放松,有利于減輕疼痛感及負性情緒,詳細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其心中的顧慮,告知其應堅信治療方案的有效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可請病情穩定的患者與其交流,有利于患者看到希望,能夠以輕松、正確的心態面對疾病。
1.2.2 飲食指導
不合理的飲食會引起偏頭痛病情的加重,如吸煙、飲酒等[3],故而護士應做好飲食指導工作,注意飲食清淡,少油膩、少脂肪、少熱量、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宜豐富,減少辛辣、刺激、海鮮類食物的攝入,同時避免飲用過多的可樂、咖啡、茶水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戒煙限酒等。
1.2.3 日常生活指導
指導患者形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不熬夜,每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過多的看書、看電視、使用手機等;選擇一些合適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以有氧運動為主,堅持不懈;在季節變化時注意增加衣物,避免外界氣候的刺激而導致頭痛的發作;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激動、急躁情緒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評價工具為QL-INDEX生活質量指數問卷[3];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評價工具為焦慮自評量表(SAS)[4];兩組患者的抑郁情緒,評價工具為焦慮自評量表(SDS)[4]。
2 結 果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焦慮、抑郁情緒比較,見表1。
3 討 論
綜上可見,偏頭痛在臨床中十分常見,需要給予積極的治療,而在治療的同時,應配合護士實施優質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又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耀勛,田 謐.功能性疾病中醫診治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79-180.
[2] 龔 鳴.綜合護理干預對偏頭痛患者負性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87-88.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