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就業環境下醫護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水平與其就業層次呈正對比關系。通過問卷調查及課堂教學監督發現,高職醫護生對于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欠佳。但有較高的意愿希望通過項目化教學、培訓等手段提升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水平。高職學校應幫助高職醫護生通過職業憧憬并在課程中應用項目化教學鍛煉提升職業核心能力。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 項目化教學
【基金項目】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建設的醫護生PBT培養模式研究,編號:SK2017A0986。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37-02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醫護工作人員的就業前景和定位出現新的局面。2012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1]白皮書提出國家要在發展提高國內各項醫療業務的同時還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國家。醫療機構的普及、國際間醫療合作的加強等帶給醫護工作人員是機遇與挑戰的并存。新的工作要求已經不僅僅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還有能夠適應國家和國際衛生事業的職業核心能力。與此同時,國家教職成[2011]9號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2]中明確表明要強化學生素質培養,改進教育教學過程部分中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重視實踐教學、項目教學和團隊學習;提倡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促進職業學校學生人人成才。在此大環境下,高職醫護生職業核心能力的調研與提升迫不及待。
1.職業核心能力范疇
在國外,德國率先于二戰后的上世紀70年代提出“關鍵能力”思想,并強調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兩項“關鍵能力”的培養,通過行為導向教學法落實培養目標。我國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定位包括:信息收集與處理技能、問題解決技能、數字運算技能、自我提高與自我管理技能、溝通技能、言語表達技能、協作技能、外語應用八個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核心能力建設已經得到諸多部門認可和推廣。職業核心能力是當今時代發展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當今社會人們就業、再就業和職場升遷所必備的能力,因而在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2.高職醫護生職業核心能力現狀
筆者嘗試在某衛生類大專院校給17級醫護新生發放問卷調查并在課堂實施項目化教學進行課堂記錄。通過這兩個方面的資料收集,展開對高職醫護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研究。
2.1問卷調查收集與分析
筆者給2017級大專醫學新生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74份。問卷共分為5大板塊:職業核心能力認識與否、職業核心能力涵蓋內容考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意愿、職業核心能力與就業關聯度的認可、職業核心能力提高方式選擇。
問卷調查收集結果為:174份回收資料中有90位同學表示沒有聽說過職業核心能力,達到比例近52%。對于職業核心能力涵蓋的范圍包括八大項多選,選擇最多的是自我提高與提升技能,其次是溝通技能。八項全選的同學只有近30%。在此基礎上,99.43%的同學認為需要提高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并有86.21%的同學認為職業核心能力與就業掛鉤。在選擇提高職業核心能力提高的途徑上80%的同學選擇所學課程中的項目化教學活動、41%同學選擇了參加各類比賽、37%的同學選擇了參加培訓班。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專醫護生中有部分同學對職業核心能力有所耳聞,但對于職業核心能力的真實內涵和要求并不了解。他們對于職業核心能力持認可態度,也有很強的意愿提升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
2.2項目化教學監督與分析
筆者以一名英語教師身份嘗試在高職醫護生的英語課堂上實施項目化教學,通過測評及課堂表現調研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項目化教學即給學生分成特定的組完成項目要求,并要完成項目的分工、合作等環節,展示自己的成果。開學初期,教師嘗試在班級里給出項目:A freshman was lost in school. She cant find her classroom and fell alone. If you are a student here too,what will you do?在此項目中,知識點涵蓋:寒暄問候,自我介紹,指路等。每個班大體分為7-8個小組。學生分成不同的組進行項目的解決方案設計、分工、展示等。在5個大專班的項目呈現中,平均每個班有2/3的組可以展示自己的項目結果。例如:某大專護理班有8個小組,其中6個小組以dialogue形式展示結果,另外兩個小組沒有完成。然而,6個小組的對話時間均不超過半分鐘。例如:Hello.Whats wrong with you? I cant find my school. I can help you. I am…. I am…. 等。簡單句居多并且不能周全覆蓋各個知識點。縱觀學生準備的環節和相互配合過程發現,各組學生基本是選出本組成績最好或有意愿表達的學生準備,其他同學參與較少,更不用說分工。學生之間的溝通技能、協作技能、問題解決技能等都沒有得以鍛煉。
3.高職醫護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對策
高職醫護生具有雙重目標:升學和就業。他們的職業核心能力亟需提高。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和課堂記錄,筆者了解到高職醫護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的了解程度、需求意愿及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予以提高。
3.1 以就業憧憬為基點,幫助學生理解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需求
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對于職業核心能力了解度屬于偏低層次。在不能夠充分了解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和需求基礎上,學生對制定計劃提升自己感到迷茫。因而,入學初期的就業指導課程應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及就業方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理解職業核心能力的需求及重要性。通過就業憧憬,學生清晰明白自己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是應用在哪些領域才會更加重視。例如:護理專業的學生在醫院的工作遍及各個科室部門。他們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技能來完成醫患之間的問題處理。遇到病人的突發情況,也要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學會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在整個科室的工作安排中,要學會協作。對于醫護生本身也要根據醫護工作的要求進行自我提升等。這些具體的工作要求可以很清晰的幫助醫學生了解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提升其對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視程度。
3.2 通過項目化教學幫助在校生提高自身職業核心能力
項目化教學是通過在課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項目,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問卷結果分析學生對于項目化教學比較認可,認為在有限的在校學習時間里這種方式最能夠直接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核心能力。在課堂上隨機的小組分配、小組內的分工、合作、解決問題等都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各個方面。職業教育的部分學科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開展項目化教學。將基礎知識滲入的同時,給出相應的具有實際需要并能拓展基礎知識的項目供學生解決完成。對于學生而言既可以有效實踐學生所學的知識,并能夠在項目完成中將知識梳理成框架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前的職業教育的要求不僅是學生的升學和就業,還有順應當前國際發展形勢下的職業核心能力提升。然而,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在職業方向明確的基礎上通過日常學習工作中有盡可能多的機會鍛煉提高。高職院校應在日常各門課程的教學中,鼓勵教師有計劃的開展項目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必修知識的同時培養提升職業核心能力,從而達到職業教育的雙贏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白皮書)[R].2012年12月.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Z].2011(9).
作者簡介:
裴聰聰(1984.08-),女,安徽宿州人,皖北衛生職業學院中級講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