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是其對一門語言掌握水平的體現,當學生進入高中后,語文寫作能力面臨更高的標準。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對日常寫作素材的收集及積累,幫助學生務實寫作基礎。本文提出了高中語文作文的生活素材積累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 生活素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79-01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作文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師普遍通過定期大量的寫作訓練來幫助高中生提高寫作能力,但由于高中生學業負擔較重,缺乏足夠的素材積累時間,導致高中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假裝抒情的文章。因為高中生閱讀量較少、生活經歷不多,所以高中生在寫作時往往表現出“語言啰嗦、文章過于白話、東拼西湊”,并且通常是長時間的“編纂”寫出思想淺薄、情感平淡的文章。教師在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生活素材的收集及積累的培養,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節處入手,體會現實中情與理,積累有實用價值的生活素材,將之用于寫作中,提升文章質量及可讀性。
1.閱讀與背誦,豐富素材
閱讀與背誦永遠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就高中生而言,對語文課本的閱讀背誦,對課外名著、名篇的閱讀背誦都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優秀文章的認識,從中獲取優美、富含人生道理的詞匯及句子,豐富寫作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學生閱讀文章中可以借用的詞句進行講解,既包含實踐教學意義,又能使學生明白文章中詞句合理地堆積。學生在閱讀及背誦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對其中的素材進行分析,使學生避免只進行了閱讀背誦過程,而忽略了對文中素材的汲取,對素材的運用[1]。同時教師針對文中有趣、有理、有情的例子啟發學生進行相似性寫作,幫助學生合理且恰當的使用閱讀到的經典案列。如在與秦國相關的文章時,既可以寫始皇帝一統天下的霸業,也可以寫白起“寧為一秦,屠遍六國”的決絕,同時巧用高中語文教材中《六國論》、《阿房宮賦》對秦的描述,引用幾句文言文,增添歷史厚重感。
2.發掘現實生活中的趣、理、情
寫作除了無邊無際的暢想,更多的是對生活點滴的挖掘。有太多的優秀作者僅僅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的簡單描述,將深厚的情感沉淀其中,得出韻味深藏的佳篇。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對高中生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社會動態時常思考感悟的習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周邊事物、情境的能力,將所見、所聽、所想記錄下來,成為最真實好寫的寫作素材。通過對生活中有趣、有理、有情的人與事的觀察,結合學生自身的思考模式,教師進行學生的寫作訓練[2]。沒有思想及情感的文章是幼稚且沒有價值的,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本等對學生進行生活素材積累的訓練,使學生豐富寫作素材的同時,幫助學生認清周圍事物,發現生活的美好。例如,教師在進行訓練前,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趣、理、情”的記錄表,實時提醒學生去觀察發現,讓學生將生活中、學習中、甚至是網上瀏覽及閱讀的有價值的素材記錄,然后通過隨筆的形式進行寫作。
3.體驗生活、寫出真實
高中是學生課業負擔較重的階段,為了應對高考,教師、學生及家長難免會將學習成績放在首位,進行大量的練習,導致學生往往缺乏足夠的課外活動,將學生的寫作天然的局限于校園中。因此,在進行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及支持學生去體驗生活,解放思想,多去參加校外的實踐活動,去領略生活的真實[3]。例如:在春天,教師可以組織踏青賞景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然后通過觀后感的形式,讓學生將沿路的景、活動中的感悟寫入其中;再比如,組織志愿者活動,敬老院陪伴照顧老人、進行社區服務、人行道交通維護等,既讓學生在幫助他人中培養良好的品質,又可以讓學生擁有真實的感悟經歷。
總而言之,素材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生活素材的積累,使學生通過閱讀及背誦優秀的文章,觀察記錄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趣、理、情”,參與課外活動、體驗真實生活務實寫作基礎,豐富寫作素材并合理運用到寫作中,提升文章質量,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金國讓.關注多彩世界 豐富寫作素材——談高中語文作文的生活素材積累[J].課外語文,2017,17(06):129.
[2]吳永勝.淺談高中作文素材積累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23(02):48.
[3]周海艷. 高中語文課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與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溫曉磊,江蘇人,1986年出生,本科學歷,常熟市中學語文老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