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錫光
(福建省郵電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8)
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趨勢,跨境電子商務(簡稱跨境電商)作為以互聯網為橋梁的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的結合體,成為資本追逐的新風口。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模式,它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以B2C和C2C兩種主要模式實現企業或自然人與最終消費者之間達成交易、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跨境電商讓企業有機會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在國際貿易中成為了一個新的貿易發展空間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保持“雙高”(高速度和高利潤)發展態勢。2014年12月12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包括了福州片區、廈門和平潭片區,呈現“一區多園”的模式,促進我省跨境電商的發展。為了了解、掌握及探索我省有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情況,課題組選取福建自貿區作為樣本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據中經未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6.7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到2017年上半年交易規模已達到3.6萬億元,同比增長30.7%。從交易額占進出口貿易比例來看,我國跨境電商比例逐年攀升,從2008年的4.0%上升至2016年的27.5%,預計至2020年,增速將達到37.6%。無論從政策面還是數據面來看,跨境電商正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網絡經濟的新型業態,成為國際貿易的新型模式。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2015-2019年)》顯示,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定位為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網絡技術,重點發展電子商務云辦公平臺、海運快件中心、電商配送總倉平臺,打造電子商務進口商品分銷基地;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配套發展物流配送、電子支付、電子認證、信息內容服務、互聯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建設兩岸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地和福州(平潭)海峽兩岸電子商務合作試驗區建設。福建自貿區規劃范圍118.04 km2,到2019年基本建成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7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2.5×108t;基本建成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實現進出口總額290億美元。
據調研,福建省自貿區成立3年以來,福州片區建設方案3年113項試驗任務已完成105項,福州片區新增企業28696戶,注冊資本4851億元。新增外商投資項目849個、合同外資45.5億美元,出臺42個產業扶持政策以促進跨境電商等重點業態蓬勃發展。福建省自貿區的跨境電商產業園達20萬平方米,建成福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4個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引進eBay、阿里一達通、菜鳥網絡、縱騰等境內外知名跨境電商企業,eBay在區內設立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全產業鏈聚集園區。2017年實現跨境電商保稅進口64.07萬票、比增136.71%,銷售額2.1億元、比增124.09%。建立5.0×105m2的保稅展示交易和進口直銷中心,引進40多個國家上萬多種商品,2017年銷售額約2億元,帶動進口6000多萬美元。
但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人才缺乏問題也相繼浮出水面,跨境電商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中職學校所培養的跨境電商的人才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如何培養合格的跨境電商人才,帶著這樣的問題,課題組走訪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中國(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的部分跨境電商企業以及開設跨境電商課程或培養方向的院校進行了實地訪談調研。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近200所職業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或國際貿易專業,每年向社會輸送相關畢業生,但難以滿足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實地調查調研中,76.9%的企業遇到招不到合適的跨境電商人才的問題,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據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跨境電商屬于交叉性學科,既有電子商務的特點,又兼具國際貿易的特點,需要復合型人才。10多家企業的對人才主要有4個方面的能力需求:
掌握熟練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企業更看重的是豐富的實踐能力。75%的企業要求熟悉包括EBay、Aliexpress、Amazon、Wish等當前4大主流平臺在內的跨境電商平臺規則以及平臺基本操作技能,例如網店裝修、信息發布、網絡推廣、訂單處理等;69.2%企業要求掌握市場推廣與營銷的能力,以開發客戶、提高客流量;61.5%企業要求掌握商務溝通的手段、方法、時機以及排除障礙的技巧,以促成交易。而上述這些實踐能力通過課堂的理論學習是無法掌握并融會貫通的,需要依靠實踐積累以及不斷探索與總結。
福建融達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陳總指出,很多學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時存在一個誤區:學校清楚跨境電商人才要有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但往往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技能——美工能力的培養。在本次的調研中,有53.9%的跨境電商企業表示,跨境電商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跨境電商專業知識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美工能力。美工能力能幫助企業更完美、更真實地呈現產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增加銷售量。
跨境電商是跨國境的交易,交易過程無論是在售前的溝通還是售后的咨詢、處理方面,都存在與跨國境的消費者用外語進行交流的可能和必要。翻譯軟件無法實現無障礙交流溝通全過程。因此,企業要求跨境電商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外語交流溝通能力,掌握一門外語成為跨境電商從業人員的必備技能。而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通用語,在跨境交易中使用英語交流非常普遍,掌握英語成為大多數跨境電商企業對用人的要求,當然其他語種也是部分跨境電商的需求。
在走訪的數家企業中,當問及員工哪方面的不足令企業最為苦惱的問題,100%的企業把員工的職業素養列為第一位,員工責任感僅次之,其次才是相關技能。企業普遍認為新員工能力技能有所欠缺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后期逐步培養的,但最為無奈的是很多的新員工都存在不能吃苦、不珍惜工作、隨意辭職等職業素養問題,希望學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時,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需要重視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中職學校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的,學校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但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教育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實踐難”等一些實際問題,值得注意和研究。
首先,模擬實訓難。現在跨境電商的國際主流平臺有4個,而每個平臺的平臺規則皆不相同,要想讓學生熟練了解每個平臺的平臺規則以及操作流程,存在課時不足和實踐難的問題。緩解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其一,扮演企業上平臺注冊模擬經營,但這4個平臺往往限定了各種注冊條件,從而形成高門檻使得學生難以進行實戰練習和實踐;其二,必須將4大平臺的仿真軟件逐一購買,這對中職學校存在經費較高的難題。
其次,“雙師型”專業教師少。跨境電商無論是平臺操作技巧,還是專業理論知識,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模擬實踐等形式傳授給學生的。如何讓學生能夠持續盈利是中職學校教學實踐難點和瓶頸,這就需要有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員,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指導使用相應的實戰技巧,然而目前中職學校中具備這一實戰經驗的專業教師是少之又少。
最后,校企合作難。部分開辦跨境電商的學校選擇了校企合作以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難以長期實現校企合作。主要的原因在于企業與學校的目標的不一致性,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出發點是尋求短期內的盈利為目的,大多數企業是為了利用中職學校學生為廉價勞動力,而學校的出發點是培養人才,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因此學校和企業合作存在實現長期校企合作較難。
結合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考慮中職學校開展跨境電商課程的難度,為更好地適應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課題組認為必須對中職跨境電商課程乃至專業進行創新改革。
由于跨境電商人才需要掌握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商務英語以及營銷推廣、美工等相關核心知識,存在內容多且分散的特點,因此需要整合相關核心知識,開展模塊化教學。以往的跨境電商專業或課程一般是將其分為獨立的各個課程進行傳授,知識傳授全面但卻缺少融會貫通,實用性差。學校可以嘗試地探索在核心知識教授完成的基礎上,開設類似《跨境電商實務》等課程,進行模塊化教學,幫助學生理清各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好地將所學核心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目前中職學校開辦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具備實戰經驗的“雙師型”專任教師少,而這一類教師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資源。解決中職學校跨境電商“雙師型”專任教師少的渠道有3個:其一是安排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但是存在中職教師教學工作量大,無法安排脫產實踐的問題;其二是招聘新專業教師,但是由于當前中職學校教師待遇偏低,無法吸引有企業經驗人員到校擔任專任教師;其三是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不僅解決了學校專業教師短缺,也解決了教師的實踐實戰能力不足,同時兼職教師報酬可另行制訂薪酬標準,可不受當前績效工資限制,是當前比較可行的辦法。
隨著福建自貿區建設的開展,大型跨境電商企業的入駐正好提供了合作機會。中職學校可以引進企業實戰能力強的人員作為學校的實訓指導兼職教師,充實教師隊伍,與校內老師共同協作,以行業需求為出發點,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跨境電商行業培養真正符合其需求的人才。
在中職學校抱怨難以找到長期的校企合作企業的同時,企業也在苦惱于如何能讓學校源源不斷地輸送出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難以長期合作的根本原因:不是“不需要”,而是“沒有找到合作共贏點”。中職學校應該充分圍繞福建自貿區的區域優勢,與省內的跨境電商企業共同尋求“合作共贏點”,進而依托企業資源和學校場地,以共建孵化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等形式,進行有質量保證的訂單培養,達成長期合作共贏的局面,既能解決學校“實踐難”的問題,也能解決企業“招聘難”的問題,持續不斷地為企業輸送優秀的一線人才。
國家多個文件提出:職業教育要加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但就目前企業反饋來看,最大的教育缺失不是在能否“用得上”,而在“下得去”“留得住”,大多學生存在不能吃苦、難以安心本職工作的問題。因此,中職學校必須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專業學習的每一環節中,找到專業知識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將職業道德逐漸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
科技的發展、政策的支持使福建的跨境電商進入了“騰飛期”,中職學校必須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探索、研究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校企的資源,立足技能,跟上企業步伐,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為企業長期不斷地輸送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高技能的跨境電商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