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寧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8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下,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閱讀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用戶產生的數據具有很大價值,能讓信息傳播更精準。因此,基于圖書館的大數據和微服務技術的良好應用,將保證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開展,并展現出良好的服務風貌。
為了促進圖書館大數據和微服務的融合發展,需對兩者的技術層面做出詳細分析。
第一,大數據層。在數字化潮流下,圖書館實現了數字資源的傳播,其比例也在不斷增大。在圖書館中,大數據層是各種類型數據的展現。比如:在某學校圖書館的發展中,大數據類型主要為數字文獻、讀者基本數據以及科研數據等,總量較大,數據結構也更為復雜,實現大數據層的應用,能對數據進行挖掘,也能為微服務技術提供基礎資源[1]。
第二,讀者需求層。讀者需求層為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核心內容。讀者需求層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讀者的顯性需求,主要對讀者在圖書館的服務需求進行分析,并根據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做出詳細分析。二是讀者的隱性需求,研究讀者對于文獻資源的需求,利用大數據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數據處理層。在對大數據進行采集、儲存以及處理的過程中,將其與微服務技術結合,能為工作中的實際操作提供方便。當前,分布式數據處理技術較為成熟,基于數據語言和方式,能在數據處理工作中提高效率,將其應用到圖書館內,能對數據做出統一處理,發揮云服務工作,也能促使數據的良好應用[2]。
第四,微服務業務層。根據數據處理層,將其過渡到服務業務層,在數據處理工作中進行服務。如圖書館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并按照一定內容對其進行劃分,促進社交平臺、圖書館閱覽平臺的構建。微服務能為圖書館內容的制作、更新和推動提供方便,實現數據信息的及時獲取和準確反饋,提高圖書館的利用效率和服務質量。
用戶數據交互式操作是以大數據和微服務技術的融合為基礎,在技術發展環節上實現數據交互式操作。圖書館往往將用戶、借閱卡、學號等作為數據,根據當前業務發展需求,將數據進行劃分,并利用用戶ID進行操作。用戶儲存信息時,也會實現不同接口格式,保證能根據數據鏈接器實現異構數據庫的連接,也能在大數據環境下,為分析工作提供基礎條件[3]。
技術融合體系主要是將大數據處理工作、微服務技術作為實施基礎,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及構建知識庫等。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異構數據整合機制能在工作中對其進行整合處理,也能實現借閱信息、行為記錄以及網絡資源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及媒體的調研,重點分析基本數據存在的隱性需求。如重點分析用戶借閱圖書的種類、學科傾向等,還需對大數據進行時間和空間的多維度分析,重點分析圖書館自身的各個參數。在基于微服務的發展下,也能對內容做出有效編輯。如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共號,該工具不僅能為其發展提供較大便利,還能實現大數據服務信息的合理推送[4]。
將微服務作為基礎條件,能實現泛在化閱讀。圖書館應用微服務也能對泛在化服務工作進行升級。如將微信公眾號作為微服務平臺,對服務功能進行擴展。此外,基于集成系統中API接口的應用,能將圖書館的大量信息滲透到微信公眾號,將其與其他移動終端、社交網絡進行結合,并將其作為微服務的主要組成部分,保證在整體上實現優化發展。在強大的技術支撐下,也要將大數據技術和微服務進行結合,將其作為發展中的主要平臺,實現用戶需求升級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保證資源的優化使用。
基于以上分析發現,在圖書館應用大數據,能在服務工作中實現新的增長點,也能在移動圖書館中加強服務建設。※
[1]李白楊,白廣思.圖書館大數據與微服務的技術融合體系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6(1):68-72.
[2]高兵,董素芹.“云”環境下的圖書館“微”服務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1):128-130.
[3]李艷,余鵬,李瓏,等.“大數據+微服務”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體系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3):99-103.
[4]王華志.大數據時代高職圖書館信息資源微服務探討[J].農業網絡信息,2015(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