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近年來,因經濟調整轉型與網絡經濟等因素影響,實體經濟呈下滑趨勢,對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沖擊較大。為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央財政積極出臺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5.1億元,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現就如何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提出拙見。
中小企業是指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在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占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9%;它以不足50%的資產,安置著75%的職工就業,其中僅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鄉鎮企業就容納了1.3億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每年我國工業新增產值的75%、出口總額的60%以上都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全國企業的60%和40%左右。這足以說明,中小企業不僅保證了國家就業目標的實現,而且在促進技術創新、維持市場活力、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公平競爭等方面也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作用。這幾年,世界各國紛紛采取各種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對于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借鑒意義。
一看美國。美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方面的規定有:一是雇員在25人以下的企業依照個人所得稅率納稅,而不是依照企業所得稅率;二是“經濟復興法”把資本收益稅的最高點從28%降至20%,后又對創新型小企業減至14%,刺激資本流向中小企業;三是將遺產稅的免稅點由175625美元升高至600000美元,免除了小企業繼承人應繳納的一大筆遺產稅;四是向小企業提供稅額減免120億美元,以緩解小企業的籌資困難;五是對收入不足5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實行長期的投資稅減免;六是對投資500萬美元以下的小企業永久性減免投資稅(頭兩年減免7%,以后5%);七是為那些向新工廠、新設備投資的企業提供用于研究與開發的長期稅額減免;八是進行保健制度改革,以確保中小企業雇員也能得到保??;九是對投入符合一定條件的小企業的股本所獲資本收益實行5%的稅收豁免,為期至少5年;十是通過“納稅人免稅法”,在10年內為小企業提供幾十億美元的稅額減免,并減少資本收益稅。
二看日本。日本規定,資本不超過1億日元的中小企業,法人稅率低于大企業的25%;為了充實企業的內部留存,減輕法人稅率和對一部分所得不課稅;對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國民生活起重要作用的特定行業,實行合并時的免稅注冊;對機械設備及工廠建筑物等實行32%折舊費的補貼;對進行新技術和設備投資以節約能源和利用新能源的中小企業,在稅制和設備折舊方面采取優惠政策。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開發,規定對中小企業的試驗費減收6%的法人稅或所得稅。對于中小企業提取的改善結構準備金,不計入當年的應稅所得,以促進中小企業財力,增強抵抗市場風險能力。
三看法國。法國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較為全面和完善。稅收制度方面:法國財政法規定,中小企業在創辦當年及隨后4年,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占其1/3的費用(后提高到50%),或者在創辦當年及隨后2年,對再用于經營的利潤全部或部分免稅;對中小企業轉為公司時所確認的資產增值暫緩征稅,并允許原有企業的虧損結轉到新公司;對中小企業如用一部分所得作為資本再投資,該部分所得將按降低的稅率(19%)征收公司所得稅。稅收管理方面:法國稅務總局規定,小企業在營業的頭4年善意所犯錯誤,可減輕稅收處罰并寬限支付的時間;對小企業的稅務檢查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否則,企業的納稅義務將自動得到免除。
中小企業已構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許多大企業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據統計,我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中小企業有1000多萬家,占全部注冊企業的99%以上,其經營范圍幾乎涉及所有競爭性行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部工業總量的60%、57%和60%。然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1994年以前,我國中小企業之所以能迅速發展,除了短缺經濟給其提供的機遇外,國家給予的稅收政策支持發揮了巨大作用。但1994年稅制改革后,沒有專門的稅收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有的只是一些散見于相關規定中的稅收優惠。總的來看,目前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扶持政策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尚不完善。表現在政策目標不明確,針對性不強?,F行的稅收政策更多的是被當作一種社會政策工具、解決社會問題的手段,而忽視了對中小企業來說很重要的競爭能力的培育問題,沒有考慮中小企業本身的特殊性,無法適應不同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求。新出臺的企業所得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在稅收方面受到的歧視問題,統一了內外兩套稅法,并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定為25%,降低了8個百分點,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大部分的高新技術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大大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但是,現行企業所得稅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仍不夠徹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不利于吸引中小企業投資?,F行稅法規定,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投資方企業不得調整減低其投資成本,也不得確認投資損失,這項規定不利于中小企業對外投資。另外,國際上對中小企業普遍采用的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等稅收政策,而我國并未采用。
二是不利于鼓勵中小企業創辦。在英國,為了鼓勵投資者創辦中小企業,規定凡投資創辦中小企業者,其投資額的60%可以免稅,每年免稅的最高投資限額達到4萬英磅。韓國政府對新創辦的中小企業所得稅實行“免三減二”(開始三年免稅,其后兩年減半征收)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大部分是針對已創辦的中小企業,缺乏支持創辦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是不利于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中小企業要發展,資金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僅僅依靠中小企業自身的稅后凈利,中小企業的發展進度必然緩慢。由于社會觀念和中小企業自身的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我國現行的稅收政策缺乏鼓勵中小企業融資的相應政策,新所得稅法對這方面也很少涉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稅收支持手段不靈活。稅收政策手段單一,范圍窄,力度不大,從而導致政策的低效。目前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有關稅收支持規定主要限于稅率和減免稅上,無法適應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企業的要求,而諸如加速折舊、投資抵免、延期納稅等做法并不常見,程序又過于嚴格繁瑣,并且優惠主要集中在企業開辦之時,缺乏降低投資風險、籌集資金、引導人才流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通過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優惠政策的使用比較,可以發現,他們的稅收政策更加靈活,多采用按所得額的累進稅率征收(美國規定公司可選擇一般的公司所得稅,稅率為5%~46%的超額累進稅率),并對企業的融資、再投資、創新開發等方面規定了具體的優惠措施(法國鼓勵發明創新方面:中小企業以專利、可獲專利的發明或工業生產方法等無形資產投資所獲利潤增值部分可以推遲五年納稅),適應了中小企業靈活多變的特點,更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激勵作用。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企業所得稅采用的是比例稅率,也就是無論企業大小,在依法扣除有關項目后,一律按照25%的稅率進行征納,相對于國外的具體優惠政策,我國所涉及的中小企業的所得稅優惠還比較單一和簡陋,在《企業所得稅法》第四章稅收優惠中,只有“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幾項涉及中小企業的優惠規定,優惠形式也主要采取免征、減征、降低稅率等幾種。另外,現行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條件,也將許多中小企業排斥在外。
第三,政策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雖然優惠措施不少,但出臺時期、背景不同,散見于一些補充規定或通知上,零星地分布在各個稅種上,稅收政策的靈活性雖然得到體現,但明顯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也使得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不利于實現公平稅負和平等競爭。
對中小企業給予稅收上的減免優惠是世界各國扶持和保護其發展的通常做法。我國目前雖然有一些對中小企業優惠的稅收政策,但扶持力度不足,范圍較窄,也不夠規范化和系統化。因此,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我國中小企業的稅收支持體系乃是當務之急。我國當前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應從四個方面改革和完善。
1.借鑒國外的做法,改革和完善我國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稅收政策和措施,不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力度上,都難以對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到應有的扶持作用。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筆者認為,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所得稅方面:借鑒日本的做法,將目前按利潤多少來確定企業所得稅稅率改為按企業規模(資本金)來確定稅率。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科研力度方面:借鑒美國的做法,如果中小企業課稅年度的科研投入超過過去3年的平均水平,超過部分的50%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方面:取消以是否設在高新區為標準來決定是否給予稅收優惠的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改為僅以是否符合高新技術產業標準為標準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折舊率:可允許中小企業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鼓勵投資方面:對中小企業的經營利潤用于再投資的部分,給予免稅;對于已征稅的部分,給予退稅。中小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支出可以按一定比例從應付稅款中扣除,若企業當年發生虧損,則允許向后和向前結轉,可以結轉的期限與虧損結轉的期限一致。中小企業的虧損可以延長結轉期,建議后轉至10年,同時增加前轉的優惠,建議可以前轉3年。鼓勵增加就業機會方面:對積極吸納殘疾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的中小企業給予所得稅優惠。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創辦的小企業,給予適當的減免稅,并提供一定的稅收寬限期。其他支持措施方面:加大增值稅的稅收優惠力度,改變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標準,企業不分大小,只要財務制度健全,會計資料齊備,有固定的經營場所,都應享受一般納稅人待遇,而對不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中小企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按征收率征稅,按法定稅率開票。這樣可以減小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對中小企業正常的生產和銷售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2.稅收層面上盡量鼓勵中小企業的創建。采取多種方式以鼓勵中小企業的創建,如降低稅率、選擇納稅方式、增加費用扣除等各種措施。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方面,對資本和設備的再投資、研究開發費用等給予減免稅或稅收抵免,以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和技術問題。在鼓勵中小企業轉型方面,可通過對新注冊企業以及原有虧損和流轉稅等問題的照顧來促使這種轉變。否則,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一些中小企業連生存都成問題,更談不上發展了。繼續大幅降低中小企業所得稅稅率。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所得稅率一般不及大企業的一半,而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減免力度遠小于這一水平。根據我國國情,對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業,利潤沒有達到一定額度的,可考慮只實行7.5%或15%的優惠稅率。實行有利于中小企業籌集資金的稅收政策,引導銀行積極向中小企業貸款。對中小企業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應取消以往按不高于金融機構同類、同期利率計算數額之內的部分準予扣除的規定,改為按實際支出扣除,降低籌資成本,促進中小企業積極籌集社會閑散資金。
3.完善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中小企業往往是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但它們在進行科技創新時,又常常面臨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等問題和障礙。因而,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開發的稅收扶持,已成為歐美各國增強21世紀國際經濟競爭力的共識。為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風險資本的形成,歐美國家采取的主要手段有縮短折舊年限、專利投資所得納稅推遲、研發投資增長的附加扣除等。我國可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參照和借鑒使用此類做法,完善科技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支撐,對極富創新精神而又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無疑能極大地激發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更新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政府應從政策上予以引導,為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企業創造一個寬松的稅收環境。為鼓勵中小企業科技開發,近期內可制定對企業稅后利潤用于再投資的部分予以退稅的政策。也可參照加拿大的做法,對于特別小的企業的科技投入,給予更深層次的優惠措施。此外,對于中小企業在技術開發經費方面的支出,引進科技人才方面的支出也可適當給予稅收優惠。
4.建立和規范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應對現有的優惠政策進行清理、規范和完善,并逐步建立起統一明確的、適用于不同地區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第一,要健全稅收法律法規,提高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律層次。第二,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應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引導中小企業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第三,擴大中小企業稅收優惠范圍,減輕其稅收負擔。稅收優惠應改變現行單一的直接減免稅為直接減免、降低稅率、加速折舊、放寬費用列支標準、設備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并進一步擴大對中小企業的優惠范圍。重點要采取以下稅收優惠政策:一是適當擴大新辦企業定期減免稅的適用范圍,不要僅限于部分第三產業,對生產領域、流通領域的新辦企業也可給予定期減免稅優惠,尤其要對以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新辦加工型企業和以農產品販銷為主的新辦商業企業延長減免期。二是允許中小企業實行加速折舊,并在所得稅前扣除,對中小企業用稅后利潤進行再投資的,給予一定比例的退稅支持,且對其投資凈損失可從應納所得稅額中扣除。三是允許個人獨資和合伙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選擇前者的企業應稅所得,只納企業所得稅,不納個人所得稅;選擇后者的企業不納企業所得稅,而股東應得份額并入股東個人所得中,繳納個人所得稅,避免重復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