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倩 孟晨
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對外形象的展示,往往能決定人們對一個城市的第一印象和主觀認知。城市品牌主要由城市標志和城市文化組成。城市標志是城市品牌的外在表現,城市文化則用來彌補城市標志對城市形象塑造表面化的不足。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擁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中外游客前來旅游參觀。通過兵馬俑、大雁塔、鐘樓等歷史古跡的開發,“歷史文化名城”作為西安城市形象的名片,對西安城市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西安是我國第九個擁有地鐵的城市,隨著地鐵技術的完善發展,地鐵在扮演客運、環保和創造經濟的角色之外,更承擔著打造城市品牌的重任。
第一,在地鐵承載城市品牌的功能方面,根據地鐵運行的流動性,部分車站結合站點的名字和特點,設計出眾多體現西安濃厚文化色彩的文化墻,例如,永寧門站以《嘹咂咧》為主題的文化墻把西安人民豪爽和質樸的一面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在地鐵創造經濟的同時,文化墻使乘客能耳濡目染地感受西安文化古城的魅力,將抽象的城市形象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品牌。
第二,在地鐵承載城市品牌的文化方面,西安地鐵標志的設計主要是以城墻方形造型為主,這樣的方形地鐵標識在中國尚數首例。城墻方形造型體現了西安城市的古城形象,“西安地鐵”四個字出現在圖像的中央,底部標注英文翻譯,設計圖案簡潔明快,既凸顯城市特色,又體現包容開放的進步意識。通過地鐵標志與西安古城文化的結合,充分搭建起西安古城與地鐵承載城市品牌的橋梁。
地鐵廣告是城市文化輸出的窗口,城市文化也指導著地鐵廣告的走向。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神話傳說、民俗文化等均為西安地鐵承載城市品牌可視化傳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目前西安地鐵在推廣城市品牌的廣告建設上,主要以歷史和人文內容為主,廣告具有本土性和較高的識別度。這種廣告文化創意形成了地鐵廣告文化輸出城市文化并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機制。
但西安地鐵在視覺系統設計方面還不夠成熟,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體系與風格。
西安地鐵內的靜態可視化建設集中體現在大型廣告展板、廣告燈箱以及站內基礎設施等方面,過多的商業廣告使西安地鐵站內的整體風貌與國內其他城市地鐵并無明顯差別,難以達到凸顯城市特色、實現城市品牌傳播的預期效果。西安地鐵曾在2011年試推行地鐵吉祥物“邁拓”,并未凸顯西安的城市特點,同時也由于宣傳力度不足,至今仍鮮為人知。
西安地鐵內的動態可視化載體主要有多媒體廣告屏、列車內車載電視等,傳播方式較為傳統,未能充分與高新技術結合,更新速度較慢。播放內容多以商業廣告和娛樂片段為主,缺乏與乘客的互動性。公益廣告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
1.城市品牌核心定位模糊。2018年2月7日,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西安正式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西安在區位、交通、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正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雖然西安大力彰顯當今城市發展的盛況,卻未能及時在城市品牌宣傳上找準位置。雖然積極展現西安在經濟、教育等方面的飛速進步,力圖與國際化大都市形象靠攏,但卻始終依附于古城的悠久歷史,在打造現代化新形象上放不開手腳,顯得猶豫遲疑。在城市品牌的具體建設上,濃厚的商業氣息與悠久的古城文化雜糅,第一要義的核心定位模糊不清。
2.民間印象刻板固化。相較于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藍圖,西安的古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自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享譽世界的“第八大奇跡”,西安的城市品牌建設便一直在西北地區處于領先地位,“歷史文化名城”成為這座城市最為人所知的名片。雖然一座城市擁有自己的品牌亮點是好事,但對于轉型期的西安來說,民間印象的定型和固化,反而對其城市品牌的打造有一定的阻礙和影響。
1.城市品牌挖掘流于形式。“城市品牌是城市特色的集中體現,是城市形象的精彩縮影,更是城市綜合競爭實力的標志。”在城市品牌的確立中,城市文化具有最不易復制的屬性,是城市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的總和,對城市品牌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在歷史語境下自發形成的城市形象等同于選擇塑造后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的宣傳與打造勢必會流于形式,不能使其得到更為深刻、準確的展現。在西安地鐵站內,西安的物質性文化體現得較為充分,例如,展現西安民風民俗的文化墻,為西安的城市形象做了很好的宣傳。但對非物質性文化的挖掘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對城市的精神內核并未深入剖析,使宣傳流于表面,難以深入人心。
2.城市宣傳廣告受商業廣告擠壓。雖然西安地鐵站在宏觀造型上傾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在許多設施的細節上也下足了功夫,但從實際出行情況出發,巨幅明亮的廣告展板才是多數步履匆匆的乘客最易關注的地方。西安地鐵站內的廣告展板主要分為公益廣告和商業廣告兩大類,其中商業廣告比重較大,城市宣傳類廣告受到嚴重擠壓。數量上的匱乏直接影響到乘客對西安城市發展動態的認知,從而造成民眾對西安城市品牌的認知與官方宣傳之間的誤差越來越大。
1.更新成本較高,技術受限。新技術的投入能縮減信息傳播的時間,方便受眾獲取信息,更新體驗模式。但由于技術新、造價高、借鑒經驗有限等原因,使得新技術在西安地鐵內的使用仍是鳳毛麟角。
2.傳播方式單一,創意平庸。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可視化以其具有的直觀、便捷等優勢,越發得到受眾的重視。受眾需要可視化傳播帶來的方便,卻并不意味著會因此忽略信息的內容和質量。西安地鐵站內的文化墻是展現西安城市風貌的重要平臺,多以西安地域特色文化作為主要展示對象。然而,這種刻板單一的表現方式只能展現西安城市文化的表層意義,未能使受眾深入了解文化符號背后的精神內涵。
3.缺乏雙向溝通,互動不足。西安地鐵車廂內的車載電視作為推廣城市品牌的主要載體,多數時期僅供投放商業廣告,使得宣傳城市品牌的功能被大大閑置。同時地鐵內的平面廣告和車載電視缺乏雙向互動功能,乘客只能被動接受信息,難以及時反饋意見、表達訴求。因此在乘車時,乘客更傾向于手機上網,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使得地鐵內的可視化傳播設施更加得不到重視。
4.傳播范圍有限,效果不明顯。搭乘地鐵的乘客多以工作和上學為主要的出行目的,出行時間較緊張。車站內人群密集、人流量大,即使可以通過調整廣告畫幅和增強燈箱亮度等方式吸引乘客注意力,但也只能達到淺嘗輒止的效果。而在較為封閉的車廂內,由于車載電視等多媒體設施未能物盡其用,更無從談起城市品牌傳播的深遠推廣。
1.重組傳統載體,再現歷史時空。打破廣告牌、燈箱和地標等傳統可視化載體的割裂傳播,把西安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品牌有機結合起來。西安地鐵可在地鐵隧道內,利用色彩、光線和圖像的縱深原理,變商業廣告牌為西安歷史大事件的展示牌,地標用來充當時間軸指示歷史進程,廣告燈箱展示相應歷史事件的主要人物。力求在一段地鐵空間內再現西安從古至今的文化發展進程,既有古代的輝煌歷史,又有當下國際化的自我超越。
2.改造站內空間,強化資源優勢。由于地鐵部分站點以古跡命名,西安地鐵可對公共設施進行改造,將可視化建設與地鐵站點的特點相結合。例如,鐘樓站內的統一木質長椅可依據站外鐘鼓樓的特色,模仿鼓面的形狀,改為連綴的圓形座椅,既可使乘客眼前一亮,加深對該站點的印象,又能豐富地鐵站內的靜態可視化傳播。
3.打造吉祥物IP,傳播與營銷并進。地鐵吉祥物的推行不僅可以創造商業利益,也能將城市品牌的推廣融于無形之中。西安地鐵可以發行以吉祥物為原型制作的貼紙、郵票和限量版地鐵卡等。通過塑造擬人化的地鐵吉祥物,使人與物產生情感連接,進而以此為載體帶動城市品牌的推廣和宣傳。
1.小程序。地鐵作為一種典型的環境媒體,在密閉的空間內更應注重和受眾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而不僅僅作為單向傳聲筒。2018年初,西安地鐵推出掃碼乘車服務,通過西安地鐵APP和支付寶領取地鐵電子乘車碼即可乘車,既方便了乘客出行,也標志著西安城市包容度的提升。西安地鐵可將掃碼服務變為推廣城市品牌的手段之一。在候車處墻壁和車廂內壁設置二維碼,乘客掃描后進入小程序,即可了解所在站點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內容和商業娛樂地點,既能夠展現西安歷史名城風貌,同時也為乘客的交通出行帶來方便,使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2.短視頻。車廂內的車載電視是播放視頻的傳統媒介,為吸引乘客觀看,西安地鐵可以在列車行進的過程中播放對下一個站點的視頻介紹。在2-3分鐘內,短視頻以動畫形式展現,以地鐵吉祥物作為動畫主人公,并加入皮影元素,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站點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一方面,中國皮影戲于2011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陜西省被認為是中國皮影的發源地。皮影造型生動形象,具有濃厚的民間氣息,與短視頻動畫結合,用新的形式讓它煥發生機,彰顯關中文化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隨著移動端設備的普及,云端觀看、制作、消費等逐漸成為主流,被譽為繼“直播”之后的下一個互聯網創業風口的“短視頻”正好能夠滿足移動端“碎片化”的觀看需求。
3.AR技術和360度實景照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高新技術的涌現,如果能和地鐵媒體結合起來,往往能夠產生獨特的效果,增強乘客與地鐵媒體之間的需求黏性。西安地鐵可在西安地鐵APP內設置AR掃描窗口,乘客掃描車站及車廂內醒目的吉祥物圖片,即可讓靜態的地鐵吉祥物在手機屏幕上實現動態化,不僅可以聽到吉祥物對西安各站點歷史文化的講解,還能夠看到所在站點附近的360度實景,仿佛身臨其境。人機互動帶來的全新體驗,將最大限度地滿足乘客的感官需求,產生極大的傳播價值。
綜上所述,西安地鐵目前在承載城市品牌可視化傳播中仍需探索和改進,在傳統的可視化基礎上應結合民眾期待,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發展多種可視化載體,全方位打造西安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