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佳
現代課堂教學論認為,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是創新教育的真諦所在。在廣播電視學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使其主體地位不斷得到提高,尊重學生意愿,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
一味地傳授理論和一味地安排實踐都會讓課堂有所偏頗。好比食物,素食與大魚大肉是兩個極端,葷素搭配才是健康飲食。課堂教學猶如飲食,理論和實踐是要結合而行的,在學中玩兒,在玩兒中學,方可相得益彰。因此對于課堂結構的優化勢在必行。
學生的課前狀態往往是參差不齊的。倘若教師一開始便口若懸河地進行理論知識講授,無疑會有一部分學生放棄聆聽。因為對他們而言,或許難以進入狀態。所以需要在課堂開端對學生的興致進行合理的激發和引導。課前小節目便是一個有效的方式。比如安排學生進行課前的新聞播報,分享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或是進行一段才藝展示等。這些短小精悍的課前設計具有貼近性、趣味性和未知性。對100分鐘的課堂而言,是一個鮮活的開始,令每一位課堂的參與者都充滿期待。課前表演結束后,在正式進行知識講授前,教師可以預先給學生介紹教師對于整堂課的設計框架,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思路清晰,也就是所謂的內容提要。有了課前的小節目和小預告,會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深受吸引,不由自主地進入課堂。
文字、聲音和畫面是三種常見的信息形態。傳媒業是一個視聽結合的行業,調查顯示,受眾對聲音和畫面的喜愛遠遠勝于文字這種信息形態。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應把握好文字和聲畫信息形態的比重,這就要求教師盡量提煉精華理論,同時在課件的制作方面應多穿插適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去更好地把靜態的文字信息動態化。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技能,以達到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這是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學習策略。學生的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從智能手機轉移到黑板前的大屏幕,再配以聲情并茂的講解,理論知識便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傳授。
一堂有節奏感的課,應該是有理論,有互動,有思考,有實踐。一味地傾聽,學生勢必會感到枯燥,從而失去注意力,授課教師也會疲憊不堪。因此教師對于理論的講授應盡量言簡意賅,留出充裕的時間給予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中理解和消化理論知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致能夠從中得以提高,充分實現了教學相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安排好每項內容的順序和時長,實現課堂的高收聽率與高參與率,消除枯燥感。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活動要依據教材的內容開展,但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對于教材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信息形態,教師首先應熟悉并進行創造性的梳理,盡量讓枯燥的內容鮮活化。在一些環節里設計與之相匹配的類型活動,用活動去解讀和活化教材,以教材為基礎,引發學生參與。這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課程內容。
倘若在課堂上,教師總是背靠黑板,手捧課本,照本宣科,學生的活動就會有限。廣播電視學屬于文科專業,文科專業的特點是答案的多元化。縱然白紙黑字的學術性定義十分權威,教師可以在講解現成理論之前,鼓勵學生突破書中觀點,用已有經驗和知識儲備給新的概念下定義,并積極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是一個重要的思維活動過程,體現了開放式教學的理念,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對于學生能夠駕馭的教材內容,教師可給機會讓學生參與講授,設計活動項目,并對其進行評價總結和歸納。前提是,小組成員之間須經過詳盡的探討和精心的準備,如此可以激發同學們主動參與理論知識的學習,感受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充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廣播電視學這門課程中,對“職業角色的選擇”這一章內容,教師沒有常規地傳授知識,而是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求答案,并采用“脫口秀”這一活動形式加以呈現。同學們從選擇角色到查閱資料,再到聲情并茂地演講闡述,可謂是臺上一分鐘,臺下一天功。從被動聽講的從屬的知識接受者的地位,轉變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地位,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了切實的鍛煉,同時充分張揚了個性。
活動型教學法,因其活動形式的豐富性,教學模式也可多種多樣。對于廣播電視學專業而言,專業性質決定了教學模式的豐富性,諸如“課題—研討式、新聞—訪談式、文藝—表演式、專題—創作式、影視—欣賞式”等教學模式在相應的課程中都非常適用。
一種積極的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是一種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發展的教學形式。如在電視新聞采訪與報道課程中,會采用“新聞—訪談式”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兩人一組,運用新聞敏感進行自主新聞選題,并進行消息類電視新聞的采訪和拍攝。這種模式不僅能實現學習目標,也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同時加強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對于班型較大的課堂,沒有充足的課堂時間讓全部團隊和個人都參與到活動之中。可采用競標的方式,用競爭機制激發同學們的創作激情。例如在電視節目策劃課堂,采用“投資游戲”的方式,教師事先編排好詳盡的游戲規則,在具體的課程里,用分數代替金錢,競標成功的小組獲得加分。同學們在投資游戲的過程里,既完成創作方案的表達,也能感受到競爭的激烈性,同時獲得無限的投資樂趣。
學生對于考試,從來都是充滿懼怕的。且有“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形象說法。活動型教學法將通過對期末考核方式的變革改善這樣的局面。對于一些理論課,可采取“以查代考”的方式,通過書寫結課論文的形式,對整個學期的自我表現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并加大對平時成績的考查比重,如此,使學生更為重視日常的課堂學習,更加積極地參與活動。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節目的總結性匯報演出,如播音主持藝術課程,學生不僅對考核沒有排斥感,反而樂在其中。
活動型教學法的運用,給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帶來了諸多積極的意義和價值。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活動的設計是否具有針對性,安排活動的時間和比重是否合理,以及組織活動是否具有層次性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程,結合學科性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創造性地開展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活動,避免千篇一律。同時,每一門課程的活動都要有層次感,由基礎簡單的活動到內容豐富的活動,這樣才能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