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君(廈門市集美區高浦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0)
小學的音樂課程不同于其他應試科目,其重點不單單是像學生傳授理論性較強的樂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的藝術情感,提高學生鑒別美的能力,熏陶人文情感。這就要求在這一階段,老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心里和生理的角度出發,改變傳統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出發,制定相應的培養學生的教學策略和計劃,才能更好地發揮小學生音樂教育在學生成長階段的作用。
隨著新課標的出臺,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要本著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進行授課。但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的授課方法陳舊,呆板沒有新意。教師不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授課方案,在很多學生對于樂理知識掌握不足的時候,教師盲目的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則處于被動的接受的狀況,教學氛圍十分枯燥,這會阻礙小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此外小學音樂課程中需要傳授枯燥的音樂知識,這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這不利于音樂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著重了解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階段,了解學生特點和需求,完善課程進行豐富多彩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主動愉快的接受音樂知識,逐步同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確保小學生音樂教育有一個穩步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很多學校對于音樂課程不是十分重視,甚至在很多家長心中音樂課程的設置變得可有可無,這就導致學校在音樂老師的選擇上,不夠規范。很多小學音樂老師的專業知識十分薄弱,音樂的素養也不高,課程設計不夠新,學生學習音樂的知識面不夠寬泛。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趣味的教學模式和營造豐富多彩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新課標的倡導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日常教學情境進行課程導入在利用圖片、模型、以及多媒體手段來營造趣味教學情境。比如說教師在《小貓釣魚》這節課音樂課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小貓釣魚的視頻吸,通過直觀的畫面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興趣,也有助于同學們的隨后的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音樂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更加形象的讓同學們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比如說比如說《小雨沙沙沙》非常貼近生活而且活潑的課程,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日常所見自然環境中的的景物,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扮演,可以扮演小花、小雨滴、小草,石頭等,之后跟著老師學習這個音樂作品,學習時可以加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靠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樣所呈現音樂作品會比較有特色更加有畫面感,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了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感受。
小學這個階段,是學生腦力最為活躍的時期,教授在授課時除了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外,也要學會開發孩子們的想象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說音樂劇的表演,讓孩子根據音樂需要的發揮想象,自己根據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自由創作,跟隨者音樂進行表演。可以設定一些獎勵環節,對于比較優秀和主動參與的學生進行獎勵,對于比較害羞不愿參與表演的同學給予小懲罰,比如唱一首歌曲,朗誦一首詩歌。這樣課堂的氛圍將會很輕松,讓孩子充滿興趣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這種方式值得我們推廣。
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在課程中對于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的時候需要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長、學習能力等情況,讓組里的每個成員都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完成分組后,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讓小組進行討論,整合小組的意見,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通過小組交流,可以幫助同學們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團隊意識,同學們可以提出自己看法與大家交流,可以滿足每位同學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教師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授課效率和授課質量,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本身音樂就是讓人自由的藝術,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動力。
音樂是一門發現美,創造美的藝術,教師需要通過營造輕松、自由的授課氛圍來激發學生們內心的情感,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設計生動有趣的課程,以此來提高同學們欣賞美和鑒別美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