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瑤(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學習和傳承我國民族文化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尤其是經過歷時發展而遺留下的民族文化更是我國人民大團結下的軟實力,在長期發展中各民族間長期交流、學習和團結,逐漸融合而又各具特色。[1]民族文化中流傳下的東西在更多的藝術作品及設計靈感帶來珍貴的文化資源,在陶藝的發展中把名族文化及元素作為設計靈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兩者更好的結合才能加強陶藝工藝人才的技能和創新水平,加速制陶工藝和民族文化的相處促進和發展。
壯族文化元素詮釋了民族文化的最經典的東西,它是一種無形的珍貴的要求我們去學習和體會的表現形式。其風格也是按照某一種樣式、顏色、形狀等形成的一種風格。而每個人的審美和喜好差異,把神秘的民族元素應用到目前的陶瓷教學中是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壯族民族元素是根據自己民族的風土人情、地域特性而形成的,所以有些文化元素必須是含蓄而不可捉摸的,所以如何把民族元素融入陶藝教學中要求我們通過元素的組合搭配實現陶藝要表達的美妙、典雅還是溫婉、簡練,如何把這種美融合到當今的發展中,如何實現技術和工藝滿足市場需求,符合當今材料制作。所以如何做好傳統工藝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是陶藝教學要實現的重要目標。
壯族民族文化是陶藝課程教學的文化基礎。[2]少數民族的文化獨一無二,是陶藝實踐課程的基礎和根本所在。學生可以學習壯族文化賦予的內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識和文化底蘊,提升創新水平。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文化,位于我國西南部,地址位置賦予它獨特的地域基礎和文化底蘊,如具有鮮明特色的名族語言,藝術形態、苗族蠟染、壯族服飾和文化、旅游風景名勝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陶瓷教學必須的資源和文化基礎,是得天獨厚的藝術靈感來源。所以,教學中多給學生學習和分享,學習利用珍貴的文化資源,可以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可以提升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同時對于陶藝技術的人才培養和共計提升有著深遠的意義,可以培養出具有本土人文精神的藝術人才。
一個極具民族特色的陶藝課程,必須注重基礎的陶藝技術的學習和培訓更要必備技術思維和文化的學習和培養。[4]必須報把陶藝圖案的表達創新與紋理規律的布置設計作為重點。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學習需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工藝發展文化理論知識還有對文化技術的熏陶極其重視,學會欣賞國內為經典的極具藝術感的優秀作品的學習和認識。要把陶藝的創作理念、陶藝審美,尤其是陶藝的工藝細節制作手法作為重點陪養和學習的項目,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目前的高職院校陶藝教學要必須把陶藝理論和民族文化兩者緊密結合,做到理論輔助實踐,實踐完善理論。在理論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內涵和特征之外,更要加強民族相關手工藝品、民族習俗及民族服飾的與名族相關的所有的東西和環節的學習,在教學中要學會如何把知識融入到陶藝中非常重要。例如在講到文化圖案是可以把名族服飾帶入課堂,讓學生自己討論發現并欣賞發言,可以是關于設計理念的圖案、色彩、搭配及各種細節的東西,也可以讓學生隨機設計作品,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加深了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通過欣賞、總結和發言設計,讓他們學會了在生活中在作品中發現美,為創造和設計更好的作品奠定堅實的理論和操作基礎。另一方面利于名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目前的陶藝工藝雖然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工藝卻比較落后,不能更好地提升陶藝發展,也會造成民族文化的流失。所以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更好地發展。所以必須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在傳統的高職類院校開設陶藝相關課程十分必要。
首先要對壯族民族本土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在整套陶藝的制作過程中把各個階段的制作流程及工藝和細節進行規劃修改,完善的理論支持才能為方案在實際制作中的轉換起到指導作用。[3]首先一件陶藝的制作要進行圖紙的設計及靈感的激發,對作品的成型、色彩的搭配、成型的技巧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和灌輸,學習初期可以將優秀作品拿來講解,臨摹和學習,找到整套完善的制作流程及細節的注意事項。在自己的實踐中更好地總結出經驗,把壯族民族特色的東西,元素注入新的作品中,不斷地讓學生學會分享、研討學習,在不斷地實踐中總結學習再實踐,不斷地突出新的民族特色的東西,敢于挑戰敢于創新。在作品的完成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深入專注地找出新的問題,不斷研究發現,培養學生藝術及興趣性。對于工藝的材料選擇、制作難點等問題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專業的陶藝之鄉,走入民族地域性強的壯族村落,探訪手藝高超的民間藝人,在一次次地深入了解和學習交流中總結新的東西,學習珍貴的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不斷提升整體審美藝術水平。
高職院校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藝教學,必須從書本理論中走出來。要在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藝術環境和文化中吸收養分,把藝術學習融入實踐教學,多走訪著名學術界,走入民族地域性強的壯族村落,探訪手藝高超的民間藝人,讓學生全身心的愛上制陶藝術愛上名族文化,才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掌握熟練精湛的陶藝技術,更好地為傳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