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芬 張璽(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1)
從目前高等教育的階梯分布情況看,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層次是介于普通本科高校和專科教育、職業技術學院之間。“各層次的高等學校承擔著不同規格的人才,基于這樣的認識,以及生源特性,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是培養具有較高深的理論知識,更注重理論運用,強化實踐技能的高級復合應用型人才”。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獨立學院學科專業匯總的一部分,從本質上說,“藝術設計屬于實用美術范疇,集藝術、科學和技術的融合于一身”;“在許多方面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它的實踐性,這種實踐是與社會生活、生產加工相對應的實踐體驗”,其具體的教學實驗被賦予一定的開拓責任和引領義務。縱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設置,專業大綱與課程教學在實踐中各自扮演著不同的重要角色。當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育正從學術型模式的象牙塔中掙脫出來,步入重視技能訓練、走實踐性與應用性并重、融合各領域學科知識、培養為社會所需的實踐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道路。
綜上所述,要培養出能適應環境藝術設計行業所需的高層次復合應用型人才,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要依據這一目標和要求進行設置和完善,應更加突出實踐性的要求。
首先,可適當調整課程,關于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例如,在進行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時,教師應適當穿插及強調其專業性,課程內容應該與其專業相融合,這樣才能讓專業基礎課程真正意義上成為專業課的基礎。還可適當增加對人文地域文化的課程開設,豐富學生人文素養,讓學生將地域文化元素轉化為設計理念運用到設計作品中。
其次,可優化課程結構,可將課堂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改變傳統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課堂上可以分為教師講授講學、學生分組談論、學生分組創作、學生分享總結經驗等,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思考。這也是此項研究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部分。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學校應推進“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可通過實際的設計項目、科研課題、競賽活動等,或者按照企業運作模式、虛擬項目,以項目小組的形式完成相關任務,讓學生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加強社會實際調研,適應市場需求。獨立學院應改變和突破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專業設置模式,讓學生深入市場考察,緊密結合社會所需。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藝術設計環境當中,讓他們用所學的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實踐創作,培養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并在實踐中查找自己的能力與現實的差距,再加以針對性的學習與提高。只有這樣的實踐活動,才能確保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接軌,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對此,學校應設身處地的分析區域經濟發展對設計的需求,靈活開設專業設計方向,使設計既具有個性也適應市場變化。
此外,例如建立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或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的創作實際上是將設計思想、理念物化為具體形象,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更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創作能力,為此,學校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而建立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可以滿足上述要求。工作室的管理上可以實行導師負責制,在工作室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中開展技能教學,或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課題設計等來帶動實踐教學。
再者,應加強學生的職業性訓練,實質上就是讓教育走向市場,與社會接軌。要讓學生在大學課堂上走出從理論到理論的學院式學習風格,由理論教學型教育向社會技能型教育轉變。
為了讓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社會、參與實踐的機會,更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課題相結合。例如不斷拓展校企之間的合作,加強項目研究,鼓勵學生盡早參與科研項目,用項目拉動實踐教學。又如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各類設計公司不僅讓學生完成專業實習,也可以讓其他年級學生參與相關的設計、策劃方案及其他市場應用或輔助工作,使學生積累一定的實踐設計經驗。再如學院可以根據市場和社會熱門意向,組織模擬創意、概念設計競賽課題,讓學生積極參與。此外,組織學生參加競賽,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收集各種創新與創意設計大賽及其他競賽活動的信息,專業教師負責具體的指導、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賽。
通過“專業特色課程、項目實踐課程、專業學術報告”和“校外實習基地、企業贊助課程、校內實訓工場”共同打造著專業學生實踐和創新的社會生存能力。這極大地賦予了學生新的專業知識的認知維度和實踐體驗,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有效地整合了認知性學習和社會性學習,從而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在當下深化改革課程體系的語境中,真正實現在強化專業技能學習的基礎之上實現應用型人才跨學科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通過“系列設計競賽、院校交流、企業頂崗、跨學科公共課程學習”,拓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科視野和社會認知視角,為培養社會需要的設計實踐型、專業管理型人才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形成院系學科專業獨具個性特征的豐富多彩的知識傳授模式。
最后,學校應采用開放式的師資培訓,培養“雙師型”教師。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教師既要具備理論素質,也應具備較豐富的實踐經驗。高素質的實踐教學隊伍,是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的重要力量。為此,學院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申報、從事設計項目,并有計劃地選派專業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到藝術設計行業的相關企業進行實際鍛煉,以增強其專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聘請高校藝術設計類專家舉辦講座,聘請企業設計專業人員為兼職教師,組成專業開放式教學指導組織。同時加強校際間、校企間的聯系,不定期的舉辦研討會,進行業務交流會,及時了解行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行業發展的新動向、新材料和新工藝等信息。
總而言之,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經驗總結才能真正地掌握一項技能,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需要不斷創新的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產緊密相結合,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同時在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在課堂上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加強訓練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得到充分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專業綜合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