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雯潔 (淮北師范大學,安徽 淮北 235000)
美術欣賞課是將圖片進行多角度的欣賞,通過自我感覺將圖片進行組合分解的識讀過程,這種形式的欣賞課更具有效性,一個活躍課堂可以增進教師與兒童之間的互動性交流,促進兒童多角度的思維方式的同時也讓兒童提高美術審美素養。縱觀國內外優秀的欣賞課的課程,我國美術欣賞課堂缺乏理論結合實踐的指導,大多數以理論的分析為主,對于小學階段心理和生理發展還不夠成熟的兒童來說過于深奧且部分觀點存在著表面化的現象,對于研究性的探究也存在著比較片面的認識。所以對于欣賞課的發展,我們要著眼于兒童的發展結合時代的腳步,欣賞課是一種思維聯想的模式,也是兒童腦洞大開的過程,以新穎的教學設計為橋梁,可以更好的促進兒童將內心的心理活動轉化為外化的行動,構建起兒童的審美結構。
一節好的欣賞課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我認知,也離不了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欣賞和評述的過程,欣賞是內化思維的醞釀,評價是外化活動的表現,兩者存在著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有利于形成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對于欣賞課以框架式的教學模式開展,對于擁有大量知識點的欣賞課,大多數教師采用講授法這種最便捷的教學手段傳授新知,課堂缺乏動手實踐活動,所以大多數課堂存在著老師講課學生聽課這種被動式接收信息的狀況,這種形式的教學策略過于單調,其次,交流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講授法打破了橋梁之間的關聯,究其緣由,在欣賞課的教學中存在著“口號化”的教學方式及教師忽略了對教材的研讀和開發。提供一個情境性的課堂是激發兒童興趣的關鍵,教師巧妙性的開展教學設計,通過鼓勵式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更有利于兒童在一個放松的環境中表現自我。其次,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通過故事會課堂的形式,巧妙的設計問題,增加兒童的專注度。對于欣賞課沒有固定模式的課程標準,教與學之間也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教師與學生相互互動,教師將課堂講授的栩栩如生,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予以回應,這亦稱之為教與學最大限度的融合。
圖像作為一種視覺元素,兒童要對其進行識讀,需要教師對作品進行文化背景的理解,判斷圖像的審美結構,才能將創意實踐利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過程中要加強兒童對圖片評論,挺高兒童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
好的教學設計是課程開展成功的一半,欣賞課的開展,將圖片和文字集結在一起,分析作品中的獨到之處和借鑒的空間,所以開展欣賞課要確定好的授課方式,在現下信息交互發達的時代,教師可以通過影視多媒體為視覺導向工具將它利用于課堂中增加兒童學習的興趣點,挖掘兒童內心深處的創意點。對于欣賞課教學的方式方法,它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助力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法和談話法了解一個兒童的對欣賞課的識別,通過兒童的語言表述,教師能更好的改變教學形式,誘發兒童更好的投入課堂,加強兒童自身學習的主體性。其次,將傳統的美術理論專業課形式的教學手法轉換為理論為輔,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在這種靈活多變的授課形式下,教師和兒童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和互動,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一個愉快的氛圍中開展課堂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及時解決。最后教師在上課前的準備期在選擇材料上要結合兒童的發展階段和審美范圍,只有因地制宜的提供教學用具才能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欣賞課的教學手法,可以讓兒童主動的學習作品中的圖文信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
在學校教育中缺少不了資源借鑒的過程,教育是個海乃百川的過程,它必須引進新穎的教學形式去面向不同時期的學生,所以教學在這過程中可以篩選出精華,舍棄其糟粕,達到資源擴充后更好的熏陶和感染兒童的藝術情感,從而更好的銜接上兒童的藝術修養。對于欣賞課的開發它需要教師扎實的教學方法和創新的教學理念作為基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配合將兩者緊密相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社會專業人士的支持,只有每個環節相互扣好才能將欣賞課上好,才能展現課堂的趣味性和提高教學質量。欣賞課中硬實力是發展的關鍵,軟實力也是提高兒童審美能力的條件,情境性教學,讓兒童處在一個真實的感知世界,有助于兒童大腦思維的高速運轉,展開千變萬化的思維方式,在這自由的世界中讓兒童的思維可以放射性思考,促進兒童對欣賞課的聯想,從而更好的進行視覺審美判斷。所以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兒童欣賞課積攢了很多經驗,推動了兒童審美能力的發展。
提高兒童審美能力缺少不了教師的教學設計的評述、學生對作品的欣賞品讀和兒童自我評價的過程……欣賞課以圖片的識別解讀為主要目的,創意為次要目的的實踐活動,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兒童的興趣點,培養兒童識讀解圖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中評述的方式方法,欣賞課由一定的課堂語言組成的教學行為,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口頭語言進行交流,只有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展現出不同的教學效果,但在欣賞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思維起著調控性的作用,避免兒童走入歧途。教師評述是欣賞課的關鍵,作品評價也是兒童進步的階梯,在這過程中要學會自評作品,帶動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促進兒童之間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在制作過程中也能使兒童之間形成團隊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小學美術欣賞課是一個通過圖片語言轉換為文字語言的視覺轉換器,它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形式讓兒童感受和體驗欣賞課的多樣性。欣賞課的開展在學校缺少不了教師專業理論知識的架構、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教學設計和學校硬實力和軟實力兼有的教學設施的建立。在家庭中父母對于美術知識的認知和與教師之間增加聯系,促進更好的了解和解決兒童出現的問題,這些都說明提高兒童審美能力缺少不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幫助和支持。但是隨著兒童學業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欣賞課程開始走向框架式理論教學,缺少了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倡導減負式教學的開展,應該讓兒童走進事物的本身,自覺探索事物的本質從而能夠更好的提高兒童對欣賞課的興趣,促進兒童審美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