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效暉
一部優異的動畫作品,它的創作及制造會受到民族、時代以及社會的影響。當我們在電影院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看著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的時候,會不會不由得感嘆,這樣強烈的中國風電影為何不是出自我們國家?反而其他的國家,借鑒著東方的元素,陳述著歷史的文化,融入了中國的內涵。如何把優秀的民族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動畫之中,如何創造出洋溢著強烈而獨特中國風的優秀動畫作品,是我們接下來需要討論和分析的問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著璀璨而雄厚的民族文化,這些傳統元素包羅萬象,從文人騷客的繪畫、書法,到匠心獨運的篆刻、瓷器,還有廣傳民間的剪紙、刺繡,等等。這些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并滲入著一個民族的智慧與審美。民族傳統藝術元素所追求的是民族文化所締造的歷史以及經過幾千年留下來的思想傳統,而我們需要從傳統的文化中提煉出符合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東西。
如今的中國動畫創作,盲目學習借鑒歐美及日本的動畫,喪失了創作的靈性,使得一部作品“有形無魂”。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自制的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中榮獲贊譽。始料未及的是《烏鴉為什么是黑的》這部動畫的畫風和內容卻被誤以為出自蘇聯。于是在這之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廠長,即《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的動畫導演盛特偉便提出“探尋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帶領著團隊走向了探索民族動畫的艱辛之路。盛特偉的作品極具靈性,他崇尚傳統更敢于突破。考慮到動畫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不能局限在某一種形式之上。因而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嘗試,譬如他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水墨動畫以及定格動畫,便是動漫界的一大創新。將強烈的民族色彩融入動畫創作中,捕捉生活的靈感,賦予動畫靈魂,使得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同期作品與歐美和日本的動畫有著極大的區別,受到觀眾們的喜愛。
市場上流行的動畫片并不少,甚至連春節檔也有動畫電影上映。然而在這些五花八門的動畫電影中,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動畫電影則是少之又少。因而發展民族文化題材的動畫片是我國動畫產業的必行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早已脫離只求溫飽的時代。如今,經濟高速發展,無法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日益增長的渴求和需要。
動畫產業是一種適合各個年齡段的文化產業。往往從動畫中能夠看到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情況。自上海電影廠沒落以來,中國動畫面臨的最大局限,便是創作理念上的短淺與單薄。目前中國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作品,大多還是以改編古代經典寓言故事、英雄戰士故事、《三字經》故事、國學文學故事等題材為主來制作的低幼向動畫片,以此來向孩子們宣揚基礎文化。
但是這樣的動畫片在20世紀80年代便有過相對成熟而經典的作品,如今只是將以前的經典作品改頭換面,卻不根據現在的價值觀來制作。這種題材的動畫作品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教條性,用較為刻板的方式將傳統思想灌輸給學齡前兒童。這樣制作出來的動畫缺乏趣味性且制作粗糙,所展示的東西也并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并且人群定位重點始終在幼兒身上,忽略了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這類更為龐大的群體。因而我們應該打造老少皆宜的包含民族文化元素的動畫,使得動畫產業與民族文化相互結合,在動畫語言中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逐漸滿足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娛樂需求。
廣西具有眾多的少數民族,民族文化大多建立在駱越文化和嶺南文化的基礎之上。廣西文化的多樣性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由于國家的動亂,漢族從北方南遷而來,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中原的漢族文化。廣西民族文化層次豐富,種類繁多,而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極具包容性。廣西各民族友好相處,互通有無,善于吸收外來文化,兼容并蓄。從悠久的廣西民間傳說開始,便呈現一種有容乃大的、包羅萬象的風格。其次是民俗性,廣西的本土文化是駱越文化。該文化不僅代表著當地的文化,還東至廣東,南至泰國。在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駱越文化展現了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及需求,如花山壁畫、青銅制造的銅鼓、三月三的歌圩和民間盛行的儺舞。這些都是為老百姓所喜愛和追崇的,這就是民俗性。
再者,廣西本地流傳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民間佳話,在廣西居住的一代又一代少數民族的人們,譜寫了眾多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如壯族的一些民間傳說故事,往往極具神話色彩,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動畫片《百鳥衣》就是選用了這樣的一個題材。但是制作這樣的傳說題材的動畫,還需要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搭建背景世界,用更生動的方式傳達我們希望表現的東西。
與國外知名動畫相比,國產動畫片在背景構建、劇本編寫以及動畫形象、動作的流暢性、故事的情感性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比如在《花木蘭》中,中西元素結合使得花木蘭不僅具有東方女性的溫柔與知性,也具有西方女性的果敢和勇氣,整個形象非常的立體。這部動畫片在1998年上映,獲得全球票房3億美元。
《花木蘭》為了能夠成功地將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完美結合起來,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迪斯尼公司聘請了大量來自中國的優秀文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等,圍繞著影片的人物造型、場景還原、劇情的發展以及古代民俗文化等進行了反復研究考證,為的就是電影能夠完整地展現中國的文化內涵和保持原著的精神。
動畫電影《小倩》也是值得我們觀摩和學習的?!缎≠弧肥请娪肮ぷ魇矣邢薰局谱鞯囊徊科婊脛赢嬰娪埃尚炜司巹〖氨O制,陳偉文擔任導演。故事上雖然借鑒了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聶小倩》一章,但與原著情節迥異。比這部動畫電影更經典、更廣為流傳的是1987年由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的電影《倩女幽魂》。導演很巧妙地把這部電影改編成動畫片,使故事本身變得具有時代性。這部影片形象生動,制作精良,且很好地給我們展示了千奇百怪的另一個世界。此外,歌舞穿插的形式,使得該部動畫更加靈動有趣。用水墨、國畫繪制的背景,使東方的柔美和意境油然而生。
該部動畫片的制作耗時四年,巧妙地將二維制作的人物與三維制作的背景相結合,是香港第一部引入三維技術的動畫電影。除開本身的動畫制作外,動畫片也需要與創作的時代背景相結合,考慮好整部動畫所要向觀眾闡明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尊重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當然,我們也需要在民族文化中,將當今倡導的精神氣韻結合進去,使動畫的內涵得以提升,令其更具魅力與品位。就好像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中,隨處可見現代與古典元素的結合:既會出現舊時燒熱水的鍋爐爺爺以及泡澡的湯屋,同時還有開往沼澤的火車以及河神肚子里的自行車。這樣的創作并非異想天開,更多的則是將傳統文化剖成兩半,一半是原始所保留的,一半則是符合我們現代的思想價值觀的。只有在思想上突破創新,才能對我們傳統的文化進一步開放深挖。
動畫是一種新興的媒體產業,它能將我們傳統的美術與電影、電視高度緊密地結合起來。而現今推出的三維動畫,更是能將人類的想象的世界,真實地用影視的方式刻畫出來,一場視覺的盛宴無非于此。要讓自己的動畫作品具有競爭力,就必須賦予動畫靈魂,每個地區的民族文化特色,便是這靈魂的所在,巧妙地創新運用屬于我們的民族元素至關重要。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發展階段,我們更應該提倡將盲目學習國外畫風的中國動畫回歸民族,使其更加本土化。結合時代的發展步伐,展現五千年歷史的東方民族文化,需要將優秀的審美文化和民間傳統技藝相互結合,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部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