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翾
影視導演是影視創作生產過程中藝術品質的最終把控者,而藝術品質的保證與作品從文字到成片的視聽轉換過程密切相關,視聽手段運用熟練與否從某個角度講直接反映了導演的藝術創作能力。針對影視導演關于視覺設計的研究頗為豐富,但關于聽覺設計的介紹則相對較少。伴隨中國影視產業的繁榮發展,觀眾對于視聽呈現的整體要求不斷提高,因此為影視導演提供聽覺創作思路的研究變得格外重要,不斷提高其聽覺構思的能力變得十分迫切。
視聽創作中對于層次和結構的把握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影視視聽創作是關于“選擇”的藝術,作品永遠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真實,是對真實的比喻,創作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生活中的各種細節搬到創作中來,而對素材的取舍和重構才是創作的重要手段。各種素材的結合不是簡單的堆積,而是基于創作者生活閱歷及創作經驗進行的,元素的不同組織形式能夠形成大相徑庭的藝術效果,關于元素組成層次及結構的安排是視聽作品創作的具體形式之一。
聲音與畫面的物理屬性相似,創作整體構思也有相通之處。針對非聲音專業領域的從業人員,基于視覺創作思路出發的聲音創作構思更為直觀易懂。
影視畫面關于層次和結構的考慮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畫面明暗層次的控制即曝光控制一直是攝影師和燈光師的工作重點之一,暗部、亮部、人臉曝光等分別處于怎樣的水平不但與各種技術指標相關,同時可以反映出具體的藝術效果,對受眾產生豐富細膩的影響。畫面空間層次控制中,將畫面諸多元素通過構圖放置在畫面的不同空間結構中,能夠強調和弱化其重要性,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創作者意圖,傳遞劇作中的各類信息。畫面景深層次控制通過光孔、焦距、物距等具體技術環節實現,通過對畫面空間構成進行的虛實處理,控制受眾觀看畫面的重心,或交代環境或將觀眾引入角色內心,從生理和心理全方面影響觀眾,實現特殊的創作目的。同時景深層次的控制也成為影視作品風格化的一項重要特征。畫面明暗層次、空間層次、景深層次、色彩層次等共同作用,形成了統一整體的畫面結構特征——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創作者通過對視覺主體的控制實現對受眾的整體影響,導致受眾在觀影過程中被動或部分主動地進行各種元素的選擇,從而實現創作意圖,傳遞劇作構思,推進劇情發展,表達情緒與感受。
聽覺的層次與結構設計與視覺相似,但同時也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音樂是聽覺層級與結構最直觀的體現,音樂總譜是視覺化的聽覺形象。從橫向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弱的變化體現出節奏,音調高低的更迭形成了旋律,節奏與旋律的結合便形成音樂的基本形態。從縱向來看,不同音閾的樂器使用不但呈現了頻率上的差異性,還表現了不同樂器的特性(配器),不同音高聲音的同時出現組合成特殊的聽音感受(和聲)。橫向縱向的交織網絡中還蘊含了豐富聽覺細節變化與演奏法等音樂技巧,從而形成全方位立體的聽覺形象,即層次與結構(織體)。影視導演在進行聲音構思,尤其是音樂的預想和設計時,關于這種橫向與縱向的層級結構認知一定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不但能夠讓自身創作更具目的性和準確性,同時也大大減少了與作曲家的溝通成本。對于音樂層次結構的訓練需要深入到日常,長時間、多類型、音樂精準、情緒感知培養是必不可少的。
除音樂外各類聲音元素的構成同樣需要考慮層次與結構的問題,聲音總譜的概念就是將聲音的構成同音樂總譜相比對形成的,只是聲音的層級結構構成相對不明顯,不容易被普通觀眾發現。聲音的層次與結構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闡述,如音色、頻率、距離、定位、空間、音量、畫內畫外等。
聲音音量差與距離感的營造共同塑造了電影中觀眾對每一場戲的聽覺感受,結合畫面時空的聽覺世界被建構。以電影《搏擊俱樂部》開始不久杰克學會哭泣一場為例,聲音的層級十分復雜,構成方式也較為獨特。基于音量差和距離感我們可以由遠到近分析出多重層級的聲音。1.最遠處,處于畫外的場館外的街道交通噪聲塑造了故事發生的整體背景,夾雜在街道交通噪聲中的警笛聲比較突出,為觀眾營造了緊張不安定的感受。2.向近走,仍然是畫外籃球場外其它房間中人的語言、關門等動作效果音將聽覺層次再次豐富,繼續交代場景環境。3.在近一步,畫外籃球場內周圍人的嘆息聲表現了現場整體的消極氣氛。4.常規的演員臺詞比環境聲和群雜聲更近一步,交代角色的故事。5.音樂響起后,音樂的比例超過臺詞比例,成為聲音整體的一個主體。6.主人公內心的獨白,無論是距離還是音色都被處理成十分近的感受,很貼耳,訴說著主人公的內心。基于這種簡單的分析,我們便能看出電影聲音設計師對于聽覺整體層次與結構的設計是十分考究的,從客觀現實的反映到情緒感受的控制,聲音音量和距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音色差和頻率差同樣是層次的表現之一。影片中各種聲音的頻率范圍和音色都應該被聲音設計師所控制,相同時間相同位置不能出現過多頻率音色都接近的聲音,這樣聲音就會互相干擾,反而對觀眾的聽音感受造成影響,比如有些聲音經過疊加后就聽不見了(有時也是基于掩蔽效應),而另外一些聲音疊加后聽起來都失去了原貌。從宏觀上來看,聽覺整體應該符合頻譜相對均勻的狀態,除特殊處理,聽覺上整體頻率范圍較寬,聲音相互可以有自己存在的范圍。頻譜均衡的要求可以體現在人聲、環境聲、動效聲等各個音頻制作環節中,如影片《變形金鋼》中,各種機器人的臺詞均通過配音得來,對于演員音色的把握就變得格外重要,不但要保證演員音色質感符合角色,也要確保音色頻率等有豐富的表現。擎天柱和威震天的聲音十分厚重,低頻信息較多,小型機器人的聲音較為輕巧,中高頻細節豐富,這些都是源于音色及頻率層次的考慮。電影《血戰鋼鋸嶺》等戰爭題材影片中,戰爭場面的聲音特效制作在音色及頻率方面的層次表現也十分豐富,如各種型號的槍聲普遍頻率較為響亮震撼,炸彈轟炸的聲音低頻信息豐富,子彈劃過及擊中目標的聲音與爆炸后炸飛的土渣土塊散落聲高頻細節更多,這樣一來,聲音整體的頻譜分布就較為均勻,聲音的表現力也明顯增強。
聲音在整體聲場環境中的定位同樣應具有層次感,從單聲道到立體聲,從杜比數字再到杜比全景聲,觀眾觀看視聽作品的環境一步步在改善。從最中央聲道點聲源的表現方式到如今聲音可以定義在播放環境中的任意一點,聲音設計師對整個聲場中聲音定位的控制力明顯增強。聲音定位逐漸擴展,臺詞、動效、音樂都擠在中間的情況已經很少見,全景聲環境中臺詞位于中間聲道,音樂、環境、動效、特效更多存在于左、右、左側、右側、左環繞、右環繞等通道中,低音信息有單獨的通道,其它各種豐富變化的動作效果、特殊效果等聲音的運動會涉及上方通道,這樣聲音在空間內的定位及運動就十分靈活和豐富,觀眾的聽覺感受也被徹底改變。
除了聲音層次結構在音量距離、音色頻率、位置運動等方面的呈現外,畫內與畫外、空間質感、主體與客體等也都是豐富聲音層次構成的重要手段,由于篇幅限制不一一闡述。總而言之,影視導演對聲音的認知應不斷提升,雖然不用細化至具體的聲音制作環節、解決具體的技術問題,但在宏觀的把控上確實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認知與想法,從層次結構入手考慮聲音表現是影視導演比較容易入手的切入點,只有導演在制作影片時充分構思聲音,聲音設計師和聲音制作人員才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但是對于導演和聲音設計師來說,再復雜再豐富的影視作品聲音制作都離不開一個基本原則: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手段呈現正確的聲音。